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风情

蒋山纮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历史最悠久,最耀眼夺目的就是北非明珠——埃及。以前,我对埃及的印象主要来自于三部电影《埃及艳后》《尼罗河上的惨案》和2018年大片《红海行动》,以及一首脍炙人口的《尼罗河畔的歌声》,还有那千年谜题金字塔。那么,真实的埃及是怎么样的呢?2019年3月13日北京时间6:55,我乘坐阿联酋航班空客A380,历经16个小时的西行,于当地时间17:40抵达埃及首都开罗,开始了我向往已久古国之旅。</p> <p class="ql-block">与我们同行的老妈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空姐好养眼</p> <p class="ql-block">吉萨</p><p class="ql-block">尼罗河从埃及境内穿过,把埃及神奇地分为“生者之地”和“逝者之地”。尼罗河西岸的吉萨,矗立着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群,胡夫大金字塔在这里睥睨天下,雄视万年。</p> <p class="ql-block">狮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这个方向看狮身人面像是不是很美</p> <p class="ql-block">帅哥站在胡夫金字塔下</p> <p class="ql-block">金字塔群平均高约400米;每面都是完美的52°斜坡;精准无比。据说从空中俯瞰11座金字塔,会发现其构图与天上的猎户座一模一样,以至于人们猜测金字塔是天外来客建造的,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人类的智慧,虽然现在这仍然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茫茫沙海中,数千年不倒的金字塔,确实使人震撼,体验到历史的厚重感。大家情不自禁用相机记录下走过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红海</p><p class="ql-block">离开吉萨,我们一路向南,驱车6个多小时,来到红海。红海因富含红珊瑚而得名。每当夏日炎炎之时,红海中的红珊瑚及一些红色浮游生物会把海水映成红色。</p> <p class="ql-block">红海上的“Rose”</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红海“洞穴酒店”</p> <p class="ql-block">每个房间外都有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酒店厨师在为大家做pizza</p> <p class="ql-block">红海是神秘的海,它有悠长的历史和太多的故事,如果把宗教典籍当历史书看的话,“红海”这个名称很早就出现了,它使埃及史与以色列史产生了重合。《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及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里都有记载。如今的《红海行动》,同样也展现了它的惊心动魄。但我感受到的却是它温情的一面:温柔的阳光、湛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与连天的红海紧紧相依,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p><p class="ql-block">徜徉其间,回顾历史,心情如海浪般翻腾,又感觉无比浪漫。</p> <p class="ql-block">西部牛仔</p> <p class="ql-block">美丽红海</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火辣辣的身材</p> <p class="ql-block">钓到一条鱼</p> <p class="ql-block">沙漠</p><p class="ql-block">与红海相连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它是埃及、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茫茫沙土下,有着石油、黄金、宝石等无尽的宝藏。</p><p class="ql-block">更为神奇的是,撒哈拉大沙漠并非像其他沙漠一样是无水之地,它不仅与红海直接毗连,更有尼罗河从中流过,使整个埃及有了赖以生存的丰富的淡水资源。</p> <p class="ql-block">埃及有阿拉伯和贝都因两个民族,其中贝都因人就只生活在撒哈拉大沙漠中。他们以沙漠为家,从不离开沙漠,在沙漠中繁衍,以牛羊养殖为业,现在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撒哈拉让我见识了大沙漠的苍凉和壮美,骆驼、仙人掌这些沙漠生物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倔强,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废墟</p><p class="ql-block">来到卢克索,我首先想起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的那篇《废墟》。他开篇就说:“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在后面他又说:“废墟不可以修复,更不可以重建。不能想像,庞贝古城可以重建;不能想象,古罗马的大斗兽场可以重建……”而卢克索城的卡尔克神庙、卢克索神殿、哈苏女王神像、帝王谷就是以这类尊重历史的废墟的形式存在着。</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是举世闻名的“露天博物馆”,有着“宫殿之城”的美誉,尼罗河穿城而过,将其一分为二,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由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们的陵墓,在这里,“生者之城”和“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的永恒循环的圆圈。</p> <p class="ql-block">卡尔克神庙是埃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这里有盛名天下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型石像。历代法老都在阿蒙神的信仰地建造神庙和方尖碑,神像等,供奉阿蒙神,最终形成了卡尔纳克极大的建筑群。在众多柱厅中,共有134根圆形巨柱,中央12根是古代最高大的,高23米,直径5米,丰富的浮雕和彩画既表现宗教内容,又歌颂国王业绩,这里曾作为著名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外景拍摄地。据传,拉美西斯二世共统治埃及66年,生了134个儿子,所以卡尔克神庙一共立了134根神柱。拉美西斯二世一辈子都在四处征战,北伐叙利亚、南征利比亚、奴役以色列、驱逐古罗马……能用拳头解决的问题决不用谈判解决,以至于到晚年他觉得自己与太阳神一样伟大,居然把自己的像塑得和太阳神像一样高。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敬畏,会定时到卡尔克神庙来祭祀太阳神,因此卡尔克神庙又得了另一个名称叫“太阳神庙”。古埃及人认为,太阳神在早上到上午以甲虫的形象示人,中午到下午以太阳的形象出现,太阳落山后则化身为绵羊。因此,古埃及人非常崇拜绵羊,就像中国对龙、凤、麒麟等的图腾崇拜一样;而对甲虫则认为其有吸引异性的功能,男性围着供奉有圣甲虫的石块每转五圈能就找到一个自己心仪的公主,女性围着它转五圈能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当然这只是一种信仰。在卡尔克神庙那些神柱上,刻画着拉美西斯二世对太阳神的敬拜,这本不足奇;但当我抬头望向穹顶之时,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4000年的神庙柱上的颜色竟然还是那样艳,导游介绍,红色是红海海底的红珊瑚的粉末,绿色是西奈半岛出产的绿松石的粉末,黄色是撒哈拉沙漠的黄沙,因此不易掉色。