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般瑰丽 悲剧般动人

执子之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阅读小说,本是愉悦性情、陶冶心灵的途径,于文学的人性教化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优秀的小说,故事情节能让人魂牵梦绕、久久不能释怀。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便是让人百读不厌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如果这部小说只是抓住了读者兴趣,在人物塑造方面独树一帜、别开生面,那倒不会让人流连忘返、难以释卷,如《飘》中为了爱情和家业不顾任何社会议论敢闯敢为的主人公斯嘉丽和雷恩、《嘉莉妹妹》中一心一意向往富裕生活、竭力向上爬而讨厌服输性格的女主人公嘉丽妹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幻想用基督博爱精神救人救己的主人公老汤姆、《艰难时世》中那个对发财致富的钱财书目极为敏感的葛雷硬,人物塑造栩栩如生,但心灵震撼程度远远不够。</p><p class="ql-block"> 然而,《愤怒的葡萄》不是细心刻画人物的性格,而是把人物的命运与时代背景和变迁紧紧的融为一体,铸就了在资本血腥控制下普通民众遭遇人为苦难的命运交响曲,读来让人唏嘘扼腕,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小说故事梗概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汤姆·约德4年前酒后犯命案入狱,如今被提前释放。一出监狱,他便准备回俄克拉荷马父亲的农场。途遇曾经是牧师的凯绥,两人遂结伴而行。到了家乡却见农场一片荒芜,原来他们家也像其他小农场一样被当地银行挤走了。邻居慕莱告诉汤姆,他们家现在住在8英里外约翰大伯的农场,正准备移居传闻中土地肥沃、工资颇高的加利福尼亚。</p><p class="ql-block">  汤姆和凯绥赶到伯伯家,一家人终于团聚,不由悲喜交集。家人此时已变卖了农场设备,买了辆旧卡车,准备好了途中用品,很快就将踏上旅途。</p><p class="ql-block">  约德一家13口,祖父、祖母、伯伯、父亲、母亲、汤姆、弟弟诺亚、奥尔、怀孕的妹妹罗撒香、妹夫康尼、未成年的露西妹妹和温菲尔德弟弟,再加上凯绥,14个人一起挤在旧卡车上,加入了通向加利福尼亚漫漫长途的车流之中。车子破烂不堪,行程异常缓慢,祖父经不起颠沛生活的折磨,中风而死,贫困而又不愿接受救济的约德一家只得将他葬在路边。母亲在旅途中,慢慢取代父亲的地位,成为全家的主心骨。</p><p class="ql-block">  他们继续前行,梦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以此安慰旅途的艰辛。他们在第二个宿营地,遇到一个憔悴不堪的从西部往回走的人,他警告他们说西部并非福地。</p><p class="ql-block">  约德一家进入加利福尼亚,却看见许多因失望而东归的人。素来寡言古怪的诺亚宣布自己不再前行,就留在当地钓鱼。</p><p class="ql-block">  约德一家穿过沙漠,终于看见了肥沃的、生长着果树的谷地,但祖母却去世了。在停宿场,他们结识了小伙子弗洛依德。一天,一个承包商来招人摘果子,弗洛依德因抗议工钱低廉与警察发生争执,一向沉默的凯绥也加入其中,最后,凯绥被警察带走。约德一家趁黑夜逃离了停宿场,那里警察正点火烧屋,以报复移民们白天的骚动。</p><p class="ql-block">  他们住进政府办的青草地收容所,在此度过了相对平静安适的一个月。但全家除汤姆外,都没找到工作,一家人只得继续往北。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摘桃子的工作,全家奋力劳动一天,才挣到可怜的一元半钱。而且,汤姆还发现他们之所以被雇用,是因为这儿原有的工人正在举行罢工,罢工领导人正是凯绥。两位好友畅谈起来,但他们的谈话被治安维持会向罢工队员发起的进攻所打断。凯绥在混战中死去,愤怒至极的汤姆揍死了一个攻击者。</p><p class="ql-block">  约德一家趁黑夜离开了那里,在更北边的地方找到了摘棉花的工作。而汤姆躲在附近的林子里,他最终认为自己应继承凯绥开创的反抗事业,遂告别了家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尽管努力让全家人呆在一起,但家中只剩下父亲、母亲、奥尔、露西、温菲尔德和罗撒香。奥尔定婚后也离开了这个家庭。雨季到来,大部分移民不得不靠乞讨与偷盗活命。</p><p class="ql-block"> 罗撒香产前患了热病,产下了死婴。连续几天的大雨淹没了临时宿营地。约德一家到一仓棚避雨,发现仓棚中已有一个男孩和他那饿得奄奄一息的父亲,那个父亲已一周未吃东西了,而今已吃不下固体食物。