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作家”——巴金

快乐水~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巴金</b>(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生历程</b></p> <ul><li>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li><li>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li><li>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1935年3月,中篇小说《电》出版。1936年4月,《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出版。1938年3月,长篇小说《春》出版。</li><li>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同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li><li>1979年12月,杂文集《随想录》(第一集)出版。1981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li><li>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90年,获得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li><li>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li></ul>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品风格 </b></p> <p class="ql-block">  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p> <p class="ql-block">  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艺术成就</b></p> <p class="ql-block">  巴金是中国杰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他的作品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抒情优美,塑造了许多性格独特而丰满的典型人物。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他在近一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中,信念坚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大众。他是人民的作家,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