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

海鸥

<p class="ql-block">作者:海鸥</p><p class="ql-block">插图;书的封面和网上剪截</p>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的读书时间,我读了《瓦尔登湖》一书。这是美国散文作家梭罗的代表著,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散文作品。它是一本寂寞、恬静而又充满智慧的书。它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散文,虽然其中包含了大量对景物描写的精彩篇章。它不同于一般的哲理著作,因为作者并没有任何要形成思想体系的欲望和意图,虽然在其中一些章节,作者对普通人过的生活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说理透彻,分析精辟,发人深省,而对另一种生活情态的种种细致之处进行了分析,语出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隐居生活和期间的思考,展示了有人类出席的自然。以水、树木、植物、土壤和野生动物为参照,思考了人类的命运。书以季节为结构,混合了箴言、史实和轶事,将科学性的观察融入到高度的诗意中。</p><p class="ql-block"> 全书共分十八章,各部分之间并不连贯,每个章节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不过就全书而言,作者对在湖边生活的描述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基本框架。梭罗在远离尘世喧器的瓦尔登湖边盖房子,种粮食,阅读写作,丰富精神世界,亲近大自然,仿佛在告诉人们,其实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不必看重更多的荣誉,不必追求过多的财富,不必贪恋繁华的生活。最高级的活法,便是淡名利,素与简。</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都在疯狂地追名逐利,享乐贪财,社会越来越冷漠,仅仅靠金钱维系着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污浊呛人的空气,无时无刻的噪音,侵蚀着相然的安宁,也让梭罗深感痛心。于是,他做了一个不被世人理解的决定,他放弃了丰厚的生活,带着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来到瓦尔登湖。湖光春色中,梭罗望着大自然给予的无穷生命力,才感到了一丝舒畅和解脱。独处,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心灵的洗涤,更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旅途。</p><p class="ql-block">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对自由有了更深的顿悟。他始终坚信,一个人灵魂所需要的东西,是不需要用钱买的,这才是他自己想过的生活。“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唯有心怀质朴,方可淡泊名利。他从不关心口袋有多少钱,也不关心自己是否出名,别人如何看他也不重要。外面的世界日异繁荣,他的内心始终拥有一方净土。</p><p class="ql-block">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并不富足。他甚至对生活成本都做了精确的计算,但每天依然过得很知足。对于一些重要的物品,梭罗喜欢自食其力。一把斧头、一把刀、一把推车......这些经他亲手制作出来的劳具,似乎代表着让人可以行使的某种使命,却又可以与外界毫无联系。他住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里,对于食物,他吃多少、种多少,大多是粗茶淡饭。在构造房屋的过程中和吃穿上,梭罗没有去追求华丽的地毯、优雅的家具,以及精致的厨房,反而提倡简朴。他认为衣服的作用是为了维持体内的热量,房子是为了遮风挡雨。让所有的外在之物,回归它最原始的意义,也许这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意义。与之相反的是,他的邻居们过得就比较狼狈。他们从一开始就被欲望驱使,想住更豪华的居所,想吃更昂贵的食物。为了"面子",他们贪恋愈多,反而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物欲里,甚至付出了更大的代价。</p> <p class="ql-block">  书中写道:“把一切不属于生命的东西剔除,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单。”的确,梭罗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饮食上他没有太多的讲究,有个农夫看他每天都吃菜,便对他说:“光吃蔬菜,真的没有营养价值可言。”梭罗没有把时间浪费在吃玩乐上,而是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他认为肉体需要粮食支持,精神也需要粮食支持。一有时间,他便停下来看书和思考,他认为阅读是一个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这个宝贵财富谁也拿不。他对书籍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要仔细阅读,还要学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他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阅读成为高贵的人。</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梭罗还喜欢远足,相比起交通工具,他更喜欢步行,感受着身体上带来的力量。闲的时候,他也会去跟邻居聊天。傍晚时分,他吹笛子,看鲈鱼游泳,很是惬意。在别人看来,梭罗的生活很乏味。但是对他来说,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对他的思想和身体是一种救赎。即便没有奢侈的食物,没有周围人的恭维,他的日子照样过得有趣。梭罗看来,人们的生活在琐碎之中消耗掉了,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甚至忘掉了生活的真正目的。