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一中高62级网课定时训练试题分析(语文篇)

路传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刘元玲</b></font></h1> <div align="left">本次定时训练临近期末考试,课本刚刚完成,进入期末复习预备阶段,做题时间1.5小时,所以题目设置为100分,基础题为主,模仿济南市历年高一期末考试试卷结构及内容,去掉了作文题。<br></div>本次考试考查了必修上册的基础内容,记忆为主,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文言文及诗歌鉴赏为能力题,约占三份之一,较大难度的文言文翻译8分,难度最高的诗歌鉴赏占9分,两题占总分不足五分之一。<br>整体试卷难度偏低,目的为鼓励学生认真听讲,安心上课。<br>学生在试题中反映出的情况如下:<br>1.作为基础知识记忆的选择题大部分尚可,词类活用,文言文特殊句式仍有部分学生掌握不透彻。<br>2.论述类文本笔答题14题,得分集中在2/3分,谈谈对倒奶事件看法,大部分同学都能答出行为不对,但是根据答案,还应答出针对错误做法有什么解决措施,(我看答案类似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很多同学漏掉了<br>3.难度较大的文言文翻译19题,得分集中在2—3分,多数学生能答出“假”并能将“饮食冠裳”的活用翻译出来,一部分同学可以根据语境翻译出“矜”。“辇”的翻译,很少有能准确翻译好的,“购”的意思学生没有积累,落实不了。20题,得分集中在1—2分,多数学生能答出“俾:让、使”,但“其徒”翻译为“自己的徒弟”,脱离语境。“识诸籍”多数翻译为“翻看他的籍贯”,不合语境。<br>4.难度最大的诗歌鉴赏22题,一般能答出归园田居内容,但对早寒有怀理解不深入,有的同学没有明确点出归隐态度。一般同学能做到具体分析,但大部分集中到迷津欲有问的用典,很少能分析到平海夕漫漫的借景抒情。得分集中在3—5分。<br>(1)大部分同学没有点明不同态度的意识。<br>(2)甚至有学生认为孟浩然反对归隐,希望建功立业,壮志难酬3归园田居的两个面,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少数同学只答一面;或者归因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有的更夸张,答到《饮酒》里去了.<br>5.作为基本功的名句默写23+24 名句默写,平均分10.36<br>第一句青青子衿的“衿”偏旁写错。第二句,很多同学写错句子写成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同学,“作”写成“做”<br>第三句“清”可以让学生看课下注释。是“凄清”的意思,是修饰啼叫的声音的。<br>第四句还是两个li,“砺”错的五花八门。第五句,“旌旗”和“蔽”“酾”都是易错字<br>第六句,安能摧(催)眉折腰事(示)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言)。<br>第七句“蜉蝣”都有同学写错,给学生强调蜉蝣是一种生物,所以都是虫字旁,游没有三点水。渺沧(苍)海之一粟(栗)<br>6.不确定性最大的文学类文本阅读27题,赏析句子题,总分4分。一般得2-3分。第4条分析不出来。有个别同学赏析错了句子。<br>7. 28题分析<br>(1)有一小部分人是在网上搜索的答案。<br>(2)绝大多数人能答出来两个方面,即一语双关,但是对作者所受到的鼓舞答不出来。<br>(3)有少数人理解偏了,答成了对社会的厌恶和对那对母子的同情。<br>(4)没有看懂文章,乱答一气,很啰嗦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br>(5)题目是回答标题的意蕴,有一些学生答成了环境,情节上的作用,以及一系列的套话。

同学

学生

翻译

得分

文言文

难度

能答

文本

写错

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