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西征三千里 — 6. 风雪大巴山

河马HIPPOCHIN(谢绝送花)🙏🙏

<p class="ql-block">90年前的这个时候,也就是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两次翻越秦岭后,抵达陕南的汉中地域,甩掉了敌军的围追堵截,部队得以休整。</p> <h5>陕南钟家沟乡景</h5> 我们在钟家沟一连住了好多天,军民相处非常融洽,多好的乡亲们呀!同志们都盼望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可是团首长传达了总部的命令:全军要向川北进军。我们想不通,转战三千里,好不容易甩掉了敌人,刚在陕南找到了“家”,屁股没坐热又要走,要去爬那大雪山,许多人对此困惑不解。<div><br>全团开大会,陈昌浩总政委特地赶来动员,他告诉大家:汉中是陕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是联接西北与四川的枢纽,这里交通便利,敌人说来就来。古时候诸葛亮说过:汉中乃兵家必争之地。陕南物产虽丰富,可这几年干旱歉收,粮食缺乏,土匪作乱,群众又少,大部队无法久住。我们要找出路,去哪里?去四川!川北地盘大,回旋余地更广阔。加上四川军阀之间相互倾轧,正在川西忙于混战,川北的防务十分空虚,这正是我们去川北的大好时机。我们到了那里可以休养生息,壮大自己,建立根据地。</div><div><br>总政委的一席话,说得同志们豁然开朗。全团指战员一致表示:坚决服从命令,翻越大巴山,进军通(江)、南(江)、巴(中)。<br></div><div><br></div> 1932年12月15日,红四方面军在钟家沟的玄天观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了红军将翻越巴山、进军川北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被誉为是决定红四方面军前途和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br><br><br>根据总部的命令,大家都在作准备。我打好两双草鞋,还准备了一捆谷草,正忙着往干粮袋里灌炒米,准备行军的干粮。房东大娘将一切看在眼里,她愁眉不展地对我说:“娃儿,那大巴山,上七十里,中七十里,下七十里,二百一十里路呀!好天气都难得过去,这个时候大雪封山,没人能过去,你们别走了吧!”<div><br>我问大娘:“你去过大巴山?”</div><div><br>“没哩,那不是我们女人家去的地方。听说那路不好走,猴子、山羊都过不去呀!更没听说有谁能在这个雪天里过大巴山。”</div><div><br>我安慰她说:“大娘,你放心吧,红军没有过不去的山,那么难都过来了,我们一定能翻过去,一定能到四川。”<br></div><div><br></div> 半夜里部队要出发了,大娘和桂花守着我们半宿没睡,默默地为我们准备行装。大娘流着泪什么也不说,将我们几个住在她家的战士挨个从上到下摸了一遍,真像母亲送儿远行一样。临别时,桂花将一块布巾塞给我,说是上山包住耳朵,别冻着。我泪光盈盈挥手向她们告别,走了几步回头喊道:“大娘,放心吧,我会回来看你的。”<div><br>部队走了,大娘和桂花的身影隐没在黑夜中,但那破草屋里的松明子灯却一直温暖着我的心。岁月沧桑,这一别后,我再也没能回陕南。然而,大娘和桂花的模样深深地印在我心里,永远也不会忘却。<br></div><div><br></div> 昏暗的夜色笼罩着大地,在白雪的衬映下,大巴山像条卧龙,盘亘在川陕交界处。我们沿着先头部队红七十三师的足迹,向大巴山攀进,直到东方发白才走了三十来里。山道渐渐显得崎岖狭窄,上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半山腰雨雪瀌瀌,前面部队踩踏过的道路越来越泥泞。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为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我们真正尝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滋味。<div><br></div> 越往上走气候越恶劣,狂风卷着漫天大雪,打得我们睁不开眼睛。前面部队踩过的地方,经风一吹,立刻冻成了冰板坡,根本无法上去。我们用刺刀掘坑,用谷草垫路,艰难地在冰坡上爬行。我的衣服湿透了,外面是雨雪,里面是汗水,山风吹过,衣服就变成了冰铠甲。身上背着的谷草经雨雪淋湿后被冻成一根根冰凌,走起路来相互碰撞,“叮当”作响。山上空气稀薄,朔风呼啸扫过这支队伍,我冻得直抖,气都喘不过来。草鞋破了,换上最后一双,新草鞋不合脚,刚刚愈合的伤口又打起了血泡。我真的走不动了,拄着木棍一步一歇往上爬,实在爬不动了,坐下来歇一会儿。张班长一把将我提溜起来,吼道:“你不要命了,这里不能坐,坐下就站不起来了。”<div><br>我被班长推着朝前走。<br></div><div><br></div> 刚刚爬完“上七十里”,我就感到了大巴山的威严。山峦叠嶂,崖险路隘。这时节冰天雪地,狂风卷着漫天的大雪扑打在身上、脸上。飞雪从脸上化成水,又流进脖颈里,浸湿的衣服被冻得硬邦邦,磨得皮肤生疼。山势越来越陡,冰坡一个接着一个,稍不留神就会像坐滑梯般溜滑下山崖。<div><br></div> 记不清爬过多少悬崖峭壁,也不知道这昏蒙蒙的天是什么时辰,我们来到一段更为艰难的路段。上面是峭壁,嶙峋突兀的怪石挡道其间,下面是幽深莫测的万丈深渊。有人背朝深谷,一手抓住石头,一手将战士们一个个往上拉。