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南京风景随记(1)

舒展风帆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2日,我们游览了位于南京市区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  南京文化积淀深厚,佛教文化为其重要内容。南京佛教自东吴肇始,翻译经典,初定汉传梵呗,开宗立派,创设义学,刻印经藏,策源复兴运动。历代梵刹林立,高僧辈出,对中国佛教影响巨大,俨然佛都气象。</p><p class="ql-block"> 长干里是江南佛教圣地,素有“佛陀里 "之美誉。自东吴建初寺始元,晋代长干寺继起,并以供奉舍利而名闻天下。宋初长干寺再兴,不久改名为天禧寺,供奉佛祖顶骨真身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及玄奘大师顶骨舍利。至明永乐年间弘拓旧址、度越前代,兴建皇家寺庙大报恩寺,尤以琉璃塔巨构殊型,壮丽东南,长期被西方作为中国建筑的标志。太平天国期间,大报恩寺不幸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 自 2007年始,历经数年,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2010 年佛祖顶骨真身舍利盛世重光,大报恩寺遗址也成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此契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该馆以“ 遗址奇观、千年佛光、报恩圣地 ”为特色,分设遗址及出土文物展区,南京佛教文化展区,汉文大藏经展区以及报恩文化体验区。保护、传播并展示大报恩等历史与南京佛教文化,助力生生不息之南京文化繁荣发展。</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基址共两座,分处中轴线南北两侧,南部为永乐御碑,北部为宣德御碑。两碑皆面向中轴线,距中轴线52米。两碑亭基址布局相同,皆为基槽围绕的方形夯土台基。台基正中为石碑座,碑座上为石赑屃,整石雕凿。永乐御碑现已不存,宣德御碑尚存。两基址朝向中轴线方向皆设台阶。两碑间有一条砖铺道路,宽6.6米,与中轴线垂直。</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宣德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  宣德御碑。</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中轴线上的砖铺道路遗迹。</p> <p class="ql-block">  与宣德碑对称位置的是永乐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  永乐御碑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  由进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古道看新建的大报恩塔。</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遗址</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为大报恩寺北区中轴线上的第二座建筑,现存天王殿为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命工部,按皇家规格的营法建造,平面呈“中”字形,坐东朝西,五间三进。南北各与一座偏殿连接。现址重建于明永乐十年,毁于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战火。</p> <p class="ql-block">  走进这个大厅,有一块介绍牌匾上写着:洗尘净心</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每次遇到重大事件或节日,人们都要“沐浴更衣”,以示尊敬。</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进入大报恩圣地将“沐浴更衣”演化为洗尘净心,感受三重洗礼:香薰浴、光浴、雾浴,让我们带着一颗洁净、神圣、感恩的心—洗尘净心,步入大报恩圣地的庄严圣境。</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一面用现代电子影像技术介绍大报恩寺历史的大屏幕。</p> <p class="ql-block">  长干佛脉。长干里古称“佛陀里”,自公元三世纪东吴年间至十四世纪明代前期,从建初寺、长干寺、天禧寺到大报恩寺,长干里寺庙屡毁屡建,佛脉传续,生生不息。2008年,在大报恩寺遗址发现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佛顶真骨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加之瘗藏于此近千年的玄奘顶骨舍利,佛缘殊胜,世界惊叹。</p> <p class="ql-block">  原寺内的地坪。</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建设场景</p><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自建初创始,长干再继,天禧更名,直至永乐报恩,此处沙盘模型复原了大报恩寺建设场景,展现了大报恩寺历代垂直遗址叠加,宫阙规制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  重点推荐:琉璃拱门</p><p class="ql-block"> 此为按照当年大报恩寺标准层的琉璃拱门复制的,拱门上的动物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特有造型,称为“六拏具”。正中是大鹏金翅鸟,在密宗中寓意慈悲。两边是龙子龙女,表救度之相。紧接着是长翅膀的飞羊,象征福报,狮子比喻自在相,最下方的白象,意为善师。</p><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曾在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压轴亮相,惊艳全世界。最终入选《国家宝藏》九大国宝特展。</p> <p class="ql-block">  琉璃官窑</p><p class="ql-block"> 据《大明会典》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在城南聚宝山一带建72座琉璃窑,组成御窑场。