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聊天随笔 我的精神世界 文范聊天随笔修订版

李文范(观潮)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聊天随笔(11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2018-10-3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有人这样来比喻老年人。且不说这种说法合不合适,老年人余生有限倒是真的。但是所说"几天",如果从60岁算起,一般还能活10多年、20多年,甚至30多年,那么这"几天"也够长的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之中,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40年代的人即50后、40后占绝对多数。应该说,他们为共和国的初创、创业和探索,所承受的折腾、所付出的牺牲、所奋斗的时间、所作出的贡献,最多最大。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劳累了大半辈子,有功劳有苦劳。因此,我很希望他们老年有一个安定的生活、舒适的生活,把剩下的这"几天"过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那么,如何过好这"几天"?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这里着重谈一个问题。不要步入老年,还认为余生不搞出点成绩、不搞出点名堂、不搞出点学问,不搞出点收入、不搞出点贡献、不搞出点成功,不搞出点知名度,就等于虚度年华。这种价值取向,实际上又误入了落进俗套的迷恋于追求凡事争先、出人头地、高人一等的那种竞争主义、英雄主义的老路子。什么某某老年人长期坚持如何如何,最终写出了多少本书、发表了多少文章、挣来了多少钱财、作出了多少贡献、练成了多少本事,于是乎老年人也可以大器晚成,老年人干什么都不晚,老年人能为国家社会发挥余热,等等宣传、炫耀,如若你羡慕愿意追求这些东西也可以,但你感到这些东西让你感到闹心、有压力,那么不追求也无所谓。老年人养老,无需非得追求成绩、成功、成才、成名等不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所谓老有所为,并非硬性要求老年人作出什么贡献、追求什么成功,而是让老年人在力所能及或兴趣所至范围内有事可做、自得其乐,以防空虚无聊,以利身心健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依我之见,老年人要舒舒服服地过好日子,要避免承受承担不必要的麻烦、压力和折腾,要以休闲玩乐健康为主,注意防病治病,注意养生健身,注意精神调养,注意人际关系,注意自理自立,注意丰富生活,争取过一个健康、愉快、和谐、自立、文化、充实、长寿的生活。老年人能够少给他人添麻烦、不给社会添乱,这已经就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帮助和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我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中有些合理的生活观念或理念,值得我们参照学习。譬如,他们更看重个人生活的质量和优化、个人生活方式是否适合于自己,更关注自我内心的愉悦和生活的舒适,而不是热衷于攀比收入、级别、职业、学历、功名、身价等等身外之物。他们习惯于你活你的、我活我的,互不干涉,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同时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隐私及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人与人之间相处起来相对比较简单,无需在日常生活中煞费心机斗智斗勇、斗气斗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