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张秀兰剪纸纹样世界 梦回唐朝胡人纳礼图

在长安

<p class="ql-block">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p><p class="ql-block">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p><p class="ql-block">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p><p class="ql-block">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p><p class="ql-block">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万国衣冠拜冕旈”,被北方游牧民族称之为“天可汗”。</p> <p class="ql-block">唐代自开元、天宝年间十分流行“胡服”,何为胡服?就是自北朝以来北方人(以鲜卑人为主)所穿的衣服,其特点是小袖、革带与皮靴(其实现在依旧比较流行。靴,又分长靿、短靿,长靿就是今天的高筒靴,短靿就是今天的短筒靴),这都是典型的草原民族服饰,这从唐代墓中壁画得到印证。</p><p class="ql-block">  唐代,贵族女性出行流行骑马,宫中的女性亦然,所以这小袖、系带、著靴,便于骑马出行。</p><p class="ql-block">  唐代女性的着装特点就是华裙彩衣,袒胸窄袖,是一时之时尚。</p><p class="ql-block">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画《昭君入匈奴》,画中的女性戴着帷帽。其实在汉代还没有这种帽子,据《旧唐书》记载,帷帽是从隋朝才开始在中原地区流行,根本就不是汉族人的服饰,而是源于北方游牧民族。</p><p class="ql-block">  从考古资料中得知,这种帷帽四周垂丝网,拖裙至颈部,既挡风沙又防被偷看,完全承袭于鲜卑人的长裙帽改良而来,在隋朝到唐初比较盛行。</p> <p class="ql-block">剪纸纹样中,亭子内主宾两人在饮酒聊天右面是主人官员,左面是胡人前来拜谒,亭子外面有仆人背着包裹。两颗发财树树上有两对吉祥鸟,中间站着凤凰正在吐珠。寓意吉祥如意,大吉大利!</p> <p class="ql-block">唐代的综合国力强盛、社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和对外贸易繁荣,在当代的国际格局中占据着颇为有利的位置,吸引着众多域外人士涉远而来,因此,唐朝境内活动着或生活着不少胡人,他们中间既有西北投诚或被俘的胡族将领,也有沿着丝绸之路从中亚内陆来的粟特商人,从更遥远的的波斯、大秦赶来的祆教、摩尼教和景教教士,甚至还有留学和入质来华者[1]。不知其数的来华胡人或随商队、使团进入大都市或商贸中心城镇,或以移民聚落形式徙居于丝路沿线,他们的活动遍及唐朝社会的各个方面,有跻身于上层社会封官授爵者、赐宅受禄者,也有从事商贸活动者经营珠宝者、从事饮食者、贩卖香药者、开旅馆或饭馆酒肆者、放高利贷者,还有服务于显贵豪绅家中的侍从与奴婢,以及混迹于街头巷尾公共场所,如饭铺、酒肆的歌舞伎。这些来源纷杂、形形色色的胡人构成了唐朝社会中颇引人注目的群体,也成为今人探寻的神秘领域。截止目前,学界对于胡人的研究多见于对唐人小说、诗歌或笔记的研究,如陈寅恪、王青、滕桂华,因为唐人小说、诗歌等文献资料中出现很多胡人形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