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p class="ql-block"> 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线上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都变得十分困难,故而将线下的学习小组化身为钉钉群,原组长为群主,教师以观察员身份入群,观察督促群内的合作学习。</p><p class="ql-block"> 如何规避线上教学的弊端,甚至化弊为利一直困扰着我。</p><p class="ql-block"> 尝试利用高考的选文和试题组织学生的精读训练。</p><p class="ql-block"> 不仅提供选文,还将试题及答案都提供给学生,把这些作为解读文本的钥匙,帮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同时寻找能够撬动文本的支点,围绕它来设计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切中肯綮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 《秦琼卖马》中杨成岳先生掸落摔碎瓷盘这一情节既容易被学生在阅读中忽略,又不容易理解,所以就抓住这个点,设计了学习任务。同时将续写的时间节点安排到五十多年后,并建议参考《茶馆》,就是希望学生能跨时代跨辈分来构想写作。</p> <p class="ql-block"> 《秦琼卖马》是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选用的当代著名作家谈歌的优秀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民国时期保定古玩业内发生的一个故事:“艺园斋”老板杨成岳为救助友人,不惜用重金三千银元收购了落魄的京剧名角王超杰珍藏多年的雍正年间“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而成交后,为维护自身信誉及收藏者的利益,杨成岳毅然摔碎了刚刚以昴贵价格买下的盘子——因为这只盘子,其实是只值几吊钱的赝品。古道热肠的杨成岳在不露声色的情况下,倾其家产资助了穷困潦倒的友人,恰似当年秦琼卖马时侠肝义胆的单雄信,因而也留下了让世人赞颂的佳话。</p> 原文再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秦琼卖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谈歌</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p><p class="ql-block">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p><p class="ql-block">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噪,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p><p class="ql-block">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p><p class="ql-block">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p><p class="ql-block">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p><p class="ql-block">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p><p class="ql-block">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p><p class="ql-block">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p><p class="ql-block">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p><p class="ql-block"> 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p><p class="ql-block"> 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p><p class="ql-block"> 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p><p class="ql-block"> 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p> 真题再现 <p class="ql-block">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p><p class="ql-block"> A.王超杰说话多是“笑道”,唱的戏词则是“珠泪洒下”“两泪汪”,这种细节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态。</p><p class="ql-block"> B.杨成岳当着张小武的面,把重金买到的六件瓷盘掸落地上,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也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p><p class="ql-block"> 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p><p class="ql-block"> D.小说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p><p class="ql-block"> 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6分)</p><p class="ql-block"> 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p> 学习任务 <p class="ql-block"> 思考:阅读《秦琼卖马》后,你如何理解杨成岳先生这一行为——“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p><p class="ql-block"> 续写:</p><p class="ql-block"> 1.情境:二选一</p><p class="ql-block"> (1)瓷盘已被杨成岳先生掸落摔碎;</p><p class="ql-block"> (2)瓷盘并未摔碎。</p><p class="ql-block"> 2.时间:五十多年后。</p><p class="ql-block"> 3.建议:参考《茶馆》。</p><p class="ql-block"> 4.小组讨论确定思路,每人写一段,组长做好润色连缀工作。</p> 小组活动 <p class="ql-block"> 任务布置后,各学习小组在钉钉群布置分配任务,并就续写部分的情节、逻辑,人物,主题、背景、标题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讨论。</p> 写作成果 <p class="ql-block">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成员集体完成续写任务。</p> <p class="ql-block"> 刘丽文老师从教三十余年,一直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三十余年的岁月,不仅沉淀了年轮,还有她教书育人的从容与自若。多年来的教学磨砺,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带班魅力。</p><p class="ql-block"> 她潜心教学,从不拘泥于教参,对教材与教学总是有自己独特又深刻的见解。她坚持用教育的智慧点燃青春的激情。她的课,无雕琢之痕,无造作之相,循教学之道,求教学之真。她的课堂永远洋溢着活力,她的学生总是对语文充满兴趣。</p><p class="ql-block"> 她培养了多名外五旗县文理科状元;所带多个班级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先进班集体光荣称号;她本人先后被评为包头市优秀班主任、“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班主任、土右旗“教学成绩突出教师”,获得土右旗首批园丁奖。</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教育情怀深厚,一直在我校语文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优化语文组的工作作风与教风。对我们这些后进更是不吝奖掖,毫无保留地分享与指点。有幸与刘老师成为同事、战友,为刘老师点赞,向刘老师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