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那片黄色的记忆——埃及游 (上)

小林

<p class="ql-block">  2015年3月11日至17日,我与亲友跟团旅游埃及。当从成都直飞的飞机飞临埃及上空,胘窗下面呈现出一片朦朦胧胧的黄色,伴随着飞机降落高度黄色帷幕缓慢拉开,埃及的山川在眼前逐渐清晰起来……</p> <p class="ql-block">  撒哈拉沙漠占了绝大部分(95%)埃及国土。城市里的建筑物一律采用深深浅浅的黄色,沙漠刮来的灰土经年积累,无计可吹去,共同营造出一个土黄色的世界。埃及最重要的城市呈南北线性排列,交通大动脉也开在沙漠里,在长途公路上,驱车十数小时还是没有尽头的黄沙和土坡,具有交响名曲《出埃及记》雄浑壮阔和忧伤低缓交替的意境。埃及只有5%的面积不是沙漠,正是这珍贵的毫末,出现了源远流长的尼罗河、物料丰饶的三角洲以及恍若两世的红海、地中海滨,使埃及开拓出非洲最大的城市开罗,还发展起旅游业、农业和手工业。海滨地区,气候怡人、水清沙白,有大量高级度假酒店,观光客络绎不绝,当夕阳躲在云头,椰林微风挑动碧波银浪,面对海天一线,已经不知身处的大陆还那么贫瘠荒芜。</p> <p class="ql-block">  3月12日,上午游览阿斯旺大坝,纳赛尔湖,阿布辛贝勒神庙。</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金宇塔和神庙是古埃及的奇迹,阿斯旺大坝就是现代埃及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阿斯旺高坝位于阿斯旺城南12km处,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高坝主体长3830米,高111米,顶宽40米,底完980米。1961年在前苏联援助下动工兴建,1970年建成,耗资约10亿余美元,使用建筑材料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项庞大的水利综合利用工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斯旺大坝纪念碑,也称为“埃苏友谊塔”,纪念前苏联当时的援建。纪念碑的外形为埃及国花睡莲,中间为齿轮。</p> <p class="ql-block">  修建阿斯旺大坝的采石场</p> <p class="ql-block">  大坝卖水果的小贩</p> <p class="ql-block">  纳赛尔湖是由于阿斯旺水坝的建设而形成的人工湖,它长度约550公里,在北回归线附近最宽为35公里,覆盖了5250平方公里的面积,储水量为157立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湖。名字是为了纪念埃及的纳赛尔总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幽蓝平静的纳赛尔湖,最深处可达183米。由于阿斯旺大坝的建设,水位急剧上升,很多文物古迹被迫搬迁到别处,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阿布辛贝神庙”。</p> <p class="ql-block">  阿布辛贝神庙,位于埃及阿斯旺以南290千米处,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据说名字来源于最早带西方人去到现场的向导(一个小男孩)的名字。它坐落于纳赛尔湖西岸,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阿布辛贝勒和它下游至菲莱岛的许多遗迹一起作为努比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 1966年因兴建阿斯旺水坝,神庙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p><p class="ql-block"> 太阳节奇观,即太阳光一年两次照进圣殿,照亮圣殿地区的神像,是该神庙的神秘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  神庙坐落于纳赛尔湖西岸,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共有两座由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庙,分别为:献给普塔赫神、阿蒙拉神、拉一哈拉赫梯神和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大神庙及附近的献给女神哈托尔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宠爱的夫人奈菲尔塔瑞王后的小神庙。</p> <p class="ql-block">  神庙意在通过埃及最高统治者的力量征服当地的努比亚人。在大神庙里,壁画不仅刻画了在所有神庙中都能发现的宗教仪式,而且刻写了描述国王军队作战的纪念场面和铭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2日下午乘游船沿尼罗河顺流而下,观赏两岸风光,参观科翁坡神庙。</p> <p class="ql-block">  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和埃及九国,全长670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二条最长的河流,可航行水道长约3000公里。尼罗河有两条上源河流,西源出自布隆迪群山,经非洲最大的湖--维多利亚湖向北流,被称为白尼罗河;东源出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塔纳湖,称为青尼罗河。青、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合,然后流入埃及。</p> <p class="ql-block">  尼罗河自南向北贯穿埃及,在埃及境内长达1530公里,并在较低的河谷--首都开罗以北形成了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的巨大三角洲平原,河流在这里分成多条河流流入地中海。三角洲平原上,地势平坦,河渠纵横,是古埃及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埃及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尼罗河流域土壤是黑色的,含有洪水留下的黑色淤泥粉。因为有了这种表土,这个地区的土地极其肥沃。一直以来,尼罗河流域棉田遍地,稻花飘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左右挟持,蜿蜒的尼罗河犹如一条绿色长廊,充满了无限生机。</p> <p class="ql-block">  坐着游轮从阿斯旺一路向北行驶了大约50公里,来到了埃及的产糖重地一一科翁坡。游客集体下船,前往科翁波神庙参观。</p><p class="ql-block"> 科翁坡在古埃及语中意为“金城”,建造于托勒密王朝。科翁坡神庙坐落在尼罗河畔的一座山丘之上,由于材料运输的需要,古埃及所有的神庙和金字塔都是建在尼罗河畔,但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像科翁坡神庙这样依然矗立在河畔的神庙并不多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与众不同的是,科翁坡神庙有两个大门。一个大门是专为鹰神荷露斯所建的,另一个是专为鳄鱼神所建,因此科翁波神庙又被称为“双神殿”。鹰神荷鲁斯是古代埃及神话中法老王的守护神,是太阳神的化身,通常的形象是鹰头人身的直立像,在艾德夫地区还有一个著名的专门供奉荷鲁斯神的 荷鲁斯神庙。