</p> <p class="ql-block">卡尔克神庙</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石像</p> <p class="ql-block">在卡尔克神庙中,至今还矗立着三座方尖碑,它们和倒下的一座共同见证了4000年来埃及人对太阳神的敬拜,替法老们向太阳神传递着古埃及人为其准备的一次次顶礼膜拜,并可能藉此由太阳神赐下风调雨顺的好年景。</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孟农神像</p> <p class="ql-block">我们搭乘马车参观气势恢弘的卢克索神殿,然后乘坐小帆船费卢卡穿越尼罗河前往帝王谷,中途我们经过了孟农神像和哈苏女王神庙,并在孟农神像前留影。据说,哈苏女王是“埃及的武则天”,是埃及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法老,在位期间上敬神明下安黎民,颇得民心。</p> <p class="ql-block">乘小帆船去尼罗河对岸帝王谷</p> <p class="ql-block">法老建立神庙是为了奉神,而奉己的则是帝王谷和金字塔。其中托勒密王朝之前的法老葬于金字塔中,新王朝起的64位法老则葬于帝王谷中。我进入帝王谷后,参观了三座墓穴,墓主是拉美西斯家族。印象最深的是墓穴中的壁画、栩栩如生,色彩鲜艳。正是这些废墟,使埃及的历史更加鲜活,使世界记住了一个敢于容纳悲剧的埃及。</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拉美西斯家族陵墓</p> <p class="ql-block">灯塔</p><p class="ql-block">离开卢克索,在红海略作休整后,我们前往埃及的首都开罗。著名的埃及博物馆可以说是探寻埃及早期文明的金钥匙,那里保存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几千年的历史。十余位法老的木乃伊,精美的黄金象牙微雕陪葬品,法老、祭司、巫医百工的雕像,至今保存完好,我从中领悟到,其实文明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第八天,我们前往著名的港口城市,被誉为“地中海新娘”的亚历山大。在去亚历山大灯塔遗址的路上,我们途经被誉为“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期间,因为其学术空气比较自由而出现了一大批影响欧洲文明的人,包括西方哲学之祖苏格拉底、《理想国》的作者柏拉图、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失明诗人荷马、著名数学与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等,他们任何一个的名字都是震古烁今的,而他们的著作手稿大多都曾经存放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可惜的是,凯撒大帝一把火,烧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被后来的君士坦丁大帝又放火烧了个干净。现在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500多年前在原址上重建的,虽然历经沧桑,但理性的光芒永照人类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每一件藏品都有2000至5000年以上的历史,包括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去参观另一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遗迹。建于三千多年前的亚历山大灯塔,千百年指引着地中海航船的航行,后来在地震中倒塌了,苏丹国王下令在灯塔遗址建造一座海防城堡,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奎贝城堡”。</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亚历山大港当年那有形的灯塔为航船指明了方向,那么亚历山大图书馆这座无形的灯塔就为欧洲文明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奎贝城堡</p> <p class="ql-block">与奎贝城堡遥遥相望的,是已经屹立了1700多年、历经战火与地震仍岿然不倒的庞贝神柱。神柱是如此孤独,守护着沉没在海洋中数千年的同伴;神柱又是如此傲然,宣告着那段不可被遗忘的文明。神柱有如灯塔,提示着人们勿忘过往,也照亮着人们创造未来。</p> <p class="ql-block">位于地中海岸边的夏宫,是1951年埃及最后一个国王法鲁克建造的,它见证了埃及王国的灭亡和总统制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地中海:对岸就是意大利</p> <p class="ql-block">告别</p><p class="ql-block">旅程就要结束了,用短短的七天来了解一个有7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是远远不够的。</p><p class="ql-block">与欧洲一海之隔的埃及,自古以来,长期遭受外国列强的殖民统治、文化侵略和掠夺,当地导游穆罕默德在介绍他们国家的文物古迹时,经常会沉痛地讲到这些,以至于后来每当他讲到哪里的文物古迹本来还有什么什么时,我们都会异口同声地接话:被外国人偷走了。(这是他说的最多的话。)战争留下的痕迹和伤害是不会被岁月磨灭的。</p><p class="ql-block">文明古国现今经济并不发达,贫富差距也较大,豪华的富人区和脏乱的贫民窟对比非常明显。埃及也是一个宗教国家,埃及人87%信奉伊斯兰教,当然也深受欧洲文明的影响,是非常开放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开罗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开罗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埃及对中国非常友好,中国“一带一路”援建的石油开采和风力发电项目,埃及民众非常认同。埃及的小商品市场,到处都充斥着中国义乌的商品;酒店工作人员和商人都会用中文交流。埃及人恨美国,但爱美元,其次是就人民币,唯独不要自己国家的埃及币。这就是我初识埃及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埃及的小商品市场,好多来自义乌</p> <p class="ql-block">开罗酒店内</p> <p class="ql-block">畅想</p><p class="ql-block">“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纯净的大自然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触发人的诗情,不分国界,不分种族。</p><p class="ql-block">行走在亚历山大图书馆,我想到的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们带来的是历史的厚重感;看着成群的海鸥,我想到的是高尔基的《海燕》,是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它们带来的是搏击长空的勇气;俯视成群的鱼儿,我想到的是庄子的《逍遥游》,它们带来的是洒脱;经过撒哈拉,我想到的是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它给我带来的是戊守边塞的悲凉……埃及之行将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记。 </p><p class="ql-block">时间匆匆,马上就要踏上归程了,与大家的分享很粗浅,请见谅。</p><p class="ql-block"> 蒋山纮/文</p><p class="ql-block"> 唐小红/图</p><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