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儿童,遇见成长”——中一班安吉游戏活动案例分享

喵@_@☞

<p class="ql-block">  维果斯基曾说:“在游戏中孩子的行为总是超出他的年龄,超出他通常的行为,在游戏中,他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安吉游戏是融思维、操作、艺术、创造为一体的活动。孩子们在户外安吉游戏区,自由搭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搭建、团结协作、推理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如何借助材料,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成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重要内容。幼儿面对安吉游戏,产生了新的兴趣,然后不断地研究新的玩法,创设新的游戏内容。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班进行了安吉游戏初步探索。</p> 自主游戏一 <p class="ql-block">  (一)第一阶段</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用轮胎、爬步梯、 单元筒等器材,自由探索、自由组合,老师观察孩子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戏中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1.孩子在游戏时容易出现争抢玩具;</p><p class="ql-block"> 2.有矛盾时喜欢告状;</p><p class="ql-block"> 3.有困难时喜欢依靠老师;</p><p class="ql-block"> 4.老师层面:害怕孩子受伤,介入游戏,导致游戏终结,老师参与解决孩子间的矛盾。</p><p class="ql-block"> 游戏反思</p><p class="ql-block"> 幼儿层面</p><p class="ql-block"> 1.幼儿观看自己活动时的视频,找出自 己和同伴在游戏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2.及时画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老师层面</p><p class="ql-block"> 1.反思本次活动老师的行为,过于高控幼儿,没有做到真正放手儿童。</p><p class="ql-block"> 2.老师参与解决幼儿矛盾的时机没有掌握好,没有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介入游戏的时机没有把握好。</p><p class="ql-block"> 解决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幼儿层面</p><p class="ql-block"> 1.活动前说清楚使用器材安全要求和活动安全要求。</p><p class="ql-block"> 2.遇到问题或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时,先自己解决,自己克服,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寻求帮助。</p><p class="ql-block"> 3.活动结束后,所有幼儿都参与活动器材的整理归纳。</p><p class="ql-block"> 老师层面</p><p class="ql-block"> 老师之间通过沟通,交流探讨,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了解安吉游戏的活动理念。做到不干涉幼儿,放手儿童,发现儿童,认识儿童。</p> <p class="ql-block">  (二)第二阶段开展一场属于幼儿的真游戏</p><p class="ql-block"> 幼儿每天都很期待户外搭建游戏,有的幼儿会提前画出他今天要搭建什么,和谁搭建,有的幼儿会提前找好合作伙伴。在搭建时,幼儿的表现是乱而有序。老师不在对材料进行限制,幼儿自主选择材料,选择伙伴,挑战自我。</p><p class="ql-block">老师的角色定位</p><p class="ql-block">1.老师是观察者,盯着全场,精准预测危险,当幼儿的行为会发生危险时,我们会及时提醒幼儿。</p><p class="ql-block">2.老师要能看懂游戏,理解儿童。</p><p class="ql-block"> 看见儿童的行为,只要不是安全问题,就克制自己的高控心理,慢下来,俯下身子仔细观察幼儿,看懂游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儿童。</p><p class="ql-block">游戏反思</p><p class="ql-block">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很有创造力,他们能够根据基本的材料进行搭建他们需要的游戏场景,虽然有的孩子只用两个竖梯和一个横梯搭建了很简单的游戏装置,但是孩子们的体验并不简单,每次的玩法都不一样,他们每次都会获得足够的快乐和经验。</p> <p class="ql-block">  比如当幼儿从梯子跳下来时可能会发生危险,老师要提醒幼儿拿一张垫子放在底下。</p> <p class="ql-block">抬担架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  (三)第三阶段回应游戏,追随幼儿</p><p class="ql-block"> 幼儿在活动的后期,每次都能很自觉的去选择自己需要的器材,他们学会了在遇到矛盾时如何去解决,当几人都很想玩同种器材时该怎么办?这时候的他们不会来找老师解决,会自己处理。(例如,有一次,程若涵、李昊锟、郭余洋他们三个都想要梯子,他们开始是想通过抢的方式来解决,结果李昊锟和郭余洋实力相当,程若涵也不放手,最后他们发现这个方案行不通,又开始说自己需要的理由,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最后他们达成共识,一起玩,一个小朋友当病人,其他两个人用梯子当担架。救伤员。抬着病人走的时候又有问题出现了,没有医院🏥,这就需要医院和医生了,最后他们吸引了好多幼儿参与,幼儿自己搭建医院,创设游戏。(可以做一个关于医院的活动案例),老师适时的参与游戏,和幼儿一起游戏,一起玩。</p><p class="ql-block"> 老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p><p class="ql-block"> 在游戏时,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和幼儿一起制定规则,。遵守幼儿的规则,接受孩子的要求,改掉一言堂,做到追随幼儿。让幼儿接纳你。师幼关系才能更和谐。</p><p class="ql-block"> 幼儿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1.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会提醒老师,让老师给时间,他们要画他们的活动图。</p><p class="ql-block"> 2.幼儿的团队意识增强。</p><p class="ql-block"> 3.幼儿都变得很勇敢,很开朗,变化最大的是(雷诗雨、姚浩东、王议乐、于子乐、何玉洁、张瑞泽)</p><p class="ql-block"> 4.每个幼儿都在参与,都获得了成长(冯羽晨王梓阳、王星宇喜欢上了游戏,以前户外活动时,他们总是游离于游戏之外)</p><p class="ql-block"> 后期需要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幼儿活动前设计不出活动场景,是由于缺少实地观察。