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教研促发展 融情聚智共成长——利通区第八教研共同体数学学科“借助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复习策略”主题活动

🐠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提高教师对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研读、理解和运用,根据利通区教研室提出的“课标落地,教材过关”的要求,围绕“聚焦课堂、应用驱动”的思想,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课题研究的引领、指导作用,紧扣“深入研读课标、优化复习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活动主题,促进学科教师对“学业质量”的理解,不断调整和优化复习策略,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2月13日,吴忠市利通区第八教研共同体暨小学数学马建英、桂文姝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四个学校的数学学科教师及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一起相约云端,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开展“借助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复习策略”主题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主要分为教材分析、课例展示、课后反思、主题研讨、主题微讲座、专业引领六个环节。</p> 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家桥学校的马巧香老师、第十五小学的韩娜老师分别对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圆》,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进行了教材分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位老师从课程标准、单元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建议及复习策略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九小学王普普老师这节课复习的是“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首先让学生打通知识通道,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同时把过去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更加系统化,结构化。在教学时,让学生正确审题,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闸中心学校的万小梅老师带领学生采用了不同形式对第六单元《圆》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制作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能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同时整体掌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p> 课后反思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王普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归一和归总问题是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首先将两步解决的一个问题转化为两问的问题,逐个解决降低难度。学生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想。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分析与总结,通过归纳总结,建立此类问题的模型,更好掌握解决方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万小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己复习时在难度上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密度上也有所欠缺,而且课堂上不能很好关注学困生。同时,也提出了疑问:复习课要设计怎样的问题情境,才能保持学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吸引力</span>?在这节课中是否可以尝试采用在梳理阶段时,就进行理练结合的复习方式?</p> 主题研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建英老师结合课例,对新课程标准中“数量关系”这一内容在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认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科学、精准地制定复习目标。基于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关注教与学起点、过程与终点的一致性。教学要始于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的逻辑起点、现实起点、学习的障碍点、易错点;教学过程中要忠于学生的认知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构建实现教评一致性的多态评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两节课例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第九小学田聪老师和郭家桥中心学校的周青老师分别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田聪:</b>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板块。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对于数量关系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两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联系——前后比较,叩问本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表达——促进理解,发展思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周青:</b>复习课和新授课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要坚持做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复习课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把整理复习权交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精心设计练习,融会贯通“整合”知识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把表达权还给学生。</p> 知识微讲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应核心素养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桂文姝校长从三个方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开了</span>基于“学业质量”的小学数学复习策略微<span style="font-size:18px;">讲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数学课程“学业质量”的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2.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描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3.基于“学业质量”的复习策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桂校长的讲座既能在理论上指导数学教学又能在实践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意见,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学习。</p> 专业引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有所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室马丽荣老师从学科本质、数量关系的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复习课的教学中,马老师建议我们要设计学生整体参与的问题和活动。要设计分类、分层、有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扣成问题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论和指导都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运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因此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在讲座中听到的教学经验或教学理论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困惑,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都得到提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业质量”引领下的“复习策略”主题研修活动,为数学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交流的平台,我们一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再接再厉,戮力前行,相信我们会在教研共同体和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走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撰稿:余林地</p><p class="ql-block">初审:何 丽</p><p class="ql-block">终审:桂文姝</p>

复习

教学

学生

学业

老师

解决问题

知识

课程标准

策略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