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业设计教师:新城区团结小学孟萌萌</p><p class="ql-block">教育格言:不要沉醉于别人的赞赏之中,只有不停地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人生的更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教材分析】:</p><p class="ql-block">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也是本套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培养阅读兴趣。本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安排了三篇课文的学习。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进行了策略的指导,提示了可以预测的角度和相关依据,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预测的能力。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则留给学生更多的预测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策略。课后题与“交流平台”等对本单元的阅读策略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导学生拓展、运用。本单元的习作内容也是基于插图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意在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故事的发展做出合理、多元的预测,从而把故事写完整。</p><p class="ql-block"> 基于此,本单元的作业设计要特别增强统整设计的意识,在作业目标上落实层层推进。要从唤醒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意识开始,实践并总结预测的方法和途径,按序分解作业梯度。要尊重学生原有的阅读起点,引导学生将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在作业设计中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运用预测这一策略,感受阅读的趣味、提高阅读的期待、体验学习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作业目标】:</p><p class="ql-block">1.能读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写13个生字,能自主识记易错字。</p><p class="ql-block">2.能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预测。</p><p class="ql-block">3.结合阅读体验,梳理预测的依据,尝试运用不同的预测依据展开预测。</p><p class="ql-block">4.能借助预测规律展开多元推想,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p><p class="ql-block">5.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能在课外阅读、生活中自觉运用预测。</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作业设计时要根据课前、课中、课后分层次、分梯度落实。前面两个作业任务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进行设计,为学生打开想像的空间,提供预测的可能性,让学生意识到预测是有一定依据的。第三个作业任务是基于第一篇课文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多种预测依据的提炼整理,提示了可以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上下文线索等展开预测。通过自主预测和文本预测对比的方法,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培养学生预测的主动意识,养成边阅读边预测的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作业设计时要根据课前、课中、课后分层次、分梯度落实。前面两个作业任务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进行设计,为学生打开想像的空间,提供预测的可能性,让学生意识到预测是有一定依据的。第三个作业任务是基于第一篇课文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多种预测依据的提炼整理,提示了可以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上下文线索等展开预测。通过自主预测和文本预测对比的方法,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培养学生预测的主动意识,养成边阅读边预测的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童话,都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学生阅读时预测的重要依据源于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累积,包括相仿的人物形象、相似的情节发展特点、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认识等。因此在这一环节的作业设计时要引导学生将三篇文本情境发展中相似的特点提炼出来,进而依据这一特点预测文本的大致情节。在调动学生合理预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自主预测和文本故事情节进行对比阅读,拓展学生预测思路,既帮助学生巩固借助一定的依据预测的方法,又为学生进一步改进修正自己的预测提供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阅读是常态化、生活化的知识习得过程。学习阅读策略不仅仅只局限于文本内容的巩固,更应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在这个环节的作业设计中结合了本单元口语交际的板块内容,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学习的过程中,迁移运用在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预测”策略。通过“结合生活中场景情境的预测“和“预测-一调查一一求证“这两个作业任务的设置将“预测”从故事情节的创造续编,转向了生活实际中的运用。通过多样化、活动化的情境使预测不断落实、巩固、强化,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收获与不⾜】</p><p class="ql-block"> 在本次单元作业设计最为启发的收获如下:</p><p class="ql-block">1、作业⽬标的确⽴,提⾼了作业设计的针对性</p><p class="ql-block"> 布置作业前,设计意图、要求须“⼼中有数”。让学⽣在“要求”的指引下,通过有效的训练,发展思维,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表达能⼒。没有为“我要布置⼀些什么作业”,“我要训练学⽣什么”⽽苦恼,有了⽬标,明确知道“练什么”,“怎么练”,从⽽设计出的作业针对性更强。教师在批阅作业后,要及时⽐对,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以保证每次作业均有成效。</p><p class="ql-block">2、作业内容的设计,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p><p class="ql-block"> 有了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及作业均能围绕核⼼⽬标来展开,有效改善“教”“做”脱离的现象,设计作业时,注重了作业设计的坡度,关注了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适当给予学⽣学习的“阶梯”。阶梯不是降低难度,⽽是展现思考、阅读、表达的⽅法,让学⽣在层层递进的梯度作业中“步步为营”,去掌握,去理解,在提升作业正确率的同时,也提升语⽂素养,让学⽣不再为怎样完成课后作业⽽伤脑筋。</p><p class="ql-block">3、作业形式的完善,丰富了作业内容的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要寻找真正适合学⽣的作业形式,使课堂与作业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练习加固,⽽是延伸和提升。改变作业形式过于单⼀状况,采⽤了多种形式,优化习题设计,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增强学⽣的⾃信⼼和参与热情,使得学⽣愿意去做,⽽不仅仅是疲于应付。只有当学⽣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到学业进步的快乐,作业才会成为学⽣成长的⼀种⾃觉需要。</p><p class="ql-block">当然,本次的作业设计还存在着不⾜,⽐如:</p><p class="ql-block">1、作业设计⽬标意识不强</p><p class="ql-block"> 在设计作业前没有单元统整的⽬标意识,更没有制定单课作业⽬标的习惯,仅凭⾃⾝教学经验和学校作业检查的要求来设计作业。</p><p class="ql-block">2、作业设计过于追求“⾯⾯俱到”</p><p class="ql-block"> 从设计的作业中可以看出知识散,重点不突出,课与课之间承接不清晰,缺少语言能⼒训练的线索。⽼师仅仅是依托⽂章的内容来设计作业。</p> <p class="ql-block">编辑:孟萌萌</p><p class="ql-block">初审:王田</p><p class="ql-block">复审:李欣</p><p class="ql-block">终审:刘志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