后期的户外建构活动,老师精准掌握孩子的兴趣点,最好让幼儿实地观察,才能解决此类问题。</p> <p class="ql-block">幼儿分享我的游戏故事</p> <p class="ql-block">绘画我的游戏故事</p> 自主游戏二 <p class="ql-block">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p><p class="ql-block">幼儿探索的过程</p><p class="ql-block">1.幼儿第一次接触轨道积木,自由探索各种形状积木的玩法,老师记录。</p><p class="ql-block">2.幼儿分享自己探索得到的经验;</p><p class="ql-block">3.幼儿再次探索轨道积木玩法,吸收其他幼儿好的做法。</p><p class="ql-block">4.师幼一起观看轨道积木的搭建过程,了解各个积木的用法。</p><p class="ql-block">5.师幼再探索,学会“垒高”,并模仿尝试搭建一条完整的轨道。</p><p class="ql-block">6.老师观察记录</p><p class="ql-block">7.……师幼一起解决在搭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有的幼儿有小球,有的幼儿搭建好了没小球的问题,有的幼儿拿了好多一样形状的积木,而其他幼儿则缺少材料无法搭建一条让小球自己滚动的轨道。引导幼儿学会(合作)</p><p class="ql-block">活动所需</p><p class="ql-block">1.老师必须保证时间充足(1.5个小时左右)</p><p class="ql-block">2.保证游戏的连续性,尽量不要打扰幼儿。</p><p class="ql-block">3.搭建活动结束后,给幼儿时间,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搭建,幼儿抽时间画一画自己的搭建图。</p> <p class="ql-block">轨道积木设计图</p> <p class="ql-block">部分轨道积木设计图纸</p> <p class="ql-block">李林昊的轨道积木设计图</p> 自主游戏三 <p class="ql-block">初级阶段小班</p><p class="ql-block">第一学期:探索雪花片的拼插技法。</p><p class="ql-block">初步会拼插出简单的图案</p><p class="ql-block">第二学期</p><p class="ql-block">1.每次早餐结束后,幼儿每人一小篮子雪花片,自由拼插。增加雪花片的数量,以满足幼儿的需求。</p><p class="ql-block">2.增加集体玩雪花片的时间。老师会分享一些雪花片拼成的图片,幼儿模仿拼图。</p><p class="ql-block">后半学期,部分幼儿会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用雪花片拼出生活用品。并能对作品进行介绍。比如,夏同泽会拼出电脑,张启程能拼出电视机,而有的幼儿会拼出简易奥特曼,花篮等,个别幼儿已经掌握了雪花片的色彩搭配。例如,孩子拼出的小花,花瓣是一种颜色,花心是一种颜色。</p><p class="ql-block">3.给幼儿分享、学习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发展阶段:中班</p><p class="ql-block">第一学期</p><p class="ql-block">预设目标</p><p class="ql-block">1.幼儿能够依据实物用雪花片拼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p><p class="ql-block">2.完成比较复杂的作品。</p><p class="ql-block">3.幼儿学会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p><p class="ql-block">4.学会色彩搭配。</p><p class="ql-block">幼儿完成的情况</p><p class="ql-block">1.本学期我们班依旧坚持幼儿早餐后每人一篮雪花片。幼儿能够几人组合,一起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作品。</p><p class="ql-block">2.部分幼儿的颜色搭配特别好,能够依据老师出示的实物近行拼插,作品的难度系数很高,但是孩子们拼插的很形象,后期还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升级。</p><p class="ql-block">3.针对雪花片数量不足的情况,幼儿能够自选材料,用雪花片做轨道,或者是装饰品,和其他玩具搭配一起玩,自发的材料联动。</p><p class="ql-block">存在问题</p><p class="ql-block">1.幼儿活动时不会控制自己的音量,声音很大,容易干扰到别人。这是接下来我们一起要攻克的难题。</p><p class="ql-block">2.幼儿玩雪花片的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通常幼儿如果要完整的做一件复杂的作品,大致需要1.5小时。首先是要欣赏实物,了解构造,幼儿才能开始拼插,后期还要进行作品欣赏,、介绍、绘画。</p><p class="ql-block">3.雪花片数量不够。</p><p class="ql-block">第二学期</p><p class="ql-block">预设目标</p><p class="ql-block">1.逐步解决活动时幼儿声音大的问题。</p><p class="ql-block">2.继续幼儿的材料联动活动。</p><p class="ql-block">3.保证雪花片充足。</p> <p class="ql-block">中班初期探索</p> <p class="ql-block">中班中期探索</p> <p class="ql-block">当雪花片不够时,幼儿选择了将小汽车和雪花片结合在一起,开始新的玩法。</p> 游戏中幼儿发展了什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幼儿合作能力得到提升</p><p class="ql-block">以前幼儿都是自己玩自己的,独占玩具,抢玩具的现象比较多,通过一个半学期的活动,幼儿学会了合作玩玩具,独占玩具,抢玩具的现象几乎没有再发现。</p><p class="ql-block"> 2.提升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p><p class="ql-block"> 幼儿在活动中一直在交流,在争论,在探讨,解决问题。活动结束后,幼儿孩子还在兴致勃勃的讨论。孩子间越来越熟悉,大多数家长都反应,自家的孩子就像换了一个人,尤其是以前比较内向的孩子,现在性格活泼开朗。遇到人后主动打招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p><p class="ql-block"> 3.提升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的智力体现在手指尖上。幼儿由初期的观望,到现在只要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做什么之后,他们会很自然的去取玩具,然后找伙伴一起玩,老师参与的很少,孩子创造出的作品让人惊艳。</p><p class="ql-block"> 4.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5.本学期我们班的幼儿的出勤率明显提高了。请病假的幼儿比较少。</p>

幼儿

游戏

老师

搭建

雪花

活动

孩子

积木

探索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