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通史(杜氏)杜姓以人名为氏

姓氏简史打更人

<p class="ql-block">http://blog.sina.cn/dpool/blog/u/5994981634葛天氏文化筹备组姓氏文化爱好者学习者</p><p class="ql-block"><b>信息有错有误 请提示 !欢迎留言 提供宝贵意见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姓氏:杜</p><p class="ql-block">祖宗:杜康</p><p class="ql-block">分类:以人为氏</p><p class="ql-block">姓氏起源:</p><p class="ql-block">相传黄帝时候有个叫杜康的,他善于造酒。他的后代就以杜为姓。</p><p class="ql-block">郡望:</p><p class="ql-block">(1)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p><p class="ql-block">(2)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p><p class="ql-block">堂号:</p><p class="ql-block">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圣”。</p><p class="ql-block">迁徙分布:</p><p class="ql-block">杜姓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p><p class="ql-block">历史名人:</p><p class="ql-block">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湖北襄阳人,生于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1400余首诗都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p><p class="ql-block">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启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太康,太康和启俩脾气秉性很像,都属于享受乐趣 ,不修政事。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机掌握了夏朝的政权,先后扶植了仲康和相两个傀儡。这就是有名的“太康失国”。《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后来还是指使自己的手下寒浞出兵,除掉了国君相和夏王氏。但夏王姒相已经怀了身孕的妻子后缗,然悄悄地从城墙下的水洞爬了出去,打扮成农妇,回到了自己的娘家有仍国,并在这里生下了一名男孩,就是少康。</p><p class="ql-block">少康从小聪明过人,得到了有仍国君的庇护,隐姓埋名度过了少年时代。对这个身世特别的外孙,有仍国君也格外器重,少康长大后,被任命为国家的牧正,主管畜牧工作。应该是个非常重要的官职,因为当时还属于牧农社会。</p><p class="ql-block">在有仍国期间,《说文解字·巾部》称:“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意思是说,少康最早制作畚箕和扫帚,还用秫米酿出了酒,成为了造酒的祖师爷“杜康”。相传,少康勤于放牧,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反复研究思索,终于研发出了酿酒工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杜康在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年年岁岁在杜康祠举办祭祀酒祖大典外,全国各地还分布着多处纪念杜康的遗迹,如:北京光禄寺偏西殿的杜康庙,山西河津县的杜康庙等。据唐《唐国史补》载,唐宋时期,一般的驿站都敬祀酒神杜康。</p><p class="ql-block">酒祖杜康被世人尊崇为“酒神”,是杜康文化区别于其他酒文化的主要特征。世人敬奉杜康的记载始见于隋唐之前,从隋人王绩在家乡山西河津县建立“杜康新庙”,并为之书“祭杜康新庙文”之后,关于“酒神”的颂词便不断地见诸文人笔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苏轼的“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祠”、“他年血食汝,当配杜康神”;宋张耒的“买金铸杜康,百拜誓皈依”;晁说之的“辜负景锺勋业志,杜康庙里做忠臣”;“板筑杜康庙,配飨酒家流”;胡寅的“无违商士诰,宜葺杜康祠”;陆游的“书中友王绩,堂上祠杜康”;明周淑禧的《杜康庙》;清刘开的“吾宗杜康君陆羽”(《品茶图》)等作品,都把杜康作为“神”虔诚地供奉起来。这足以说明,杜康的宗庙文化在1000多年之前,就已经走入了社会,且被一代代传承下来。</p><p class="ql-block">东汉初年,汉光武刘秀为彰显酒祖杜康的勋绩,在杜康河源头建起了一座“杜康祠”。于建武年间所建,后来毁于战火,在唐朝和清朝,政府都予以修复或重建。红色的墙柱,硕大的斗拱,黄绿色的琉璃屋顶,成为中原地区的文化经典。近2000多年来,祭祀敬拜,香火炽盛。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得以重建。1988年,在原址上按原貌重修,并同时治理了杜康河,保护了杜康泉,现已成为风光秀丽、酒香氤氲的“杜康造酒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杜康,中国酿酒始祖。五千年前的一杯秫酒,打开了中国酒文化光辉灿烂的篇章。岁月荏苒,酒香悠然,作为酒祖杜康的传承人,杜康当一如既往秉承“一生酿好一坛酒”的初心,以“责任杜康、品质杜康、文化杜康”三大发展战略,弘扬杜康酒祖文化,再现中国白酒之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漏有误请提出宝贵意见 以便修改 </b></p><p class="ql-block">葛天氏文化筹备组姓氏文化爱好者学习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