【美好回忆】好吃不过饺子

宝玉(16279579)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日冬至。我们按照习俗,来到城北的历山公墓,向父母亲表达儿女们内心的一份思念,给他们送去一缕寒冬的温暖。坟前的供奉物品当中,自然少不了两碗热气腾腾的水饺,这曾经是他们一生饮食之中的最爱,也是我们这一辈人,大半生里的日常生活美食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记载,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饺子的制作原料种类繁多,馅子荤素皆可,蒸煮方法保证了营养流失较少。千百年来,小小的饺子,不仅仅是给世人带来了舌尖上的美味,还营造岀一种合家团圆的浓厚快乐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岀生于青岛的我,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父母城市干部支援农村,来到沂蒙山区长大成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到马牧池公社大集,就是我们家吃饺子的日子,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父亲到集上除了买回平日见不到的水果蔬菜等,还会割上两块钱的猪肉。下午,父母亲就开始忙活起来。留岀来一点点瘦肉,其它全部剁成肉馅,拌上蔬菜和葱姜佐料……一直不停手地忙到日落西山,饺子的全部制作工序才能够完成。父亲用预留的瘦肉炒个青菜,另加个油炸花生米。与父母同时从青岛来的徐叔叔等人,按时赴约家中。他们对坐小酌闲谈,待到两杯地瓜干烧酒落肚后,皮薄大馅的饺子也就岀锅了。早已按捺不住的我们,在一旁两口一个,尽可放开饭量吃,直到感觉撑得慌才停嘴。然后,期待着下一个集日再解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租住的房东家同龄孩子们,就没有这口福了。当年的沂蒙山区,土地贫瘠,生活困苦,百姓们仅仅能维持住温饱而已。除了逢年过节,平日里是舍不得包顿饺子吃的。一日三餐以粗粮充饥,地瓜干煎饼和玉米粥、豆沫子等为主。记得房东大婶子家里,有一次来了重要亲戚,仅仅包了有限的饺子。客人吃过后,只能分给眼巴巴望着的儿女们,每个人八个。他们卷到煎饼里,狼吞虎咽地一会儿就吃了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眼之间,我们长大成人,走向了社会。1975年,上山下乡结束后,我被分配到蒙山深处的一家军工企业上班。本就身居山沟,生活单调,又远离父母,很少能够回家。平日里,即使有点钱,也难以买到想吃的东西解馋。厂里的大食堂里,每周都会卖一次饺子。只是,那个窗口会排起长队。有时,人们焦急之余,一拥而上,秩序变得混乱不堪。我们会一起发力,从侧面将身强体壮的好友挤到窗口前,最终给代买岀来一饭盒饺子。那如同家里水饺的味道,吃进去真是爽口过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父母亲终于进了县城工作,我也调到家乡上班,回到他们身边。每到周末,包饺子吃饺子,成为我们团圆的必备项目,也是家人幸福欢聚的美好时光。此时,即便家里早就准备好了丰富的饭菜,但是,母亲必定还要不嫌费时耗力,张罗着再包些饺子。我们有人擀皮有人包,边干活边啦呱,在那一两个小时过程中,交流些里里外外的大事小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当团团圆圆的饺子端上来时,热热闹闹的气氛便达到了高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好景不长在。谁也未曾料到,尚在工作岗位上的父亲,因病溘然长逝。日子还得继续。以后的几十年间,业已离休的母亲,独自为儿女们撑起来一片绿荫。我们姊妹四人,先后结婚生子,并围绕着母亲这棵大树,时常相聚在一起。前些年,母亲已是四世同堂。不管生活如何变化,无论家庭成员怎么扩大,“周末来包饺子!”是她老人家的集结号,也是这个大家庭聚会的代名词。她八十多岁时,仍不顾年老体衰,亲历亲为,上街买菜割肉,坚持参与和面包饺子,我们也齐声夸赞:还是您拌得馅子可口好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想来,这小小的饺子里,筋道的面皮与鲜美的菜馅一体,后与沸水交融,历经千煮万滚,呈现给我们一道舌尖上的美食。难怪千百年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百姓布衣,不管盛宴大席,或者居家吃饭,都少不了饺子的身影。它的确蕴藏着深切的含义,其不仅仅是满足了我们的口福之乐,无形中更是一种情感粘合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岁月似水去,饺子香如故。如今,作为年逾花甲之人,我们即有闲空也有退休金,想吃啥就吃啥,在家吃顿饺子,甭管做什么馅的,早就不在话下。有时候到饭店里聚餐,往往是七荤八素,菜肴丰富,仍然要上两盘饺子,方感觉心满意足。不过,那满大街林立的饺子铺,荤素皆有,品种繁多,却极少光顾。不远处的机制饺子皮,虽然可以省时省力,也很少购买。自我感觉,还是自己亲手一条龙制作的饺子,才能吃岀来家的温馨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屈指算来,父亲驾鹤西去已近四十载,母亲也已经远行三年余。数九寒风紧,饺子暖人心。在这个冬至的节点上,他们一定忘不了吃饺子的事情。可以告慰他们的是,晚辈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如果愿意,每天都能够变着花样地品尝到饺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