罗撒香毅然决定用自己的乳汁喂他,她的脸上浮起了神秘的微笑。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让读者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看看第25章那匪夷所思、惨不忍睹的景象吧!</p><p class="ql-block"> 加利福尼亚的农作物获得丰产,但丰产并未带来富足与欢乐。一边是对产品的销毁,一边是饥饿的蔓延。腐烂的气息弥漫了全州,而清香的气味反而成了这个地方的苦难。那些能接枝,能改良种子,使它又大又丰产的人却想不出办法来,使饥饿的人吃到他们的产品。那些创造世界上的新品种水果的人,创造不出一种制度来,使人吃到他们的水果。于是衰败的气象笼罩了全州,像一场大难一般。</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持高价,葡萄的根和果树的根的繁殖作用必须加以破坏。一车一车的橙子堆在地下抛弃着。人们从几里外赶了来,要拿这些橙子,但这是办不到的事。如果让他们驾着车来白白地拾去,人家还肯出两毛钱买一打吗?于是拿橡皮管的人把火油浇在那些橙子上,他们对这种罪行感到愤怒,也生那些来拿橙子的人的气。千千万万饥饿的人需要这些橙子——却偏有人把火油浇在那堆积成山的金黄的橙子上。</p><p class="ql-block">  腐烂的气息弥漫了全国。</p><p class="ql-block">  咖啡在船上当燃料烧。玉米被人烧来取暖,火倒是很旺。把土豆大量地抛到河里,岸上还派人看守着,不让饥饿的人来打捞。把猪宰杀了埋起来,让它烂掉,渗入地里。</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种无处投诉的罪行。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足以使我们一切的成就都垮台。</p><p class="ql-block"> 肥沃的土地,一排一排笔直的的树,坚实的树干,成熟的果实,全都完蛋了。患糙皮病快死的孩子们非死不可,因为农场老板得不到橙子的利润。验尸员在验尸证书上必须填上“营养不良致死”一项,因为食物只好任其腐烂,非强制着使它腐烂不可。</p><p class="ql-block"> 人们拿了网来,在河里打捞土豆。看守的人便把他们拦住;人们开了破汽车来拾取抛弃了的橙子,但是火油却已经浇上了。于是人们静静地站着,眼看着土豆顺水漂流,听着惨叫的猪被人在干水沟里杀掉,用生石灰掩埋起来,眼看着堆积成山的橙子坍下去,变成一片腐烂的泥浆;于是人们的眼里看到了一场失败;饥饿的人眼里闪着一股越来越强烈的怒火。愤怒的葡萄充塞着人们的心灵,在那里成长起来,结得沉甸甸的,准备着收获期的到临。</p><p class="ql-block"> 这实在是世间最不幸、最痛心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作者发出了愤怒的呐喊:这里有一种无处投诉的罪行。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足以使我们一切的成就都垮台。</p><p class="ql-block"> 作者揭示了约德一家以及迁徙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层社会根源。这就是三十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银行家疯狂的收购土地,于是被剥夺了土地的无家可归的农民被迫向西迁徙,到传说中的加利福尼亚寻找活路,</p><p class="ql-block"> 小说动人心魄之处在于:这些处于绝境的流浪工人为了生存,尽管有时不得不乞讨、偷盗,但善良的天性并未泯灭。他们彼此之间的友爱精神,那种惺惺相惜、于风雨飘摇中携手互助的行为让人在一片凄风苦雨中瞥见了些许人性的光辉。互不相识的穷人只要走在了同一条逃荒的路上,就有了共同语言,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也有了帮助别人的责任。小说结尾罗撒香在仓棚里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已饿得奄奄一息的人喂奶是一让人难以忘怀的既酸辛伤感、又温暖情切的场面,她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仿佛神奇的爱之源泉。在这一点上,它超越了斯坦培克早期对流浪汉个人友情的称颂,将之升华为群体之爱、同类之爱,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也进入了更高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虽然纯英文阅读费劲,但小说所描绘的瑰丽的社会图景以及穷人们相互救助感人的画面一直萦绕在读者的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