2008年,在中华门外窑岗村30号(原南京锅炉厂拆迁工地)发现一批琉璃残件,以及一组烧制琉璃的官窑。该窑即是现场发掘的琉璃官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出土的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  琉璃构件,明代(15世纪前期)。大报恩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琉璃构件,明代(15世纪前期)。南京窑岗村出土,胡瑞萍女士捐献。</p> <p class="ql-block">  地宫聖物</p><p class="ql-block"> 2008年,宋代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170余件,其中一整套宋代瘞藏舍利的容器最为珍贵。其最外层为石函,内置铁函,铁函内安放由丝绸包裹的七宝鎏金阿育王塔。在阿育王塔底部,银椁中藏有金棺,供奉佛顶真骨;漆函内放置大小银函,小银函内藏有水晶瓶,供奉感应舍利。佛顶真骨由五重宝函相合,感应舍利由七重宝函相合,瘗藏千年。</p> <p class="ql-block">  石函</p><p class="ql-block"> 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在距离地表4.2米处,有一块方形覆石。覆石下为方柱形石函,石函内藏铁函。石函高1.5米,边长0.72米,由方形底座、四块长方形的壁板和盒形顶盖组合而成。其中,庭座和四块壁板分别有卯孔和榫头,以榫即方式连成一体。</p><p class="ql-block"> 在石函北壁石板上,镌刻有《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它详细介绍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金陵长干寺主持演化大师和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得到宋真宗的允许,修建九层宝塔之事。碑文还明确指出,在地宫中“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泊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碑文还记载了印度阿育王分置舍利,金陵长干寺为中国建塔供奉的第二座寺庙等内容。碑文记载翔实,写刻俱佳,不仅是了解宋代金陵长干寺的重要证物,而且是宋代书法、碑刻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铁函</p><p class="ql-block"> 铁函为竖长方体,置于石函之内,内部放置了阿育王塔。铁函为生铁铸造,高1.3米、宽0.5米,是目前国内地宫中所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宋代铁函。</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  金棺。宋代(11世纪)。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  银函。宋代(11世纪)。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  银香薰(复制品)。宋代(11世纪)。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 (原件现藏于南京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鎏金小银函。宋代(11世纪)。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  银椁。宋代(11世纪)。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  银鎏金莲花宝子香炉。宋代(11世纪)。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  鎏金佛像。明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  鎏金佛像。明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  铜菩萨头。明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  砖雕佛首。明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  鎏金刻双凤纹银香盒(复制品)。宋代(11世纪)。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 (原件现藏于南京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刻凤穿牡丹纹银香盒。宋代(11世纪)。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 。</p> <p class="ql-block">  各地寺庙珍藏的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  佛祖顶骨舍利和玄奘顶骨舍利同时出现在同一地宫中,因此称之为“千年对望”。现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佛祖顶骨舍利藏于牛首山佛顶宫,玄奘顶骨舍利则藏于灵谷寺内。</span></p> <p class="ql-block">  地宫出土丝织品</p><p class="ql-block"> 在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出土文物中清理出各类丝织品共102件,其中4件为囊,另有罗、绢、绮、绫、纱、絁等98件,使用的装饰手法有提花、泥金、彩绘、刺绣等。在其中15件丝织品上,发现有当时各位主事和施主的墨书题记。此为地宫中出土的绢帕、纱帕。</p> <p class="ql-block">  “康僧会”与“支谦”</p><p class="ql-block"> 公元247年(吴赤乌十年),康僧会至吴都弘扬佛教,求得感应舍利,孙权大为叹服,于是为康僧会造建初寺,并建阿育王塔。此塔据传系阿育王塔八万四千塔之一,而建初寺则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亦是江南首寺。</p><p class="ql-block"> 公元222年,西域大月支人支谦从洛阳来到吴地。孙权闻其博学有才慧,十分器重,拜为博士。支谦就在建邺传授佛教,翻译佛经。这是南京佛教的初传,也是佛教在吴地正式传播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康僧会。