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一家

归去来兮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小时候还算招人喜欢,大人们没事儿老爱逗我玩儿。印象最深的是村里唯一的木匠--二妮儿哥,虽然按辈分我喊他喊哥,事实上他跟我父亲年龄差不两岁。平时特爱开玩笑,没事儿喜欢逗我玩儿,也会教我一些生活小常识;有时还会教我如何对付父母的管教,好在我家教比较严,也不上他的当。</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二妮儿哥的父亲五大爷也是村上的传奇人物,在国民党队伍里当过连长,娶有两房太太,解放以后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没办法只好名义上跟大太太办了离婚手续。大太太带一个儿子在双洎河南岸的一个村子落了户,逢年过节,河南那儿子都会过来看望五大爷;二太太跟着五大爷在我们村安了家,我喊她五大娘。五大娘跟五大爷生了四子一女五个孩子,四个儿子分别是大妮儿、二妮儿、三妮儿、五妮儿。怎么没有四妮儿?我当时也很奇怪,后来听妈妈说,他们给小儿子起名的时候,五大娘说把河南那儿子也排上吧,于是小儿子隔过四妮儿,直接叫“五妮儿”。</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妮儿哥是他们弟兄几个里最聪明的一个,曾经跟冯庄的木匠当过学徒。由于脑瓜子好使,很快就能接活儿了,而且活儿干得还不错。二妮儿哥平时为人幽默风趣,办事活到,因此谁家盖房子、或是打家具都会请他帮忙。</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因为孩子多,五大爷早些年间家里很艰难,弟兄几个又特别能装饭,所以家里粮食总是不够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我父亲在公社当过饲养员喂过猪,常常把喂猪的白菜叶子挑拣一下,把好一点的白菜叶带回来送给五大娘。五大娘在世时不只一次跟我提过这事儿,说要不是父亲,真不知道那段日子怎么扛过去。</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因为五大爷那段“连长”经历,时不时会被批斗一下,几个孩子的婚事儿就给耽误下来了。眼看孩子们一个个过了结婚年龄,五大爷两口子不免着急起来。好在二妮儿哥会木匠活儿,那时候比较吃香,让人给介绍个对象还不算难。老两口更担心的是其他几个孩子,大妮儿、三妮儿和五妮儿虽不像二妮儿有一技之长,但也都是踏踏实实的庄稼人,有的是力气。如果是别的人家,这种条件找媳妇儿肯定不是问题,可就“当过国民党”这一道坎,实在不是那么容易迈过去的。后来有媒人略施小计,竟让他们弟兄四个都找下了媳妇儿。</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冯庄有个贺媒婆能说会道,巧舌如簧,据说没有她说不成的,她也因此赚了不少钱,生活也过得去,至少比普通的农户日子好过得多。五大娘央人去求贺媒婆帮忙,当然是花了不少本钱,光家里养的鸡都送去了好几只。由于那时候南水北调工程还没修建,我们跟冯庄相距不到两里地,贺媒婆对五大娘一家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收集信息,这是媒婆不可缺少的功夫。所以有人托她给这弟兄几个说媒,她虚情假意推辞一番后,答应下来。但她提了一个条件:双方见面时,大家要配合她,不能乱说话。同时表示,事儿不成,不收钱;当然成了,那红包不能比别人家的小。五大娘一家这会儿只要能做到,啥条件都会答应,所以立马保证:一切听从媒婆安排。</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媒婆提出对外宣称要给二妮儿说媒,五大娘一听就着急了,关键是那兄弟仨不好找。媒婆拍胸脯道:“都听我的没错!我让你几个儿子全娶到媳妇儿。”五大娘也没啥好办法,只有听媒婆的。不出几天,媒婆就告诉五大娘,找到一家姑娘,人长得也周周正正。对方说只要是木匠,不计较出身,但得先来家里看看本人,看好了,这事儿就定下了。于是大家帮忙把五大娘家的堂屋收拾了一下,二妮儿是木匠,家里摆设自然不算寒碜。</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媒婆给说的这家姑娘离我们村子比较远,家在河南岸的一个村里。五大爷不是有个儿子在河南岸吗?估计姑娘家也打听了,知道他们家有个木匠。二妮儿哥啥都准备好了,没想到见面那天,媒婆突然提出让大妮儿跟姑娘见面,并交待让大妮儿冒充二妮儿,别让二妮露面儿,千万不能露馅儿。一方面由于媒婆的能说会道,另一方面他们弟兄几个人除了个子偏低一点,长得都不丑,再加上那姑娘对木匠老公心心向往,所以这事儿见一面就定下来了。直到大妮儿嫂结了婚才知道上当了,可也没法挽回了。那个年代离个婚可不那么容易,农村那口水不把人淹死才怪。</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后来媒婆用同样方法给三妮儿、五妮儿也说下了媳妇儿,都是结婚后才发现:他们家就一个木匠!当然三妮儿嫂和五妮儿嫂也都是远地方的姑娘,否则三里五村的都熟悉,也上不了这个当啊!好在哥儿几个干活都比较踏实,不惜力气,后来又赶上改革开放好政策,现在也都是香火旺盛,儿孙满堂了,日子过得都不错。</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把那仨儿子的婚事定下来后,媒婆才把附近村一个知根知底的姑娘说给了二妮儿哥。二妮儿嫂跟我妈差不多一般大,我妈只上过三个月的学,那三个月就跟二妮儿嫂一个班,所以她们俩也算是同学。直到现在,她们“婆媳”俩有事儿冇事儿老在一块儿拉呱。妈妈常说:五大娘家用一个木匠儿子给一窝孩儿都娶了媳妇儿。</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随着时代的变化,需要木匠做的活儿越来越少,许多手艺人逐渐退出了这个行当,二妮儿哥也不例外。先前他儿子在城里开了一个家具城,他给儿子做了一段售后;后来嫌麻烦,又到附近一所大学里给人当了一段时间的电工。现在年龄大了,在家开一点儿荒地种点菜。二妮儿哥喜欢下象棋,直到现在,我每次回老家,他还会找我杀两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