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日暖阳,教研正当时。为进一步深化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品质的新课堂研究,12月13日,应海阳市育才小学牵头海润教育集团及集团校牵头的共同体校共15所小学的教学教研共同需求,开展此次联合教研培训活动。主会场设在海阳市育才小学,会议通过海阳教育师讯直播+腾讯会议的方式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海阳市教研室小学室教研员、共同体学校校长、副校长、学科分管领导及骨干教师共计六百余人。本次会议由育才小学任君梅副校长主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聚焦课堂,深度研讨</p> <p class="ql-block"> 育才小学陈哲老师携手四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大单元统领下数的运算中《小数运算的整理与复习》的复习课,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小数加、减、乘、除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认识计数单位在数运算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运算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1、创设情境促知识再现,数形结合助算理理解。本节课借助“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早稻和晚稻平均亩产”这一真实情景,提出问题,回顾小数加减计算的法则,沟通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发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和细化。</p> <p class="ql-block"> 2、关键问题追寻知识本质,打通隔断构建大单元教学。通过四个关键问题,例如小数除法中“小数除以整数实际上是把计数单位的个数分下去,这种简单的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那么在复杂的小数除以小数运算中你也能这样说清楚他的道理吗?”在追问中感受数运算的知识本质是计数单位个数的计算,加法和乘法可以看作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减法相反,除法既可以理解为几组相同计数单位的依次相减,也可以理解为计数单位的均分与细分。</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回顾整理环节中借助关键问题“仔细观察小数的四则运算,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将本节课的思维高度推向了高潮,促使学生发现数运算的共同之处都是对计数单位的计算,通过思维导图向学生直观呈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与本质,形成完整的数运算的知识体系,大单元视角下感悟数运算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 课堂观摩以后,现场老师分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教研室刘云霞老师也参与到各组讨论之中。讨论过后,正式进入评课议课,首先是我校数学团队:育才小学于义红和于爱芹两位教研组长以“如何以关键性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和“如何以关键性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两个观察点进行评课,针对关键性问题教与学的思维推进情况和课堂中老师设计的活动和表现的成效进行了分析。</p> <p class="ql-block"> 于义红老师将26个数学问题进行细分,结合四个关键性问题对本节课进行评价:纵观整节课,板块清晰,由关键性问题引领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质;重视探究,关键性问题引领学生探究算理,追寻运算的本质,让学生有追根求源的思想品格;关注单元整体,关键性问题打通小数四则运算的隔断墙,让学生形成由计数单位统领的数与运算的知识结构。</p> <p class="ql-block"> 于爱芹老师站在单元整体背景下数的运算的复习课的高度上展开思考,创设了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巩固旧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漏;着眼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运算能力等几个活动,努力实现大单元视角下学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同时对本节课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抓住易错题型并及时追问,二是关注学生出错原因,借助出错点针对出错原因进行巩固。</p> <p class="ql-block"> 教研团队评课:刘云霞老师在知识本质上提升深化,即计数单位的个数表示运算结果;对思维导图的价值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借助学生语言引出对思维导图的作用,体现思维导图的价值;二是思维导图模版优化,易错题型以学生做题的盲点有针对性进行总结。</p> <p class="ql-block"> 亚沙城小学梁雪洁主任从大单元整体教学和复习课怎么上进行总结,一是单元统领,整体建构。以计数单位大概念出发进阶学习;二是明确算理,理解本质。通过对算法不断追问,进一步感受小数加减乘除运算都是计数单位的累加或细分。三是沟通联系,迁移内化。对比观察,发现几种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和细分;沟通联系,建立小数运算与分数运算之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亚沙城小学孙翠校长以“忆、疏、析、联、练”五个字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借助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回忆、梳理,数形结合把握知识本质和思想方法,横向构建小数加减乘除运算之间知识本质间的联系,纵向构建整数、小数、分数运算本质的联系。同时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将小数与整数四则运算沟通联系,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小数与分数四则运算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经验分享,成长交流</p> <p class="ql-block"> 凤城小学进行《聚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发展量感》的经验分享,从分析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调整研究方向,具体分享《图形的周长》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育才小学和亚沙城小学的两位烟台大比武凯旋的小伙伴结合磨课的心路历程,分享交流了“好课的四个细节”:设计调整、课件调整、语言调整、学情对接,在不断调整中打磨出好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讲座引领,明晰方向</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以“向品质课堂出发”为主题跟老师分享了好课的特征有哪些。</p><p class="ql-block">1、 专家眼中的好课。对于好课的整体特征,刘老师之前给大家培训时有过提及,主要有四个词概括。</p><p class="ql-block"> 4个大:大板块、大思维、大问题、大核心概念</p><p class="ql-block"> 3个真: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正研究</p><p class="ql-block"> 2个细:严细的知识结构,详细的知识背景</p><p class="ql-block"> 1个达:达到师生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 我们眼中的好课。从简化的视角分析一堂好课,有纵横两条线。纵线是知识的逻辑结构线,横线是学生单点思考连成线,进而辐射成面,横向铺开。也就是学生思维横向展开的深度和广度。</p><p class="ql-block"> 结合陈哲老师的课,刘老师提出这样的思考:想一想,本堂课,横向学生参与的数量、学生思考连成片的广度够不够?</p> <p class="ql-block">3、 好课的诞生。