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曲金凯<br></p><p class="ql-block"> 一夜春风,一夜春雨,把我们带入了真正的春天。一夜不见厂区里的大杨树竟然冒出来嫩绿的叶芽,在清晨的阳光里闪着光芒。地面上落下一层厚厚的“杨树狗子”,一个清扫工拿着扫帚一边打扫,一边抱怨:“真烦人,讨厌的‘杨树狗子’,这个星期不用干别的了!”</p><p class="ql-block"> “杨树狗子”就是杨树的花穗,一般有7-8厘米长,毛茸茸的,像一个毛虫子。它的学名应该叫什么我不知道,我只记得从记事起就管它叫“杨树狗子”,觉得这个名字再贴切不过了。</p><p class="ql-block"> 对“杨树狗子”关注更是由于儿时的一段经历,那是六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严重的自然灾害在神州肆虐,粮食严重紧缺,每人定量供应的粮食也不能及时到手,人们不得不到处找代食品。什么柞树叶子淀粉、橡子面、槐树叶子都成了人们的盘中餐。一天邻居的李大哥跟我说,杨树开花了,弄点“杨树狗子”吃。我说那玩意能吃吗?他说怎么不好吃也比橡子面强呀。就这样我和李大哥挎着筐去捡“杨树狗子”了。</p> 鞍山当时杨树并不多,只是在臭水沟边上有几排大杨树,就是现在钢锋街。当年的明沟改为暗渠,上面建了家具市场。我和李大哥来到杨树下,树上的“杨树狗子”所剩无几,地面上光光的,几个在我们之前来的人,弯着腰到处寻找什么。李大哥直拍大腿说,来晚了,早点来就好了。惋惜之后,李大哥灵机一动说,我上树去摇,你在下面捡,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弄回起点,吃一顿“杨树狗子”的团子。他真的很麻利,三下五除二就爬到树上,使劲一摇晃,向下雨一样,“杨树狗子”噼里啪啦的掉下来,旁边的那几个人也过来捡,我左拦右挡护着这些胜利成果,生怕别人抢了去。正在我得意的时候,只听得咔嚓一声巨响,李大哥重重的摔到地上,原来下面已经没多少了,树梢上的多,他只顾往上爬,一不小心踩折了树枝。好在地下是宣土,摔得不重,没有骨折,只是脚脖子崴了。我搀着李大哥,挎着筐,里面装着捡来的一点“杨树狗子”,一瘸一瘸的往家走,晚上吃了一顿“杨树狗子”团子,味道怪怪的,苦中带着一丝甜味。<br> 四十多年过去了,这点往事一点都没有忘记。看到一堆堆“杨树狗子”心里想,这要是当年该多好呀,李大哥就不用摔跟头了。“你吃过‘杨树狗子’吗?”我问正在干活的清扫工。他看看我说:“开什么玩笑,这个也能吃。”我看这个清扫工年纪不会超过40岁,他没有经历那个年代,他是不会吃过“杨树狗子”的。 <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曲金凯,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鞍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鞍山市诗词学会会员,鞍山市散文学会副会长,一个快乐的退休老头,多年来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国内各报刊。</p> 制作:<br>绿色蔬菜(刘晶),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及和平区两级作协会员。散文发表于《沈阳晚报》《沈阳广播电视报》《幸福老人报》,散文和诗歌发表于《共和国知青》,现受聘《中国知青专刊》编辑。喜欢诵读、声乐、器乐。崇尚:天道酬勤、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