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放开日记之六

居仁堂主

<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晴</p><p class="ql-block"> 珠海接连下了几天雨,今天终于放晴了。但气温却降下来了。低温适合新冠病毒的复制和传播。</p><p class="ql-block"> 今天亲戚带孩子的十二岁生日。这样的日子,空气中的病毒正在寻找载体。只有少出门,少聚集才能避免。这样的日子大家的心情可想而知。去,还是不去?成为两难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其孩子生日原本是农历十月间的生日。因疫情拖至如今,眼看2022后即将过去,再不办就是明年,也就没办法再举行十二岁的生日宴席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待客,大概是两种情况:一是在微信里把礼金转账,而不去吃饭。二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前去聚集吃饭。大概率的提前感染上病毒,提前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主人一个电话,一群人为难。</p><p class="ql-block"> 儿子一家三口,基本度过了艰难期,三人都不发烧了,昨晚与儿子视频时,只有嗓子还有些不利索,别的基本没事了。但其岳父在另一个房间里烧着呢。38度多。这次亲家回宛,真是不顺利。先被封禁在家,不能出去,刚解禁准备回厦门,又感染了。而亲家母的儿子到三明学习,她独自撑下偌大的工作量。实在不易。</p><p class="ql-block"> 发烧先头部队已通过。但发烧仍是宛城的主旋律。外甥发烧了,一人发烧,全家共享。这似乎是没有悬念的。刚儿子对我说,他大舅正在发烧。已经烧四天了。每天到诊所打一针,但四天了仍在烧了。与孙子一起发烧的一个亲戚老太太,今年当近七十岁,现在仍在烧着,五天了,还没有退烧。大舅哥今年七十一岁,看来老年人康复期要长得多。</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好友,儿媳发烧,独自闭关,可昨天她的二宝开始发烧。如此推算,三几天内,全家都会感染。</p><p class="ql-block"> 昨天问赵老师和吕老师,二人正在症状中,但他们俩的症状不明显。真的像是一般的感冒。不那么难受,这倒是值得夸耀一番的。初中的同学一家三口,老公和儿子先阳,最后她也不敢置身病处,跟着也躺下了。但听她的口气,症状也不那么强烈。</p><p class="ql-block"> 因为疫情,孩子们上网课。昨天孙子学校上网课的老师们,四个班的老师全阳了。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班。而且,上课的老师也是带阳上课。也就是说,四个网课老师全军阳了。</p><p class="ql-block"> 儿子昨天出去为其岳父买药。离家不远处的药店里二位老板说,他们现在也阳着,带阳上班。唉!谁都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网上得知,南阳最热闹的广场南街,店店闭门,家家关张。用道胜所言:棍挄一样。</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微信上收朋友发过来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北京二次感染达到20%,其原因就是阳康后要有十五天才能产生抗体,很多人以为不发烧就是可以放松了,好了后不注意消毒防护,结果很快二次中着,也就是阳康转阴后还要计时15天才是真正完成整个周期,这个阶段免疫系统在恢复要特别加强防护才行。”</p><p class="ql-block"> 在今日头条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p><p class="ql-block"> “感谢张伯礼,这才是专家该说的话。张伯礼在接受采访时说:区分新冠和感冒意义不大,有时候医生也区分不出来,只有做核酸才能分辨。就按普通感冒对症治疗就行。</p><p class="ql-block"> 所以做不做核酸,测不测抗原没啥实际意义,无症状不用治疗,轻症对症治疗,重症三天不缓解,再去医院治疗。</p><p class="ql-block"> 说的明明白白,应该都能听懂吧?</p><p class="ql-block"> 不要恐慌,也不要在设置进出障碍的条款了,积极面对,很快就会过去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太容易感谢了。一个顶级专家只说了该说的话,百姓们就觉得他是高尚的人,值得感谢。</p><p class="ql-block"> 是值得感谢,因为有太多的人放着实话不说。说假话骗人,相比之下,张伯礼是值得感谢的。</p><p class="ql-block"> 还是在想亲戚今天请客的事:今天赴宴者,如果是未阳者,那真是生死之交。</p> <p class="ql-block">刘文俊 笔名:居仁堂主 男,汉。有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二百余篇首见诸杂志报端。广东省作协会员,珠海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宛城区作协理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