</p><p class="ql-block"> 在书中的“访客”“种豆”“村子”“湖”“倍克田庄”“禽兽为邻”“室内的取暖”“旧居民”“冬天的访客”“春天”等章节中,梭罗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他不仅对这里的山林湖泊流连忘返,而且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连什么鸟儿怎么做窝,两支蚂蚁队伍的大战这样的事情都特别热心,他对小动物的那种感情是那样的纯粹,甚至对待苍蝇也不另眼看待。由于他的生活太清苦,老鼠都不愿在这里逗留太久,为此他甚至感到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没有野外生存的经历,梭罗生活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不过,虽然他有时难免会挨饿,如由于天气变化而没有及时找到足够的食物。然而,梭罗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不方便,他在如此简单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乐趣,甚至那些富人们也未必能够得到的乐趣。因为这样的生活不是花钱能够做得到的。</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生活往往容易变得寂寞、乏味。不过梭罗并不总是孤独一人,有时那些来林中游玩的青年人会成为他的客人,分享他的小木屋和微薄的食物。他还与林中的少有的几家居民有一些来往,听他们讲一些老居民的故事。当然,总的来说,梭罗在湖边的生活充满着幸福和快乐,虽然这是一个孤独的人才能体味得到的。</p><p class="ql-block"> 按照梭罗自己的说法,他到瓦尔登湖的目的,并不是去节俭地生活,也不是去挥霍,而是去经营一些私事,为的是在那儿可以尽量少些麻烦。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按照合乎自己兴趣的方式去生活,这样的生活才会富有生机,富有诗意。</p> <p class="ql-block">  书中有些精典的语言是很富有哲学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如:“正是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强调了一个人真正获得身心自由和彻底解放的内在途径。“走你自己的路,”梭罗说,“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适合的方式,而不是采用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对此,梭罗的言论和行动表明了个人的独立选择和身体力行是完全可以克服的,问题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无论到哪里都能生活,哪里的风景都能相应为我而发光。”梭罗的这句话表明,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质量,外在的条件并不是决定的力量,美来自人的崇高心灵,来自于对生活中各种事物一种不知不觉的真实感受,是人的心灵赋予世间万物以生命之美。在瓦尔登湖畔,他对于来自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怀着新奇感,对于凭着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天的享受感到满足。而这种感受就是人对生命的热爱,为提高生命的质量而努力的一种结果。正如他说,每个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时他所考虑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的。</p><p class="ql-block"> “清醒就是生活”梭罗说“我们必须学会再苏醒,更须学会保持清醒而不再昏睡,但是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而应寄托无穷的期望于黎明。”他视自然为良师,以不断地内省来督促自己丰富人生的感觉,他认为以富有弹性和精力充沛的思想追随太阳步伐的人,白昼对于他便是一个永恒的黎明。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仅有一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清醒就是生活。</p><p class="ql-block"> “最高贵的心灵,最能知足自满。”梭罗经常教导自己,使生活尽量的简单化。那意味着把你生活的外在环境、条件简单化,把你的需求和欲望简单化,学会从自然世界中的一些简单的事情中取乐。诚然,为了维持生活,人们必须有足够的生活必需品。然而,所谓的生活必需品,在梭罗看来,是指一切人用了自己的精力收获得来的那种物品。他把人类生活必需品分为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并认为“除非获有这些,我们是无法自由地面对真正的人生问题的,更无法展望成就了”。罗是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他对生活的那种狂热的爱并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他从生活中所获得的那些一般人很难体会的快乐,也不是靠庸庸碌碌的享受得来的,而恰好来自于对生活保持清醒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瓦尔登湖》是一本健康的书,读着它,你会对春天,对黎明,对动物有着一种崭新的感受和感情;读着它,你能感觉到一股向上的精神在不断地将你提升、提高;读着它让人仿佛是和作者一起在纯洁透明的湖水边垂钓,在茂密翠绿的山林中的空地上修筑自己的小木屋,与偶尔过往的游人畅谈人生的诸般妙处,细细咀嚼生活的美味。这部书的诱人之处,除了通俗流畅的语言、简洁优美的文体、从容不迫的心态,更主要的让人对生活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新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本书,我真愿自己也能找到心中的瓦尔登湖,看尽世事繁华,拥有一颗淡然、富足的心,从容地过好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二0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