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曲周县档案馆以为市档案馆党史系列节目搜集资料为契机,深入发掘整理曲周县第一位共产党员张卿云现有资料,精心制作教育视频,通过对张卿云波澜壮阔而又感人至深的一生的实景呈现,利用网络形式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党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取得良好效果。</p><p class="ql-block">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学习张卿云的革命事迹,心灵受震撼,思想受洗礼,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加了斗争勇气,增强了使命担当,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曲周县第一位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缅怀革命先烈,砥砺初心使命。翻开尘封的档案,让我们追寻曲周县第一位共产党员张卿云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张卿云,字国瑞,1906年出生,曲周县湾子村人。张卿云出身于农民家庭,七岁上小学,后到曲周城内高小读书,1922年考入山西省太谷县铭贤中学。该校是由美国公理会出钱,委托后来成为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经营的一所私立学校,是为帝国主义培养奴才的大本营。结果事与愿违,却成了太谷县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策源地。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接管,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山西农业大学。</p><p class="ql-block">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张卿云很快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产生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思想,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于1926年3月由张维琛和纪秀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卿云在校内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吸收进步学生来组织“书报流通社”,在党的外围组织中,以读书为名,向学生介绍进步刊物和书报,如《中国青年》《向导》《列宁传》《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主义ABC》《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中国》等,宣传革命思想。“五卅惨案”发生后,帝国主义的恶行激起全国人民义愤。铭贤中学的学生,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学生会,掀起声援“五卅”受难者的学潮。张卿云亲自参加和组织了这一运动,走上街头进行演讲、演戏、募捐宣传等活动,一时怒涛席卷晋中大地。为了扩大党在铭贤中学的实力,取得领导革命的主动权,学校党组织与太谷县城内党员武星伍建立了联系。后来,张卿云、赵品三等以跨党形式公开组织党的外围组织左派国民党支部,党员发展到七八十人,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成为一支左右学校形势的中坚力量。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阎锡山治下的山西局势恶化,9月间张卿云回到曲周。1928年春,同梁宝森、冀汇川等人创建了曲周县第一个中共组织。</p><p class="ql-block"> 1929年冬,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到孙连仲部做掌旗官。后来,该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被派往江西围剿红军。1931年12月,蒋介石得知第26路军内有共产党活动,急电军长孙连仲严加缉捕镇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闻讯,立即组织第26路军起义。14日22时,一声清脆的枪响过后,参谋长、中共地下党员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率领一万七千余人起义。张卿云随军参加起义。各部队按预定目标,冒雨连夜行动,枪声、炮声、喊杀声此起彼伏,响彻全城。次日6时,起义部队占领全城,迎着黎明的曙光,向中央根据地开进。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将原国民党第26路军改编为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工农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张卿云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到达陕北。</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张卿云所在部队改称西路军,奉命建立河西根据地,打通远方。从此,西路军孤军深入河西走廊,与国民党“二马”展开了悲壮惨烈的较量。短短5个月内,面对凶悍的马家军,西路军战士们经历了80多次战斗,21000多人的队伍最终只剩下400余人。1937年3月14日晚,在甘肃省肃南县祁连山石窝一带,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三十多度。时任西路军30军组织部长兼88师政治部主任的张卿云和88师的将士们身着单衣,赤着脚板,饿着肚子,为掩护总部和伤病员向山顶转移,与马家军骑兵展开血战。张卿云身先士卒,英勇战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1岁。值得一提的是,张卿云的儿子张会民同志继承父志,在21岁时,也为革命英勇献身,成为烈士。</p><p class="ql-block"> 为了共同的崇高革命目标,张卿云和西路军将士们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追求真理、献身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永远成为党史、军史上悲壮的一页,激励着后人追寻着他们的足迹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