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一山诗韵</p> <p class="ql-block"> 金刚纂村,是济南市南部山区仲宫镇锦绣川办事处的一个小山村,位于锦绣川水库北一条南北向山谷中,群山环抱,峻岭包围,有村民170多户,近500人。</p><p class="ql-block"> 相传,古时神仙云游四海,路过村子时,觉得此处适合修炼静养,于是将头上纂子插入石崖之上,定为自己的修身之所,村庄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过去,村子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向南通往锦绣川的道路,没有公交车。村民去济南,先要向南、向东绕过南面大山到锦绣川,再向西到仲宫,然后向北到济南。转了一个大“U”字型,行程50多公里,出行十分困难,加之缺水少地,生产生活十分不便。种植的农产品出不了山,外面的物资进不了村,村民日子不好过,“贫穷、闭塞、落后”成为金刚纂村的显著特征。周围村子都流传着一个歌谣:“有女垫了栏,不嫁金刚纂。”</p> <p class="ql-block"> 为改变贫穷、闭塞、落后的面貌,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金刚纂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劈山开路,修建盘山公路。历时11年,打通北岭,直通济南,距离缩短到13公里,村民实现方便快捷出行,圆了祖祖辈辈走出大山的梦。该路被命名为“愚公路”,金刚纂人被称为“九十年代新愚公”,中央、省、市等诸多媒体进行采访报道。</p><p class="ql-block"> “愚公路”从村向北翻越北岭山口,到桃科村,连接港九线到济南。这条道路,因北岭山口南北两侧道路曲折迂回,颇为壮观,成为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进入新时代,金刚纂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建富美金刚纂村,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和乡村旅游。种植经济作物,建设文化广场,修建生态民宿和旅游休闲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不断改善。村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山东省“模范村民委员会”、济南市“先进党支部”、“五好村党支部”、“五星级村党组织”和“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乡村文明家园”、“科普惠农省级示范基地”等。</p><p class="ql-block"> 如今,走进金刚纂村,你会被它的美丽富裕、生态和谐而惊叹。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农舍错落有致,每座庭院都像独家别墅,安适静谧,周围的山坡上遍布树木,从高处看,整个村子都被森林包围着,欣欣向荣,一派祥和。金钢纂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地,许多人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 在村主街道的两边,相距大约三十米,分别生长着两棵古老的国槐,有几十米高,树围要三、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两棵老槐树已被列为济南市古树名木,铭牌上标记的树龄是360、400年。但村民们说,这两棵老槐树是唐代所植,有一千多年树龄。而且,两棵老槐树一雄一雌,也称一公一母。母槐还能预测天气,天将下雨时,树干距地半米的小孔处向外渗水,渗水的长度大小预示不同的雨量,特别神奇。村民们把两棵唐槐视为“神树”,新婚夫妇都会在树上拴上红绳,祈求早得贵子,几乎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都会绕着这两棵老槐树看了再看。</p> <p class="ql-block"> 金刚纂村地处大山深处、群山环抱之中,青山绿水,崇山峻岭,自然风景宜人。(东面,是高山峻岭,没有道路,村庄位于将军帽、转头崖两座高山峻岭之下。)如今交通条件改善,除北路“愚公路”外,还有两条道路通向村外,并通行机动车。</p><p class="ql-block"> 西路,是盘山公路名曰潘洪路,山路盘旋崎岖。途经潘家场村、西峪、北峪,翻越山口,到达贾家村、侯家村。连接涝历路、圣贤路和济南南二环南路。</p> <p class="ql-block"> 南路,是金刚纂路。从金刚纂村向南转向东,绕山到锦绣川水库北岸,再向西途经石门村、黄钱峪村,向南过锦绣川水库大坝,到达317省道。819路公交车,从济南西八公交车场到金刚纂村,双向运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