把好课的细节放大后,刘老师帮我们总结了四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内容选择有价值。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要分析本课内容能抽出多少层次,所选的课题值不值得讲,很重要。更高价值的课,内容更加的饱满,能让我们的课赢在第一步。</p><p class="ql-block">(2)课堂构思有亮点</p><p class="ql-block">(3)学习体验深刻饱满。想让学生体验深刻饱满,教师可以从引导上作调整,从语气上做渲染。</p> <p class="ql-block">(4)教师基本功扎实到位 。语言形象举止是老师基本功磨炼的方向,除此之外刘老师总结出四项授课修炼:形象修炼、数学专业知识修炼、语言修炼、学情把握与调控修炼。当课堂有了一个美的观感和一种舒服的深感,就诞生了一堂数学的好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讲座的最后,刘老师恳切的发出对年轻老师的期盼,站在人生的高度上理解课堂,我们肯定能在成就好课的路上成就自己。本次教研共同体活动研讨会议,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聚焦新课标践行,聚力新课堂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课标引领,四元课堂</p> <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学科联合教研在腾讯会议同步举行。首先由任校长就本次共同体校联合教研主题进行介绍引入会议,接着由邵鹏月老师执讲基于新课标呈现的四元课堂《怎能忘记他们》,邵鹏月老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新课标理念,将道德与法治课活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活动课,有效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课的“重道理,轻情感”的局限,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有效发展。</p> <p class="ql-block"> 《怎能忘记他们》一共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直接导入,引出新课;第二环节:模拟情景,学习品质;第三环节:小组合作,展示分享;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深化导行;第五环节:实践作业,深化落实。具体如下:首先,邵老师通过上节课《多样的交通方式》进行交流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切入主题《怎能忘记他们》。通过视频坐火车的流程,学生认真倾听,进行游戏尝试。结合心灵剧社《乘着火车去北京》,学生回答,“为了人们的平安出行,他们都做了什么呢?” 感受交通人辛勤付出的品质。邵老师通过刘晓云阿姨的视频让学生谈感受,寻找生活中像刘阿姨一样的交通人,学习尽职尽责的精神。然后,通过学生上台激情辩论 “我们是否需要交通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畅谈收获。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讲述机长刘传建和中国邮政邮递员的故事,分享小组成员和交警阿姨学习指挥交通的手势视频,并进行现场展示,知道我国法律中关于交通安全的规定,明确今后的行为和做法。 </p> <p class="ql-block"> 通过新闻播报《身边平凡的“最美交通人”》,小区门卫叔叔在检测体温的手抄报和我们学校小标兵的绘画,现场视频连线义警妈妈,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感悟默默奉献的精神,师生对千千万万的交通人致以崇高的敬意。通过播放习近平主席对于平凡英雄的视频,教师总结:交通人就是我们的平凡英雄,我们怎能忘记他们!最后,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谈收获,对照评价量规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师生以一段手势舞《有你就幸福》来表达对他交通人的感谢。教室布置实践作业,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自主完成一幅心中“最美交通人”的线路图,深化落实德育实践作业。</p> <p class="ql-block"> 课后邵鹏月老师进行反思,谈出磨课进步,学会追问: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教师询问学生“学习了这则法律,在日常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呢?”学生分享“我打算做一个遵法守法的好少年。”教师继续追问:“你打算如何遵法守法呢?”学生继续回答:“看到爸爸妈妈骑电动车,我会提醒他们戴头盔”。教师的追问,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体验中发展”,明确具体的做法,落实于生活行动中。反思课堂效果:在本堂课中,学生和义警妈妈进行视频连线是一个比较好的环节。但是由于网络硬件的影响,使得希沃白板的手机传屏无法传送到显示屏幕上,只能通过手机的方式进行生活化渗透,从呈现效果上来讲,这是有些许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 于竹平、邢宝心两位老师代表道法教研组进行课堂观察评课。立足道法教研组确定观课点: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一致性。于老师确立拟解决的问题为:如何校内外结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设计以下三个观课任务:1.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是否一致?2.课堂是否以生活为基础校内外教育相结合?3.评价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行合一?邢老师确立拟解决问题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策略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核心素养目标明确,板块任务清晰;2. 嵌入德育策略,“学评教”一体化;3.智慧导学与评价,核心素养落地。 </p> <p class="ql-block"> 凤城街道中心小学姜明明副校长和亚沙成小学刘婷婷副主任结合各学校课堂建设成果进行评课。其中,姜校长以《聚焦核心素养,推进学评教一致性的“智德文法”德育联动课堂建设》为主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本校立足新课标落实道法课的策略和做法,对邵老师的课给予高度评价。刘主任以《聚焦课堂建设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介绍了本校道法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行动,为邵老师的课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赢得了与会教师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教学源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最后,任校长做了会议的总结点评,表示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润心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堂优秀的道德与法治课,最终就要落实到学生的德育增长上,学生生命得以滋养,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理想状态。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引导学生通向向往和追求美好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活动圆满,意义深远</p> <p class="ql-block"> 设计精巧的展示课和干货满满的精彩讲座,带来了一场学术宴。教研聚智慧,探索展芳华。此次教研共同体活动,为海润教育集团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学无涯,教无止,研无境,虽然教研活动暂时画下了句点,但“同力共栽同心树,同心共圆学生梦”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深深融入和深刻影响了每一位教研人员和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心灵世界之中。</p> <p class="ql-block"> 希望,同行在小学教育的路上,大家互帮互助,携手前行,每一串脚印都亮丽成涟漪的诗行,成为教育路上最美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