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靠太阳,健康身体靠扶阳

艾妙香

<p class="ql-block">万物生长靠太阳,健康身体靠扶阳</p><p class="ql-block">这三年,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国家的智慧与速度,白衣天使的勇敢与坚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与配合,以及各行各业的生命力与执行力。似乎从始至终都在考验着一个国家面对疫情的防控力量,考验着一个民族团结一致抗击病毒的决心,也在考验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素质。提高免疫力,被众多权威专家频频提及,一场全民提高免疫力的总动员被推到了高潮,让全中国人民更加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免疫力”是西医的一种说法,而在中医里,等同于“提升阳气”,或者称为扶阳。</p><p class="ql-block">什么是阳气?</p><p class="ql-block">阳气和健康有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阳气是怎样消耗掉的?又怎样提升自身阳气?</p><p class="ql-block">针对阳气个问题,咱们就好好说一说:</p><p class="ql-block">什么是阳气?</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气与健康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万物生长靠太阳,身体健康靠扶阳”。</p><p class="ql-block">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汽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体液占人体70%,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气是怎样消耗掉的?</p><p class="ql-block">有的朋友会想,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阳气就跑掉了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个行为,阳气必伤</p><p class="ql-block">伤阳行为1:喜欢吃寒凉,如喝凉饮料、吃冷饮等,寒凉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是非常伤阳气的。</p><p class="ql-block">伤阳行为2:生活太凉,如夏日过度吹电扇或使用空调,运动后洗冷水澡等,寒邪直入机体损伤阳气。</p><p class="ql-block">伤阳行为3:作息混乱,如熬夜,三班倒等长此以往会影响阳气,人体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太阳的作息保持一致,才能精气充足。</p><p class="ql-block">伤阳行为4:工作烦劳,会过度消耗阳气,导致阳气亏虚。</p><p class="ql-block">伤阳行为5:房事不节制,使人体肾阳亏损。</p><p class="ql-block">伤阳行为6:滥用药物,如过度长久使用清热败火的药物,会伤阳气。</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伤阳因素,那就是人的精神。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这也是养生最大的秘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气不足有什么表现?</p><p class="ql-block">阳气不足的人,身体的温煦、运动、兴奋、气化和制约阴寒等功能统统会出现下降。</p><p class="ql-block">在外主要表现为面色青白晦暗,精神不振,怕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便泻稀溏,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痛经、子宫肌瘤、不孕不育等。</p><p class="ql-block">从脏腑来看,阳气不足分为心阳虚、脾阳虚、肺阳虚、肝阳虚、肾阳虚五种。</p><p class="ql-block">心阳虚表现为认知、感知出现问题,如抑郁症就与心阳不足有关;</p><p class="ql-block">肝阳虚表现为缺乏决断力和主张,遇事退缩等;</p><p class="ql-block">脾阳虚表现为为思维能力下降,消化无力,完谷不化等;</p><p class="ql-block">肺阳虚表现为魄力不足,短气疲乏,易感冒等;</p><p class="ql-block">肾阳虚表现为记忆力衰退,生殖能力下降等方面。</p><p class="ql-block">怎样补充身体阳气?</p><p class="ql-block">其实,中医养生就是就是在扶阳,可以说,扶阳的方法非常之多,本人在这里不一一罗列,而是把经典中的经典拿出来分享一下。</p><p class="ql-block">扶阳养生三大法宝</p><p class="ql-block">扶阳方法一:艾灸</p><p class="ql-block">宋代的医家窦才是一位倡导阳气养生的大家,强调“阳气偌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并在《扁鹊心书》记载:扶阳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p><p class="ql-block">他本人提倡用艾灸的方法扶阳。总结出来一套自己的艾灸方法,在夏秋交替之际,艾灸关元穴千壮,起到很好的提升体力恢复脏腑,飒爽精神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