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漠漠烟如织

杨柳依依

<p class="ql-block">  没有比绞尽脑汁,也理不出讲课思路时,扔下笔,跑到旷野里去撒欢,更神清气爽的事了!没有比和周老师一起出去,进行田野考察,更开心和充满期待的事了! 一路充满未知,充满惊喜!</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我们是下午3点才出去,天黑就回来了。来回也就两三个多小时,却常常是乘兴而去,尽兴而归,真乃人生一大乐事!</p> 风物还惊五十秋 <p class="ql-block"> 今日首先要去地方是汶口镇的和平街村,一路导航,四十多分钟的车程,很快到达了汶口镇。漫步街头,恍然来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  这街道和周边的建筑物,一如电影《芳华》、《山楂树》里的场景。瞬间让我们穿越回去,说句暴露年龄的话,这就是我们小时候曾生活过的场景呀。周老师也忍不住在朋友圈里感慨,“悠悠长衢行未尽,风物还惊五十秋”。</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那所中心幼儿园,前面的两排平房,虽经粉饰,但仍让人一眼看出是当年的遗留。我们忍不住过去合影留念,哈哈,像不像两名小学生?旁边传达室的老人告诉我们,这是当年的完小(完全小学)。听周老师讲解,我才知道那个时候小学还有初小、高小和完小之分。</p> <p class="ql-block">  当看到这印刷厂的招牌,周老师告诉我们说,他的第一篇京剧剧本就是这个厂印刷的。看到我们吃惊的目光,他解释说,如果不是当年剧团改制,他可能就是一位剧作家了,就不会有今天的泰山学者了。剧透一下,周老师的爸爸是位儿童作家,妈妈则是一位京剧作家。这也是周老师深爱京剧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  拐进旁边的胡同,感觉时光更老,由刚才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到了民国和清代。</p> <p class="ql-block">  实在认不出镶嵌在墙里的这块转上刻着什么?大概和石敢当的寓意一样吧!</p> <p class="ql-block">  镇东头的卢氏祠堂。</p> 文姜台畔云漠漠 <p class="ql-block">  将车停在村头,大步奔向田野!此情此景,令人心旷人怡,“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忍不住又是欢呼雀跃!</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文姜城遗址,只见一片麦田中,有一处高出地平面约1.5米左右的土台。这文姜城又称“文姜台”,看文保碑知道是省、市级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大汶口镇东北500米,东南靠近大汶河,与泰安八大景之一的汶河古渡口相邻,明人戴经曾在《汶河古渡》诗中提到“曲水亭边云漠漠,文姜台畔雨沉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它是鲁桓公(公元前711-前694执政)为便于其夫人文姜回齐省亲 ,在齐鲁两国交界处修建的行宫旧址 ;也有人认为是春秋时鲁国修建,用来遥祭泰山的大型祭坛,属于岱庙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春秋时的齐国好像盛产美女,《诗经·卫风·硕人》里描写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因为生的美,而使得父娶子媳的宣姜;《诗经.郑风》中“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描绘的就是文姜。</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不知这美女文姜站在这里,眺望远处的泰山,会想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  这三姜,宣姜与文姜是姊妹,庄姜是她们的姑姑辈。文姜与哥哥齐襄公的畸形恋情,导致老公鲁桓公死在齐国,成了鲁国的奇耻大辱。</p><p class="ql-block"> 儿子鲁庄公上台后,她又长袖善舞,为当时的鲁国争取了不少利益。与外,她与母国强齐周旋,又亲自出使莒国,加强鲁莒联盟。于内,她善于用人,帮助庄公听取曹刿的意见,在长勺之战中,击溃强大的齐国。 </p><p class="ql-block"> 她死后,没有随丈夫的谥号称“桓姜”,而是被称为“文姜”。这“文”是美谥,“经天纬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文姜的这些经历使得她成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土堆前寻视,残砖断瓦随处可见,和上次在燕语城遗址一样,令人兴奋!我兴奋的捡了一大堆,特别是发现了一块大砖,中间有半圆形,如获至宝,赶紧跑文保碑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冬日天黑的早,夕阳下,我们抱着砖瓦片一步步远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