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线上培训助成长,助力教学提质量。为进一步促进初中英语领军人才的专业成长,提升我市初中英语领军教师榜样引领作用,2022年12月10日,在潍坊市教科院的精心筹划和组织下,潍坊市初中英语领军人才线上培训如期举行。教科院王晓春老师首先传达了本次培训的目的和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临沂市教科院周育英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哲学与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探索》。周老师基于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以哲学的思维对接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以全新的思维展示了最新的教学理念。报告深入浅出,非常接地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报告开始前,周老师首先通过2004-2009临沂参加省课评选的一个大数据链,展示了课堂教学设计如何以哲学的思维跟进新课标,进阶性演变的必然过程:教案(果)——文本(缘)——思想(因),以哲学助力初中英语教育教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认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周老师首先指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三要素:I.What目标是什么?II.Why?为什么?III.How怎么办?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1.7以前是Learn about English,只侧重了语言知识的教与学;2001.7—2011.12是Learn to use English,体现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周老师分享的英语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言简意赅,品味至深:</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边学边用,学以致用</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2.1以来所倡导的课堂教学Learn through English,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以英语学习语料和语用的两个层面,按照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六个层次的评价标准,前两个阶段只是达到了记忆-了解-分析层次,而第三阶段则进阶为分析-评价-创造层次。周主任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解析了三个维度的关联:目标就像是一个蛋,而Learn about English好比是蛋壳,语言知识就是蛋壳,蛋壳的作用很大,但营业价值如何?如果只吃蛋壳,也就是只关注了语言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Learn to use English是蛋白,Learn through English就好比是蛋黄,三者只有有机融合,创建三位一体目标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构建目的</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周老师以45分钟的含义给我们解读了“为什么要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就是在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和学生素质。课堂教学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决定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需求和困难,用心揣摩学生的思维路线和记忆、学习方式,真正蹲下来跟孩子说话。</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构建策略</b></p><p class="ql-block">周老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外语教学质量评估方面提出了“(1+2+3+4) XT = Q ”的公式,即“[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 x 教师=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以毛主席的一句名言‘课改的关键是教师’,以三个环环相扣的环节:理念(备课前)——备课(中)——对话式磨课(备课后)给我们进行了精准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1.备课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老师要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多读书,读好书,深研英语课标,做有思想的教师,学生学习的法子决定教师教学的法子。在解读阅读的方法与教学设计中,提到了“诠释学”这个概念词让我们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诠释学是阅读的途径,它是一个解释和了解文本的哲学技术。诠释学存在的意义:了解-理解-沟通。通过课本的一个文本为例解析了阅读时候的三种取向:传统、个人和文本。人们会从自己这个角度来阅读,同样一篇文章给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心得。</span></p> <p class="ql-block">诠释学是阅读的途径</p><p class="ql-block">●念书的时候要常常想:“我是不是念懂了?作者是这个意思吗?我所理解的是他想要表达的吗?”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借用诠释学的方法,分辨文本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而这些会随着我们对作者的相关背景了解得越多,得到越深刻的体会和认识。</p><p class="ql-block">●此外,当读者本身的经验日益丰富,也更能与文章互相呼应。每隔几年重念一本书,可以测量出自己在这几年之内心智成长的速度和方向。</p> <p class="ql-block">文本角度阅读的四个步骤让我们对于阅读课的设计思路更加清晰。</p><p class="ql-block">A:文本“究竟”(did)说了什么?读一篇英语文本时,逐字逐句的每一个段落,不留任何死角,要弄清楚字面上在说什么。</p><p class="ql-block">B:“想要”(would)说什么?在研究一篇文章的时候必须先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当时的社会思想,一句话之所以被作者写出来,背后一定有一些相关的条件。研读文本时要找到文本当中需要挖掘的部分,以便补充背景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p><p class="ql-block">周主任以三个语篇通过问题推进,图示搭建,语篇架构给我们进行了精彩展示,让我们学有所获,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C:“能够”(could)说什么?文本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生命的,作家是通过自己的作品了解自己的内心。任何文本都是有生命的,读者可以将人生的体验与书中描写的情景互相对照,彼此启发,互相印证。所有文本能够说什么所包含的就是无穷的可能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D:”应该“(should)说什么?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终究还是要表明自己所理解的立场(What do you think of …?/How about your opinion?),做出自己的判断,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个人的见解,而不能保持中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总之在阅读文本时,都必须要问:“它究竟说什么?想要说什么?能够说什么?应该说什么?”到了“应该”说什么这一步,就必须提出个人见解。要根据之前的“究竟”、“想要”、“能够”,最后判断出“应该”说什么,这一部分是我们必须自己负责的。</span></p> <p class="ql-block">2.备课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周老师提出了基于文本和学生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 充分挖掘育人价值,设计问题链进行</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本解构</b><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示搭建进行</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本重构</b><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题推进、图示搭建”授课模式。</b></p> <p class="ql-block">3.备课后——对话式磨课</p><p class="ql-block"> “对话式磨课”的理论基础源自于柏拉图的《对话录》——是指将两个以上立场不同的角色之间的交谈记录下来。这种教学形式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时代,即苏格拉底的方法,又称作“产婆术”。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们,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们对话式磨课包含以下六方面内容:1. 磨课的过程是求真的过程;2. 对话就是思想;3. 对话的内容与参与者;4. 对话有几项先决条件;5. 最难得的是听到不同的声音;6. 对话式磨课效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构建小结</b></p><p class="ql-block">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构建策略</p><p class="ql-block">1. What——三位一体</p><p class="ql-block">2.Why——追求幸福</p><p class="ql-block">3.How——有思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五、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优秀案例展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本次培训不但对英语老师的课堂教学探索有了更深刻的启迪,而且进一步助力提升了我市英语老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无涯,研修不止。在今后语篇研读中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短板和不足,畅响补-改-提三部曲。全市初中英语老师必将在孕育桃李的路上砥砺深耕 ,笃行致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