</p> <p class="ql-block">  康熙南巡图</p><p class="ql-block"> 《康熙南巡图》共分十二卷。其中第十一卷描绘了康熙第二次南巡(1689年)从江宁府的大报恩寺,经水西门及西门的场景。其实早在第一次南巡时,康熙就曾登临大报恩寺琉璃塔,并作诗赞颂:“涌地千寻起,摩霄九级悬。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缔造人功巧,流传世代迁。旷然弥远望,万象拱诸天。”康熙还亲自挥毫,为琉璃塔的每一层都题写了匾额。从第一层至第九层分别为:一乘慧业、二仪有象、三空胜地、四海无波、五律精严、六通真谛、七宝莲花、八表同风、九有弘观。</p> <p class="ql-block">  诸宗祖庭</p><p class="ql-block"> 南京是中国佛教思想创新中心之一,是诸多佛教宗派祖庭之所在。诚如赵朴初先生所说:“在中国成立的大小乘各宗派无不和南京有关。”其中,栖霞寺是三论宗祖庭。陈末隋初,吉藏于栖霞寺完成了“三论”的注疏及《三论玄义》等著作。瓦官寺是天台宗祖庭。智者大师于此讲经说法八年,融合和阐发佛教各家要旨,为以后创立天台宗奠定了基础。牛头山(亦称牛首山)是牛头宗祖庭所在,被誉为“东夏之达摩"的法融,创立的牛头宗是中国禅的重要根源。清凉寺是法眼宗祖庭。文益作为南唐国师,于此创立了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中最后产生的一个宗派。</p> <p class="ql-block">  中外交流</p><p class="ql-block"> 南京是中外佛教思想交流与传播中心之一。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司马达由南京渡日本,为日本接触佛教之始。其女出家为尼,其子出家为僧,是日本最早的僧尼。中国禅宗初祖达摩自天竺漂洋过海而来中国。南京是达摩传法的第一驻锡地。定山寺则是“达摩第一道场”。明代后期,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南京,与大报恩寺住持雪浪大师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辩论。这是基督教与佛教思想早期的一次正面交锋。17世纪,荷兰画师尼霍夫将大报恩寺及琉璃塔形象传播到西方,让欧洲人认识了“南京瓷塔”,成为推动当时欧洲“中国潮”的一个重要因素。</p> <p class="ql-block">  安徒生雕像</p><p class="ql-block"> 1838年,安徒生在童话《天国花园》中,通过风妈妈的四个儿子——北风、南风、西风、东风的叙述,描绘了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和独特景物。其中安徒生写道:“我(东风)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被公认为是大报恩寺琉璃塔。由此可见,琉璃塔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景物,在安徒生生活时代的欧洲是广为流传的。</p> <p class="ql-block">  南京的佛教寺院模型。</p> <p class="ql-block">  能仁寺(局部)。</p> <p class="ql-block">  鸡鸣寺(局部)。</p> <p class="ql-block">  静海寺(局部)。</p> <p class="ql-block">  栖霞寺(局部)。</p> <p class="ql-block">  清凉寺(局部)。</p> <p class="ql-block">  高座寺(局部)。</p> <p class="ql-block">  天界寺(局部)。</p> <p class="ql-block">  同泰寺(局部)。</p> <p class="ql-block">  弘觉寺(局部)。</p> <p class="ql-block">  灵谷寺(局部)。</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原木制模型</p><p class="ql-block"> 根据史实资料记载,古代大报恩寺琉璃塔高78.2米,九级八面,通体琉璃。东南大学团队对古代大报恩寺琉璃塔进行了建筑设计复原。根据复原图,木艺大师按一定比例制作出了古代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原木质模型,模型高2.7米,材质为缅甸楠木。</p> <p class="ql-block">  伽蓝殿遗址</p><p class="ql-block"> 伽蓝殿位于塔基正北部,平面呈“凸”字形,坐北朝南,该殿正中的夯土台基呈长方形,长11米,宽6.2米,现存台基高出地表6米。现址重建于明永乐十年,毁于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战火。</p> <p class="ql-block">  法堂遗址</p><p class="ql-block"> 法堂遗址位于大报恩寺遗址北区中轴线最东端,原为五间三进夯土台基式建筑,长25.6米,宽14.7米。法堂,又称讲经堂或讲法堂。大报恩寺的前身天禧寺在宋代即已成为大讲寺,元代升格为皇家御讲之所。明初,天禧寺曾被明太祖朱元璋定为讲教大刹,也是全国佛教事务管理机构——僧录司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菩提树</p><p class="ql-block"> 菩提树,因佛祖释迦摩尼于树下悟道而得名,“菩提”(梵语 Bodhi)意为“觉悟”。</p> <p class="ql-block">  地宫遗址</p><p class="ql-block"> 2008年7月18日,在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下方,发现了至今已逾千年的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地宫为圆形,深达6.74米,是国内发现的最深、最大的竖穴式地宫。其内从下至上以一层夯土间隔一层砂石的方式,有规律地填充、夯筑,共40层。为保护千年地宫,并呈现地宫之内有圣宫的建筑奇观,在遗址外围新建了“覆钵型”地宫。地宫遗址上安放七宝阿育王塔,安奉佛陀舍利,以供瞻礼。</p> <p class="ql-block">  感应舍利</p><p class="ql-block"> 在江南佛法之始,来自西域的高僧康僧会行法事,三七之期,求得感应舍利,东吴大帝孙权“神其事”。在古长干里建建初寺,阿育王塔供奉感应舍利,长干里遂崇称“佛陀里” ,江南大地从此佛法大兴。敦煌壁画《康僧会传教图》也描绘了康僧会献舍利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时任润州(今镇江)刺史的李德裕见长干里有佛光,将长干寺阿育王塔的地宫打开,发现21枚感应舍利,将其中的11枚迁往润州,另10枚则留在原地。