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遇成都(3)

沈敏丽

<h1> 成都行又一次到了尾声。我们选择了从宜宾坐航班去杭州。就这样开车路过自贡,然后到宜宾。</h1> <h1> 8月13日下午我们进入自贡市,首先来到自贡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自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国家一级博物馆。</h1> <h1> 张爱萍将军题字:恐龙群窟,世界奇观。</h1> <h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现有基本陈列“侏罗纪恐龙世界”,按照“恐龙世界——恐龙遗址——恐龙时代的动植物——珍品厅——恐龙再现”顺序展开,吸收现代陈列理念,采用场景式展示、拟人化组合,辅以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展开了一幅蔚为壮观、神奇瑰丽史前画卷,再现了由恐龙及许多早已消失的物种构成的神秘多姿的侏罗纪时代。</h1> <h1> 化石埋藏厅总面积约1,500㎡,是目前世界上可供观览的最大规模的化石埋藏现场,数以千计的化石首尾相接,排布有序;或重迭堆积,或交错横陈。其数量之众多,埋藏之丰富,着实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这便是被称作“世界奇观”的大山铺“恐龙群窟”缩影。</h1> <h1> 馆藏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距今2.05-1.3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罗纪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被美国《国家地理》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h1> <h1> 珍品厅向观众展示的都是一些极具科学价值、保存完整的国宝级的化石珍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恐龙之乡”化石资源的丰厚“家底”,让人不能不深深感叹大自然对它的厚爱与恩赐。</h1> <h1> ”五岳归来不看山,自贡归来不看灯”。晚上慕名去看“中华彩灯大世界”。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这四川的边远城市(起码我认为不是有名的城市),还有这么热闹的夜公园。如果不是疫情期,还真不知道有多热闹呢!就像网友所说,在自贡没有黑夜,夜晚华灯初上之时才是这座城生活的开始。</h1> <h1> 虽说从小就听说自贡灯会,那时候,每当元宵节、春节,各地都举办灯会,能够邀请到自贡灯会,这个城市还是很了不起的。记得杭州柳浪闻莺就曾经举办过几届。所以说自贡灯会,久负盛名。但那毕竟是三十几年前的情景。谁想在如今,自贡灯会还在不断刷新着世人对传统灯会的认知,而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则是“南国灯城”自贡的闪亮名片,照耀着无数“追光者”的追光之旅。</h1> <h1> 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从神话传说的演绎到展现新时代建设成果,超越了“元宵花灯”的传统边界。长达3公里的游览路线,行进式的内容铺陈与递进式的情感表达,让如今的自贡彩灯彻底告别过去仓库式的堆砌展览方式,从多种维度绽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h1> <h1> 国泰民安、故里乡愁、一起向未来、上元幻境及梦幻时光五大分区,14个特色鲜明的灯会主题板块,共同构造全新沉浸式灯会,带领游客领略一场极致的彩灯夜游盛宴。</h1> <h1> 半山腰徐徐展开的巨型灯组群《一起向未来》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通过变光表现四季展现祖国大好河山。</h1> <h1> 《山海异志》主题区C位主角“精卫女神”,走过全场不管哪个位置都能看到。女神的一根发丝也需要两三个成年男子才能抬得动。</h1> <h1> 人不可貌相,自贡还真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自贡是千年盐都,在近两千年的盐业生产过程中,遗存有一大批古井、天车,流传有“自流井盐井(天车)多如麻筛”的说法。第二天,我们就去了燊海井。燊海井是最著名的中国古盐井,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也是土法生产井盐的“活化石”。这口井凿成于清道光年间(1835年),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盐井。井凿成后,每天喷出万余担的黑卤,日产天然气8500多立方米,烧盐锅80多口。</h1> <h1> 燊海井木质井架(俗称天车),高18.4米,是由几百根圆杉木经辊工从下而上捆制而成,是提捞卤水的设备。</h1> <h1> 燊海井低压火花圆锅制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制盐工艺,制盐的主要原料为卤、黑卤、盐岩卤三种。燃料为燊海井自产的低天然气。制盐的锅灶型采用圆锅灶,亦称瓮笼灶。</h1> <h1> 二楼依然可以看见师傅用清代设施进行土法制盐,颇有穿越的感觉。我们还买了两袋食用盐回来。燊海井的开凿,不仅揭开了三迭纪嘉陵江石灰岩地层地区的秘密,而且自贡市由此因盐兴市,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一时市景繁华,盐井“天车”也逐渐成为自贡的代表。</h1> <h1> 自贡享有千年盐都之美誉,有近2000年的井盐史。所以它有中国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也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h1> <h1>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1959年由邓小平倡议创办的,是一座收藏、研究和陈列中国盐业历史文物的专业性博物馆。