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新建铁路管理处简史(之四)

远昌🌈在线

<p class="ql-block">  十渡站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线管理处机关驻地</p> 1965年11月,对山西煤炭外运,加强首都战备起着重要作用的京原铁路自石景山南站开工。<br><br>  1970年,十渡站建成。<br><br>  1971年10月30日,京原铁路全线贯通。<br><br>  1972年12月31日,京原铁路开启运营,十渡站交付使用,时属北京铁路局北京铁路分局管辖。<br><br>  2005年3月18日,全路裁撤铁路分局后,属北京铁路局石景山车务段管辖,现为四等站。<br><br>  1972年元旦 铁道兵笫四新管处第一列客运列车 从石景山南站开往山西灵邱途经十渡站进站情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战京原——跨河越岭,铁龙直运晋煤入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铁道兵新线管理处简史系列之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 王发仂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大兴安岭林区会战的战斗洗礼,第四新管处一路欢歌来到了京原铁路工地。</p><p class="ql-block"> 京原铁路,是一条把晋煤直接送往北京的重要通路,也是加强首都战备的重要通道。线路起自北京市石景山南站,经良各庄、十渡、白涧、紫荆关、涞源、灵邱、平型关、繁峙、枣林、代县、阳明堡,在山西省原平与北同蒲铁路接轨,全长418公里。</p><p class="ql-block"> 1970年夏,第四新管处进入京原线后,处机关住十渡,配属铁道兵第四师代管。当时,职工们兴高采烈,从冰天雪地大兴安岭来到首都北京,条件一定会很好。谁料想,铁路逶迤于燕山、太行山、五台山山区,沿线有永定河、大石河、拒马河、唐河、滹沱河,山高地险,沟深谷切,桥高隧长,桥隧相连,过了桥就进洞,出了洞就过桥,尤其是长达8公里的驿马岭隧道,是当时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坡大,地质复杂,运营条件相当困难;还有能藏千军万马的大深沟,是当年百团大战的老战场。有人编了个顺口溜:十跨拒马河,再爬驿马岭。沟深藏八路,百团歼倭兵。在这样的地形地势上修建铁路实属不易,管理这样的新建铁路运输也相当困难。况且运输任务繁重,主要是运输首都急需的山西煤炭,国家奇缺的能源——东方红炼油厂的油,再就是战备急需的军运。</p><p class="ql-block"> 为了适应当时战备的需要,满足首都经济发展的要求,铁道兵加强了第四新管处的军事化建设。1971年按照部队建制对第四新管处进行了改编,处仍为团级,下设一(住北京石景山南站)、二(住河北白涧)、三营(住山西灵邱),每营辖站务、乘务、电务、列检(补充:两个工务连)等6个连;处机关设运营科、政治处、供应科;直属单位有汽车连、机修连、卫生队、仓库等连级单位,并先后补充了大批人员,一是内招了部分职工,二是接收了300多名北京知青,三是补充了500多名退伍老兵,还调入了部分现役军干,根据铁道兵的指示,原调往襄渝铁路组建十三师新管处的干部职工全部归建第四新管处,从而 满足了开站运营的需要,1972年底全处总人数达到3595人。</p><p class="ql-block"> 在京原铁路的临管运营中,第四新管处根据新的形势,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军职工们牢固树立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的思想,克服困难,开站运营,加强计划组织,搞好客货运输,确保行车安全,年年超额完成任务;二是引进新的设备,开展自洗蒸汽机车锅炉。当时全处的运营机车都是蒸汽机车,最多时拥有蒸汽机车23台,运转一段时间后必须对锅炉进行清洗。以前都是送到铁路工厂去洗,不仅路途远,时间长,而且费用高。第四新管处一方面派人到铁路工厂学习培训,一方面添置机械洗修设备,组建机修机构,终于实行自己洗炉成功,结束了新管处不能清洗机车锅炉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为了活跃职工生活,焕发劳动热情,加强与友邻单位的关系,处成立了业余宣传队、业余蓝球队和业余乒乓球队,经常与友邻兄弟单位开展友谊比赛,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团结,鼓舞了职工的工作热情,1972年12月31日圆满完成京原铁路临管任务,质量良好地交付国家运营。</p><p class="ql-block"> 此期间任职处领导的有:处长陈子俊。政委黄立起。副处长刘启昌、杜秀文、副政委黄凤兴、孔繁仓。政治处主任李万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补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程恒义和冯丽萍等回忆:1970年5月,一部分打前站的铁道兵第四新管处战友从大兴安岭来到了北京十渡地区,为京原铁路(北京到山西原平)做准备工作,由于需要大量军职人员补充新管处队伍里,1970年底分别从北京市西城区五个学校招收100名即将毕业的初中生,东城区从六个学校招收即将毕业的100名初中生,房山区良乡招收100名下乡知识青年(年岁比初中生大二至三岁),从十渡地区招收100名家里是农村的青年,总共大约近500名新生力量,我家是北京西城区的,经过三个月的入伍新训,1971年初 分别被分配的山西枣林火车站至北京石景山南火车站一线各个营连,1973年5至7月初集体迁往新建的安康襄渝铁路沿线各营连,其中一营迁往(通坨线)通县至坨子头新建铁路。1974年8月第一批集体从安康迁往京(北京)通(辽)线)的赤峰市,与铁道兵第一新管处部分组建成铁道兵第三新建铁路管理处。</p><p class="ql-block"> 林淑君回忆:铁道兵笫四新管处,1972年11月又从保定地区招了128人,他们于同年11月28日到北京周口店楼子水训练队,进行新训三个月后,被分配到铁道兵笫四新管处京原线上的各营连,她被分在北京石景南站一营六连第一乘务队。</p> 十渡 铁道兵笫四新管处机关后山 十渡 铁道兵笫四新管处机关后山 十渡大桥 <p class="ql-block">1972年 铁道兵笫四新管处宣传队(女班) 于十渡宣传队住地留影</p> 十渡大桥(作者 远昌) <br>  王文芝乘坐守车从灵邱站出发 休假回北京 <p class="ql-block">铁道兵笫四新管处三营住地 灵邱站</p> <p class="ql-block">  1972年铁道兵笫四新管处宣传队于十渡宣传队住地留影</p> 从大兴安岒转战到北京石景山南站的战友于卢沟桥留影 <p class="ql-block">1972年铁道兵笫四新管处宣传队(叶丽水指导员同男班)于十渡宣传队住地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72年铁道兵笫四新管处宣传队(乐队班)于十渡宣传队住地留影</p> 1972年铁道兵笫四新管处北京女战友于山西夏社站留影 1972年铁道兵第四新管处宣传队(女班)于十渡机关留影 1972年京原线的灵邱站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新建铁路管理处三营机关所在地 1972年的京源线上的白涧站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新建铁路管理处二营机关所在地 <p class="ql-block">  作者于2016年夏重返铁道兵新四线管理处机关住地,只留存了当年的厕所遗迹</p> 作者同战友张坤 邓学惠 隗合印于2016年夏重返 十渡车站运转室 <p class="ql-block">简史系列作者介绍:王发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新建铁路管理处政治处副主任、处党委委员、处纪委副书记。他长期在该处政治处工作,见证了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十一师新管科成立至兖石铁路临管前期的全过程,后因工作调转,四处撤消过程他未能参与。调任铁道部人民铁道报社后,曾任记者部主任,所写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理事,曾任长达九年的协会秘书长助理。</p> <p class="ql-block">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特此声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