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吊脚楼》

根艺达人

<p class="ql-block">  吊脚楼是岭南地区少数民族常见的一种依山就势而建的民宅。</p><p class="ql-block"> 最早听说吊脚楼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在语文的课本里、在老人的故事里。这次在广西合山发电公司思政部的组织下到龙胜县龙脊村进行采风,有幸近距离的接触和亲眼目堵壮乡人民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吊脚楼。让我有机会慢慢揭开这古老而又有些神秘民宅的面纱。走进龙脊村寨,我的双眸始终凝固在古朴的吊脚楼上。黑色的瓦,木质结构的墙撑起了壮族人对山的情感,对山那份执着的爱。依山的吊脚楼有些用石块堆砌作为房屋的屋基,但堆砌的石块没有一丁点水泥砂浆;有些是用木柱在平地上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和堆放粮食,下层一般都是猪圈、牛栏或堆放杂物。</p> <p class="ql-block">  跟随导游走进一吊脚楼,这是村里唯一的百年老宅,也是龙胜县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该宅屋坐北向南,大门朝东,很是讲究,听介绍,原来是一大户人家,现在已是人去楼空,成了介绍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从一楼的装修与众不同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一楼虽然不住人,但也着着实实用木板全部遮挡起来;而且工艺与二楼建筑的毫厘不差,非常的认真。沿着木梯爬上二楼,梯子不算高,两米左右吧。在进入堂屋前有一楼阁平台,窗朝南开,可远眺出入村寨的山路。进入大门就是堂屋,高高的门槛有些被践踏磨损的痕迹,说明出入的人非常之多。是游客所致,还是原来屋主人留下,我不愿去考证。堂屋中间是屋主人用来祭祖的。堂屋两边分别是卧室和火塘,火塘在前,分左右两个,是用来生火做饭。一个火塘的上方挂满黑熏熏的肉,那就是壮乡人有名的烟熏腊肉。在火塘不远的地方分别安放着桌、凳是就餐的地方,也是接待宾客的地方。卧室在后,卧室又分左右,父母居左,儿子儿媳居右。打开主卧室房门,里面可是房中有房,听导游一说,放才明白其中的奥妙所在,才明白一房、二房、三房之含义。堂屋内除火塘一丁点儿的地方是土地面外,其余都是木地板铺成。从堂屋摆设的藤碗、藤蓝、木桶、木盆等生活用品来看,吊脚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与外界隔绝的。要不是旅游的开发,我至今还不能揭开吊脚楼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不论房屋的大小,一般都有都有天楼,天楼是木制的地板,是存放粮食的地方。整个吊脚楼都采用榫卯连接,桐油防腐,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而安然无让。吊脚楼最大的好处就是通风、干燥、防潮,冬暖夏凉。由于它高悬地面,楼上住人,能防毒蛇、野兽的危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 告别百年老宅,行走在青石板铺设的小路上,看着一幢幢错位有序的吊脚楼,我的心慢慢沉静下来。路上的行人除了游客之外,几乎没见一个年轻小伙和阿妹。村寨的年轻人为了追逐梦想,为了生活得更好,而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吊脚楼。留下的更多是空巢的老人独守吊脚楼的那份情感,留守儿童对吊脚楼感情的延续。真是大山深处有人家,来客不见打猎人。生存在这大山里的民族,他们是多么的聪明、是多么的富有创意。我不知道吊脚楼一天迎来多少游客的聚焦,也不知道这凝结着壮乡祖先智慧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还能延续多久;黑瓦木墙的诱惑是否荣光依旧。</p><p class="ql-block"> 多余的杞人忧天。就让吊脚楼淡定在山里,淡定在风雨中,淡定在游客的聚焦里。我把心交给这神秘的淡定的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