鳄鱼神素贝克是创造世界的原始神也是代表肥天多产的神,与其他诸神类似,鳄鱼神索贝克通常的形象也是一个长着鳄鱼头的人身直立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可爱的埃及小孩,七年了,你们都好吗?</p> <p class="ql-block">  鳄鱼神索贝克神庙祭祀文物</p> <p class="ql-block">  埃及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只要有旅游大巴或游轮,就必有一名带枪安保随车护驾;大小景点无一例外驻扎着一定数量的警察,负责安检和巡逻;无论是闹市主干道,还是沙漠公路,隔不太远都有岗哨;既给人以安全感又使人联想起领土争端和恐怖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与负责游轮安保手提冲锋枪的警察在科翁坡码头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尼罗河两岸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  尼罗河晚霞夕照</p> <p class="ql-block">  3月13日参观卢克索世界上最大的神庙群——卡纳克神庙、孟农神象、哈素女王宫、帝王谷。</p> <p class="ql-block">  说到埃及,人们就想起金字塔。其实金字塔只是公元前26世纪左右古王朝的遗迹,而之后中王朝与新王朝时期的遗迹则集中在卢克索。</p><p class="ql-block"> 卢克索位于开罗以南700多公里处的尼罗河畔。</p><p class="ql-block"> 卢克索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其中卡纳克神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古建筑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卢克索神庙证明了卢克索辉煌过去。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埃及的历代国王和权贵在此大兴土木,建造了宫殿和神庙,据说,这段建造时期堪称埃及建筑艺术的高峰,神庙将埃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点,而卢克索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就是宫殿之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狮身人面兽大道从尼罗河畔朝拜的人首先来到内克塔内布一世造的前院,从这里有一条两旁蹲坐着上百狮身人面像的大道通向东北方向。在古代这条大道连接卢克索神庙与2.5公里外的卡纳克神庙。到2004年为止,这条大道上还有现代卢克索城市的建筑,此时市政府已经开始将这条大道重新整清。内克塔内布一世时狮身人面像之间还种有树和花。</p> <p class="ql-block">  内克塔内布一世的前院 前院的围墙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引人注目的是前院北部一座由泥砖建的赛拉匹斯小神庙。</p> <p class="ql-block">  过了第一塔门很快就看到了第二塔门,据说这个神庙有十个塔门之多。而每个塔门都是如此的高大,让人非常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塔门侧站的高大的石像是拉美西斯二世,他的脚下站着他的爱妻奈菲塔莉。</p> <p class="ql-block">  整个 卡纳克 神庙的高潮就在进入了第二塔门后,这里是神庙柱厅,整齐的排开在我们面前。在巨柱阵的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我们仿佛是偷偷来到神的居住地的人类。</p><p class="ql-block"> 多柱厅是废墟里修复比较完整的区域,139根巨柱,整齐的排列在这个大厅中。</p> <p class="ql-block">  柱头成纸莎草闭合状的圆柱是由拉美西斯一世设计,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祖孙三代修建,被誉为“太阳的轨道”。柱顶呈莲花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 石柱 。 石柱 上是象形文字和古 埃及 的浮雕,既有宗教内容,又有歌颂国王业绩。原本有的顶也已经残破不堪,露出了天空,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残缺之美!</p> <p class="ql-block">  石柱下休息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区域停留的游客也是最多的,要想拍完全没人的照片着实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会有保安不断的监视着每一个人,避免游客破坏“遗迹”。</p> <p class="ql-block">  巧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神庙</p> <p class="ql-block">  方尖碑是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像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p> <p class="ql-block">  哈特舍特谢普女王献给阿蒙拉神的两座方尖碑,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它是由整块巨石雕刻而成,这位埃及历史上唯一的女法老,统治了埃及34年后离开人间,而这高耸的方尖碑,却仿佛向今天的人们讲述着她那不凡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方尖碑一般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说明这种石碑的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装饰性。同时,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从中王国时代 (约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p> <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罗马、巴黎、伦敦、华盛顿等地时,这些高高耸立的方尖碑曾引起惊奇和欢赞,现在依然像民族图腾一般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使人们的心身、意念在经历岁月淬炼的伟大艺术面前升华。</p> <p class="ql-block">  拥有独特形式的方尖塔,拨动的是古老的历史密码,它穿越时空,交织出理性美的形式,它也同样是一座别具一格的里程碑,一个关于人类迁移、开拓、延伸的宏大业绩,一个揭示人类罪恶的隐喻,而且也仅是它,将成为涵括全球人类社会文明唯一存在的事实。在这里它将被看成当代意识的再现,重新定义的审美系统。</p> <p class="ql-block">  太阳与尼罗河代表着埃及这个古老民族对生与死的全部思考,尼罗河给予了他们生命的源泉,也孕育了世代不衰的灿烂文明。随着千年岁月的流逝,卢克索大多数宏伟的建筑已经破败淹没,当年被视为太阳升起的东方——尼罗河东岸“活人城”的宫殿群,如今只剩下卡尔纳克和卢克索两座神庙,而河西——太阳归宿之处的“死人城”,祭祀亡灵的神庙所剩无几,大多数的陵墓被偷盗一空,但这里劫后余生的许多古迹,仍使卢克索以“埃及历史博物馆”的美誉而名扬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