我被拉上险石,抬头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伸手拉我的是政治部的那几个女兵,其中还有过汉水时被我捉弄的那个丫头片子,她满脸泥水像个花面獾子,朝我扮了个鬼脸。惭愧的我顿时鼓起劲向上攀去。我是男子汉,不能输给女兵!<div><br>张琴秋此时已是我们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她正站在山巅的风口打着竹板,唱着顺口溜,脸被冻得青紫,说话都走调:<br><br><br>同志们,加把油。<br>山路陡,要稳走。<br>冰坡滑,要慢爬。<br>上巴山,到四川,<br>穷人日夜把我们盼。<br>不怕苦,不怕难,<br>红军是铁打的英雄汉。<br><br><br>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大家,战士们团结互助,奋力向“中七十里”攀去。又前进了二三十里路,我们终于到达了巴山顶。<br></div><div><br></div> 夜幕降临,风还在刮,雪还在下。部队要在山上露营,谁知宿营比行军还苦还难。荒凉的山顶没有地方藏身,我班几个人猫在一个浅雪窝窝里。随身带的谷草全都铺了路,山上没有柴草,光秃秃的树枝冻成了冰凌,根本无法生火。同志们背靠背挤在一起,靠体温相互温暖着,大家不时站起来蹦跳,靠活动身体抵御风寒。为了捱过寒冷的冬夜,我们一把炒米一把雪,一口一口吞咽下去,希望能靠此增加热量,可是越吃越冷,浑身发抖。我暗下决心: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寒夜就要过去,曙光就在前头!黑沉沉的云霭笼罩着山顶,狂风暴雪怒吼着,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我们。我掏出桂花送给我的布巾,一撕两半,一半递给了班长,我用剩下的半块包住耳朵,戴紧军帽,蜷缩在班长身旁。人一冷就犯困,哈欠不住,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div><br></div> 我梦见在冰雪的寒夜里,家乡的火塘是那样的温暖,老树蔸熬着火,忽明忽暗的火苗烤得人暖烘烘的,袅袅升起的松烟熏得我闭上了眼睛。……火塘上方树丫吊钩挂着的瓦壶吱吱冒着白汽,水烧开了。……房梁上吊着一刀腊肉散发出松枝熏烤后的清香,我靠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多美的梦呀!<div><br></div> 当黎明到来时,风停了,雪住了,霞光透过云层撒满巴山。晨号吹响了,可我怎么也站不起来,原来一夜的大雪埋住了我。张班长把我和其他几个人从雪堆里扒拉出来。大家相互搀扶着站起来,抖去身上的积雪,活动活动冻僵的身体,庆幸熬过了这个不同寻常的风雪之夜。<div><br>部队集合,有许多人却找不着了,大家相互喊呀叫呀,没人应答。放眼望去,四周有许多一丘一丘白雪覆盖的圆墩,那些圆墩就像一颗颗雪蘑菇。我们用手拂去积雪,露出的全是冻僵的战友。一些人被又搓又揉地弄醒,而另一些人却永久地睡过去了。过去听说,冻死的人都是一副笑模样。我真的看到那些牺牲的战友都没有痛楚的表情,他们似乎都是微闭着双眼,嘴角还挂着淡淡的笑容,仿佛他们正蜷缩在温暖的床上,憧憬着革命胜利的那一天……</div><div><br></div> 太阳出来了,巴山雪顶在阳光的普照下泛起一丝暖意。极目远望,巴山天险,银装素裹,玉宇苍穹。红军英雄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大自然的艰难险阻抗争,终于缚住了这条横卧川陕的苍龙。然而,一些勇士们在这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山上除了雪还是雪,我们无法收殓那些冻殁牺牲了的战友。那一朵一朵的“雪蘑菇”永远留在了冰天雪地的大巴山上。大家摘下军帽默默地向他们致哀。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没有坟冢,也没有墓碑,他们太平凡了!中国的历史没有将他们名字载入史册,但这些长眠在大巴山顶的英雄们永远值得人们尊敬!他们将伴随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和炎黄子孙绵长无涯的历史——永垂千秋!<div><br></div><div><br></div><div><br><div><b>后记</b></div></div> 父亲的记忆力特好,平静缓缓地讲着当年的故事。我找出“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经过要图”,对照着父亲讲过的每一个地名和敌我双方的标注,真是环环相扣每每不差:撤离鄂豫皖、冲破平汉路、喋血新集土桥铺、趟涉丹江、激战南化塘、被困七里峡、突围漫川关、拼杀柳林河、横扫子午镇、痛失曹师长、血染傍徨镇、翻越太白山、攻占黄柏源、奇袭升仙村、夜渡汉水、风雪大巴山。从红安黄柴畈出发时20000多人,到达川北通(江)南(江)巴(中)时余14000多人,数千人倒在硝烟战火中,湮没在艰难的行军路上。一段段的故事在我眼前展现出一幅历史的画卷,这是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br><br>父亲讲述时十分平静,他更多的是在怀念他当年敬爱的首长和生死与共的战友。三千里西行征战这是红军长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许是浪花一朵;在无际的苍穹里,它是游云一丝。90年过去了,这段历史渐行渐远,可它留给我们的是红军精神、共产党人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br><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