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数学经典故事,感受先人钻研精神——记城镇中学初三数学学科活动线上表演《有关数学家的成就和贡献》

meajer

<p class="ql-block">一、指导思想</p><p class="ql-block">为了激发学生爱上数学,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提高班集体文化建设氛围。我校决定在2022年12月举行数学学科活动。</p><p class="ql-block">二、活动目的</p><p class="ql-block">1、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通过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就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2、有效利用数学课本中《阅读与思考》及《数学活动》学习资源,</p><p class="ql-block">3、充分阅读校本课程《数学读本》和数学知识有效结合,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p><p class="ql-block">4、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p><p class="ql-block">三、参赛对象</p><p class="ql-block">全体初三学生</p> <p class="ql-block">542班李树花老师指导完成的初三数学组学科活动《如此美丽的函数图象》,一位数学家通过“心形”函数图象成功取得了公主的青睐和芳心!</p> <p class="ql-block">543班郭继荣老师指导完成的“方程”史话揭示了方程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大约3600年前,古代埃及人写在纸草书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公元820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名叫《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本书对后来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p><p class="ql-block">17世纪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提出</p><p class="ql-block">著名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00~前50年,其中有专门以“方程”命名的一章。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创立了“天元术”,用“天元”表示未知数进而建方程。这种方法的代表作是数学家李冶写的《测圆海镜》(1248年),书中所说的“立天元一”相当于现在的“设未知数x”,1859年,中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外国数学著作时,开始将equation(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一词译为“方程”即将含有未知数的一个等式称为方程,而将含有未知数的多个等式的组合称为方程组,至今一直这样沿用.</p><p class="ql-block">随着数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充,方程被普遍使用,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初等数学中的简单代数方程,到高等数学中的微分方程、积分方程。</p> <p class="ql-block">544班任晓霞指导完成《蒙娜丽莎》和黄金分割,这副画的艺术之美在于采用了黄金分割,人采用黄金比,达芬奇作为工程师,懂得黄金分割也实属正常,不过近些年来讨论的《蒙娜丽莎》一直都是她笑还是没笑、以及《蒙娜丽莎》画作当中暗藏的密码,首先我们来看她笑还是没笑。</p> <p class="ql-block">547班张小俐老师指导完成的数学学科活动</p><p class="ql-block">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出生于福建福州,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p><p class="ql-block">陈景润于1950年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53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四中任教;1954年任厦门大学资料员;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3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2][13][18]</p><p class="ql-block">陈景润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548班李建美老师指导完成的数学学科活动主题《费马大定理》</p><p class="ql-block">大约在1637年左右,法国学者费马在阅读丢番图(Diophatus)《算术》拉丁文译本时,曾在第11卷第8命题旁写道:“将一个立方数分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一个四次幂分成两个四次幂之和,或者一般地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成两个同次幂之和,这是不可能的。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了一种美妙的证法 ,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p> <p class="ql-block">550班孟艳珍老师指导完成的《杨辉三角》,孩子们还把中国数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史给我们普及了一遍,真好!让我们一起欣赏吧!</p> <p class="ql-block">552班王红艳老师指导完成的</p><p class="ql-block">《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p> <p class="ql-block">554班数学老师郭文寄语:一个小小的数学公式尽然能道出这么富有哲理性的道理,希望我们班孩子们每天努力一点点,到达成功的彼岸,老师爱你们,庆幸自己能够遇见你们! 👍 👍 👍 👍 👍 👍</p> <p class="ql-block">国王下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从前,有⼀个国王,他⾮常喜欢下棋,于是他经常找⾝边的⼤⾂陪他下棋,每⼀次这个国王都是⼤获全胜。</p><p class="ql-block">有⼀天,这个国王突发奇想,对他⾝边的⼀个⼤⾂说:“如果今天你能赢我这盘棋,我将会给你丰厚的奖励,随便你想要什么,我都会满⾜你。”其实每次⼤⾂输给国王,不是因为棋艺不⾼,⽽是担⼼国王输了棋龙颜⼤怒,⾃⼰吃不了兜着⾛。今天有了国王这句话,⼤⾂也起劲了:“国王陛下,此话当真?”国王道:“君⽆戏⾔!”于是⼤⾂这次可是认真的下棋,很快这盘棋就以国王的失败⽽告终。</p> <p class="ql-block">556班王艳萍老师指导完成的数学学科活动</p><p class="ql-block">丘成桐(Shing-Tung Yau),美籍华裔数学家,原籍广东梅州蕉岭县[64],1949年4月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3],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67]、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4]、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5]、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55]。</p><p class="ql-block">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6],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65]、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68],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67</p> <p class="ql-block">557班尹小平老师指导的数学学科活动《黎曼几何》,虽简短但惊骇,孩子们棒棒哒!</p> <p class="ql-block">558班任文燕老师指导完成的数学学科活动,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为你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559班王建娥老师指导完成的高斯和正十七边形(八上数学读本P19)</p><p class="ql-block">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岁,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p><p class="ql-block">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世界四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他对数论、代数、统计、分析、微分几何、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力学、静电学、天文学、矩阵理论和光学皆有贡献。</p> <p class="ql-block">560班肖敏老师指导完成的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对了他就是刚才赢的公主👸芳心的数学家!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尔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p> <p class="ql-block">561班刘爱香老师指导完成的数学学科活动主题《庞加莱猜想》</p><p class="ql-block">庞加莱猜想(Poincaré conjecture)是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提出的一个猜想,其猜想内容为:任何一个单连通的,闭的三维流形一定同胚于一个三维的球面。其也称为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七个千禧年大奖难题。其中三维的情形被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于2003年左右证明。2006年,数学界最终确认佩雷尔曼的证明解决了庞加莱猜想。庞加莱猜想是一个拓扑学中带有基本意义的命题,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研究三维空间,其带来的结果将会加深人们对流形性质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562班王进军老师指导完成的孩子们表演的勾股定理,最早记录在古代数学的《周髀算经》,也称商高定理,吴国赵爽解读了《赵爽弦图》,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比我国《周髀算经》迟了足足500年时间,为我们古代数学家的智慧点赞👍</p> <p class="ql-block">563班王淑玲老师指导完成的丢番图</p><p class="ql-block">代数学的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丢番图(Diophantus)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后期的重要学者和数学家(约公元246—330年,据推断和计算而知),他是代数学的创始人之一,对算术理论有深入研究,他完全脱离了几何形式,以代数学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放弃美国高薪,毅然决然回国,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1910.11.12—1985.6.12),汉族,籍贯江苏金坛,祖籍江苏省丹阳。</p><p class="ql-block">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p><p class="ql-block">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p><p class="ql-block">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p> <p class="ql-block">希望孩子们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学习数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不负韶华以梦为马,一起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初三数学教研日常花絮,不忘初心,勇毅前行,追求卓越,勇于担当!</p>

数学

数学家

指导

老师

年月日

院士

完成

学生

方程

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