馆址为修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的西秦会馆。这是一座由陕籍盐商集资修筑的同乡会馆,融明清两代宫廷和民间建筑风格于一体。</h1> <h1> (网络图片) 博物馆办在会馆与神庙相结合的建筑群里,既是博物馆,也是古建筑。所以参观博物馆之余也观赏了古建筑。</h1> <h1> </h1> <h1> 博物馆珍藏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井盐凿治井工具130余种,约400多件。这些工具形态各异,轻重、长短比例悬殊,有的长达5米,有的又不足1米;既有重达数百公斤者,又有轻为几公斤的。</h1> <h1> 这些实物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重要文物。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制和用途的工具,体现了历代盐工创造的井盐技术和工艺,标志着中国钻井技术的发展。</h1> <h1> 馆藏还有清乾隆至民国时期的井灶经营契约、岩口簿、帐册等,对研究科技史和社会经济史具有珍贵的价值。</h1> <h1> </h1> <h1> 看完展览,总结了:”自、贡”两个字就是由“自流井”和“贡井”两个盐井名字合称而来的。</h1> <h1> 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汇流”于四川宜宾城区,临江而下约20公里,李庄古镇临江矗立。这里因舟楫之利一直是川南通往滇、黔的商贸重镇和驿道。</h1> <h1> 一路走过多个古镇,但此古镇非彼古镇。这个古镇汇聚抗战文化、建筑文化、古镇文化之精,传承了千年古镇文脉。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多家文化学术机构辗转迁移至四川李庄,一大批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云集于此。这个长江上游的千年古镇一时间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为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据说在当时寄一封国际邮件到这儿,只需写上“中国李庄”四字即可准确无误地送达。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在这个时候来到李庄,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度过了一段艰苦而难忘的时光。所以进入镇口,我们一路寻问直奔梁林故居。</h1> <h1> 梁思成一家住的地方叫月亮田,一个浪漫且富有诗意的名字。</h1> <h1> 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坚守学术象牙塔是李庄至今星光依然璀璨的理由。那时在李庄,梁思成、刘敦桢、梁思永、林徽因、傅斯年、李济、金岳霖、董作宾、陶孟和、凌纯声……坚持文化抗战,创造出一批重要的开创性成果。仅以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的六年印迹为例,梁思成、刘敦桢等一代先贤贡献巨大。</h1> <h1> 在那个年代,梁思成、刘敦桢的声名是日渐显赫的,身居孤单寂寞的旧屋,仍能反映出大学者固有的那一份清纯与高贵。</h1> <h1> 远处的旋螺殿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为全木穿斗结构。梁思成先生在李庄时,把它列为“李庄四绝”之一,并写入了他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称赞旋螺殿“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h1> <h1> 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疫情期间,人烟稀少。还好这两个馆还开着。</h1> <h1> 中国李庄不一般,它将遥远的历程真实通过一个村庄作了文化薪传;它不仅养育了一代中国文化精英,并成为一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传记;在它1940年至1946年长达六载的时光中,面对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艰难岁月,慨然相邀、热情相助数以万计的中外学者,以一方的宁静,保存并发展了民族的文化。</h1> <h1> </h1> <h1> 在李庄,梁思成夫妇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中国建筑史》的写作。李庄当年没有照明及一切电气化的东西,没有现如今的娱乐与交际,没有充盈的食物及药品,但它唯一拥有的是中国学者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中,做出博大学问的建筑史实。小镇李庄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国学人的责任与担当意识。</h1> <h1> 除了这两处陈列馆开放外,其它建筑都还在建设之中,听说这个文旅集团投资了20个亿来打造这个项目。手笔有点大,不巧的是遇上了这三年。</h1> <h1> ”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遇上星期一,吃了闭门羹。</h1> <h1> 小镇还有一些古迹,也都关着。不过去了梁林故居,也算不虚此行了。出来时遇到几个从云南过来的游客,说是不知道还有这些内容,我也是服了,那来李庄干嘛来了。</h1> <h1> 在我们对李庄的造访中,叩访钩沉的远远不止是遗迹与旧址,更有那土地屋宇和江水之间那感人至深的沧桑,因为中国李庄学人在非常年代中创造出了非凡的建筑学术成就及文化奇迹。</h1> <h1> 离开李庄,坐公交车回到宜宾,然后在高铁站坐机场大巴,飞机返回杭州。</h1> <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