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萧服火照”正名

鲁阳山人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萧服(1059—1114),出生于庐陵(今江西吉安)望门。o,宋真宗天禧三年进士,官至侍御史,在真宗、仁宗两朝为官,并深得两朝皇帝赏识。据《宋史列传·卷一百零七》和《监察御史萧公墓志铭》考证,萧服元丰五年进士,时年23岁,初任山阴县主簿,又升任望江县县令,因其功绩卓越又被选中进入教授宋皇室太宗系子弟的亲贤宅(宫),任职期满又外调淮西任提举常平,其任内又被皇室“召”为将作少监。</p> <p class="ql-block">“萧服火照”为英国大英博物馆(有说是大威德基金会)收藏的一件汝窑青釉圆环形器物(图),上刻有“<b>大观元年岁次丁亥三月望日将作少监监设汝州瓷窑务萧服视合青泑(釉)初试火照</b>”三十三字隶书体铭款,因其中有“萧服”和“火照”四字,又被称为“<b>萧服火照”</b>。</p> <p class="ql-block">据《宋史》志118职官05记载: “<b>将作监 旧制,判监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凡土木工匠之政、京都缮修隶三 司修造案,本监但掌祠祀供省牲牌、镇石、炷香、盥手、焚版币之事。分案五,置吏二十有七。所隶官属十:修内司,掌宫城、太庙缮修之事,......窑务,掌陶为砖瓦,以给缮营及 瓶缶之器”</b>。可见,将作监是掌管皇家陶瓷督造的管理机构。</p> <p class="ql-block">《文献通考》将作监:“<b>宋将作监判监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元丰正官名,置监、少监各一人,丞、主簿各一人,掌宫室、城郭、舟车营缮之事”</b>。少监应是将作监的副职,经推算萧服应在大观初或崇宁时期已在汝州为宫廷监造汝瓷,也是至今唯一发现有实物记载的官方委派的陶瓷督造官员。</p> <p class="ql-block">萧服,历史上确有其人,萧服督陶历史上确有其事。但这件记述萧服督陶的器物却引起诸多争议。有人认为是伪作,理由一是上面的刻字太工整,窑工没有那个水平;二是既然上面有“火照”二字,那就应该是火照,此物形状与常见火照差距太大,又不似火照;三是不可能把督陶官员的名字刻在火照上;四是萧服人物为杜撰。但大部人均认为此器物为宋代真品,其收藏年代(据说是上世纪初)和器物造型及老气特征就不可能是造假,是老祖宗里留下的宝贵遗产,只可惜流失到了海外。现在这两种对立观点还一直存在。因有争议,很遗憾这件珍贵器物至今没有被国内古陶瓷研究专家认可和采用。</p> <p class="ql-block">“萧服火照”到底是真是假?作为古陶瓷爱好者,凭借多年的收藏和研究经验,笔者当看到第一眼是就认为是件不可多得的宋代汝瓷珍品,上有诸多文字记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全齐,是非常难得的研究汝窑的重要实物证据,可惜的是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相关的佐证。据说有人找到了类似器物的残片,但很遗憾一直没有看到实物和图片。</p> <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天随人愿,该来的一定会来。最近有鲁山段店村的村民联系笔者,在当地发现了一批做工精致的汝青瓷残器残片(图),均为天青釉色,其中有带文字的,经过辨认,里面就有“萧服火照”类的器物(图),很惊奇的是也有圆圈造形并有刻字,经拼对,也同样是33个字,内容完全相同,字体也一样,经判断两者应是同一人所为。经测量,其外径为13.1厘米,内径为10.2厘米,因不清楚大英博物馆那件尺寸,如果是尺寸相同,那应为是一人所为、一窑同烧、一母同生(鲁山县宋时属汝州所辖,段店窑即为汝窑)。</p> <p class="ql-block">段店窑发现</p> <p class="ql-block">段店窑发现</p> <p class="ql-block">段店窑发现</p> <p class="ql-block">时发现的还有刻有相关文字的碗盘类器物(图),其器底均有九字“<b>大观元年将作监督造</b>”暗刻款识,其文字内容完全可以与“萧服火照”来对应,其釉色与“萧服火照”基本一致,可以认为这种带九字刻款的一批器物应该是经试釉合格后皇家钦定的、造型一致、釉色一致即“萧服火照”的产物。历史的真相终于大白天下,“萧服火照”是真品无疑,其真伪的争论据此可以终结。</p> <p class="ql-block">段店窑发现</p> <p class="ql-block">段店窑发现</p> <p class="ql-block">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件圆形器到底是不是火照,有人认为,既然刻有“火照”二字,那就是火照,持这种观点的人估计没有见过火照。火照又称试釉片,是烧制釉瓷的必需之物,据《陶记》记载:“火事将毕,器不可度,探坯窑眼,以验生熟,则有火照”。清朝人蓝浦的《景德镇陶录》曾记载:“盖坯器入窑,火候生熟究不可定,因取破坯一大片,中挖一圆孔,置窑眼内,用钩探验生熟。若坯片孔内皆熟,则窑渐陶成,然后可歇火”。火照形状多种多样(图),有梯形,有三角形,有的是利用残缺素烧胚制作的,上端涂釉,留有圆孔,多片插入座体后放于窑膛,窑工每烧一窑都要用火照验证数次,以实时判断窑内温度或釉的成色。按这个用途描述,它的使命从被勾出查验完毕之后就结束了。所以,凡有窑址的地方都会有大量的火照遗存。</p> <p class="ql-block">传统火照</p> <p class="ql-block">残片火照</p> <p class="ql-block">照托</p> <p class="ql-block">这件“萧服火照”显然与上述火照的形状对不上,那就是说它就不应该是“火照”,或与火照没有直接关系,它应该有其它用途。那它到底起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它的作用应该是本次釉色试烧成功后的用作纪念性器物,这件器物的形状又区别于其它,其圆形代表圆圆满满,又寓意本批次器物烧造圆圆满满。既然是纪念性器物,其刻字当然要工整,不能说窑工刻字水平不高,在段店窑发现的不少器物中字体工整的不在少数,且窑工也有不同分工,尤其皇家用的官窑器。圆形器物刻字中的“视合”二字尚不知何意,还未见有人合理的解释,其“泑”字应是古“釉”的别字,现代人不会引用,“视合青泑”这一词组更不会有人不明不白用于造假。另外,除了笔者认为该器有纪念作用外,或许还有其它用途,这有待有识之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现。</p> <p class="ql-block">关于鲁山段店窑发现有汝青釉官器之事,笔者已在多篇文章有详述,就不在这里赘叙。通过“萧服火照”之事,笔者想提醒大家的是,我们要对老祖宗留下的遗物要有敬畏之心,尽管有不明白、看不懂的东西不要轻易判定为伪作、伪品之类并加以反对和排斥,甚至损毁,万不可将祖宗遗产毁在我们这一代,否则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成为历史的罪人。中国的国宝堂堂正正地摆在外国的博物馆,在展示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我们的专家却不予认可,还反诬伪作,很感悲哀,不知他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哪去了?假如三星堆是先被民间发现,按照一些人的观点那些超常规器物其遭遇便可想而知,不是经常有考古新发现在颠覆我们的三观吗?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其丰富的内涵,历经历史长河的冲刷,不少已经遗失和沉淀,这些都在等待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发现。我们一生的经历只有几十年,知识面很有限,在浩瀚的历史面前,我们永远都是求知的小学生,未知永远大于已知。我们一定要敬畏历史、敬畏祖先、敬畏祖先遗产!</p><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图片由段店村民提供,在这里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22日冬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