</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可政大师奏报宋真宗,长干里感应舍利放光,朝廷查证后,“信其事”。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可政大师重建长干塔,并在地宫瘞埋佛顶骨真身舍利、诸圣舍利和感应舍利,长干寺汇聚了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玄奘舍利、诸圣舍利等长达千年,因缘殊胜,无与伦比。</p><p class="ql-block"> 2008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发现宋代长干寺地宫,地宫中出土的石函镌刻《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一文,记载事情的详细经过,并明确其中瘞埋“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p><p class="ql-block"> 感应舍利,由感恩而生,因知恩而显,为报恩而灵,以推恩而圣。</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佛顶真骨</span></p><p class="ql-block"> 2008年,世界唯一的佛顶真骨舍利在大报恩寺前身长干寺地宫出土,举世震惊。</p><p class="ql-block"> 南京长干道场,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舍利供奉圣地之一。中国最早供奉舍利的佛塔,就是东吴年间孙权在建业为康僧会所建的阿育王塔,到东晋孝武帝宁康年间,高僧刘萨诃(慧达)发现了佛舍利等圣物之后,长干寺的舍利供奉,在海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北宋初年,可政大师恢复长干寺,建真身舍利塔。(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铭文中明确记载:“感应舍利十颗、井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此外,在铁函内发现的两件丝绸发愿文中,也直接提及佛顶骨舍利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其中,地宫碑文明确记载,为长干寺地宫“舍舍利”的诸位高僧,施护名列第一。更为重要的是,在瘞藏佛顶骨的银椁底部刻有铭文,明确指出佛顶骨舍利为施护捐赠,综合史料与考古证据我们可以了解,这份珍贵的佛顶骨舍利是在北宋佛教复兴的高潮中由施护携带来华,最终<span style="font-size: 18px;">瘞</span>藏于金陵长干寺地宫之中。</p><p class="ql-block"> 从1011年佛顶真骨舍利的瘞埋到2010年的盛世重光,整整千年。据专家推断大报恩寺塔原封不动沿用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至今虽逾千年,塔寺屡毁屡建,地宫从未扰动,令人兴叹。</p> <p class="ql-block">  诸圣舍利</p><p class="ql-block"> 2008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人员在大报恩寺遗址所在地,找到了千年地宫——宋代长干寺地宫,地宫中出土了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和诸圣舍利,</p><p class="ql-block"> 诸圣舍利,其实就是历代高僧大德的舍利,当年在此发现了10份,每份数量从数枚至数千枚不等,它们形状不规则,长0.03毫米至4.5毫米不等,透明或半透明,颜色很多,主要有白、黑、灰、黄、红等。</p> <p class="ql-block">  玄奘舍利</p><p class="ql-block"> 公元988年,可政大师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发现玄奘顶骨,亲自背负至长干寺,在南岗修建白塔瘞藏,名为“三藏塔”。1942年,日本人为建稻荷神社,挖掘三藏塔遗址,玄奘顶骨由此出土。后分为十数份,在世界多处安奉。2016年,在离开故土74年后,玄奘顶骨舍利从东瀛回到当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瘞</span>藏地。</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塔</p><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琉璃塔为明成祖朱棣敕建,并御赐“第一塔”之名,塔高78米,通体琉璃。自永乐十年(1412年)至宣德三年(1428年),历时十七年完工。明清时代,被前来南京的欧洲商人、传教士称之为“南京瓷塔”,媲美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陵墓、比萨斜塔等“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是当时中国文化的表征。后毁于太平天国年间。</p><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大报恩塔为轻质九层塔,以现代工艺成就新塔古韵,塔高93.157米,采用四组钢管斜梁跨越遗址上方,斜梁落脚点位于整个塔基遗址的外侧。新塔既保护千年地宫,又传承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电梯门。</p> <p class="ql-block">  塔内的雕塑和雕刻。</p> <p class="ql-block">  来到塔楼上,俯瞰大报恩寺全景。</p> <p class="ql-block">  周边的南京市区风景。</p> <p class="ql-block">  汉文大藏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的走廊里,挂满了许多现代人的画卷。我随便停下脚步看了一下旁边墙上的一幅画,居然是我妹妹刘予红的作品!这是不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指引我?!</p> <p class="ql-block">  后来才得知,妹妹参加的画展,是一项为新四军老战士筹款的活动。画展结束,这些画将进行义卖,捐助给生活困难的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家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