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的稻城石砌艺术——记自麦家民居建筑

《世界地理》•中国影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鬼斧神工的稻城石砌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记自麦家民居建筑</span> </p><p class="ql-block"> 范河川/图文</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稻城县被省文联授予“四川石砌藏房文化之乡”称号。行走在稻城,青石砌的藏族民居配以黑色装饰的门窗和屋檐,远远望去就像是散落在草原的黑色珍珠,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在亚丁雪山之美和以黑色元素为审美的石砌民居对比反差之下,藏民族古老的审美观在这些元素符号里展示,从皮洛遗址精美的旧石器中得到思维延伸,最早人类不就是在黑白色彩中创建原始的美,在粗犷锋利的石器里找到生存的完美法则。</p> <p class="ql-block">  稻城石砌的古老民居不少,最具特色的当属自麦家古屋。来到噶通镇自俄村远远就能看见山坡上复旧的古碉,古碉山脚下是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这里距离稻城县城不到10公里,与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遥遥相望。作为“观天神器”,它的来头可不小,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古老的自麦家民居就是它的旁边,村庄上的正中间,房屋墙体全由当地不同形状的片石平整砌磊而成,采用丁顺叠砌和丁顺组砌加黏土铺浆法砌,平、稳、满、错得当,工艺之美超乎想象。</p> <p class="ql-block">  房屋整体建筑特色以稻坝片区古老传统的风格为主,石木结构。按照当时的社会发育程度,以及劳动力和建筑材料的筹备来看,能建设一座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划分科学,厨房、客厅、仓储、卫生间功能分区明显,且兼具防灾抗震的建筑实属不易。一方面建设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无疑是相当巨大的;另一方面房屋能经受住600余年各种自然灾害,仍然能屹立如初,不仅充分体现了古时稻城石砌匠人们高超的技艺,也充展现了当时房屋主人在修建时运用工巧明之建筑设计的娴熟超前思维。是藏民族建筑艺术的经典杰作。</p> <p class="ql-block">  自麦古屋占地面积346平方米,保护面积约1150平方米,2004年由县旅游局收购保护,2007年自麦新房落成,2017年旅游局把权限给村集体经济。民居院落类似四合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正对院落两层的储草间,储草间为L建筑体,人多时候可以用来作为休息地方使用;东面是专用院落,能够搭建帐篷居住,夏日可以种植花草,亦可以用来关养牲畜。这里有两道门,小院落门和大院落外出小门,西面亦有一小院落,院落大小东面相同,现插有经幡,其功能有夏日避免烈日暴晒作用,其它用途类似东院。</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自麦民居建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清朝中期,让它闻名遐迩的是民居内有两座经堂,是不同派别的经堂,萨迦派(花教)和格鲁派(黄教)分别在二、三楼。这种一家“异教共存”“两派同室”的藏传佛教信仰现象,超越了宗教畛域,正是康巴文化包容的现实例证。自麦家族曾经出现过13位不同教派的转世活佛,一个家族曾经有这么多的活佛,而且一个家族内的人同时在两个教派中当活佛,这在康巴地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一楼,柱头林立,空间宽大,一室四厅的布局,即可做仓库,亦可作为客人休息使用。一楼到二楼不是藏族民居常见的独木梯,爬上陡峭宽大的楼梯,映入眼眸的是一个宽大的厨房,厨房连着宽广的大厅,两个房间都采用屋顶天窗取光。厨房光源直接在灶台顶部,墙上富有稻城特色的灶台浮雕十分精美,八宝图案、松池(狮子)与拥勒格勒(财神猫)等图腾黑色泥塑精美绝伦,呼之欲出。大厅的光源取于顶部,一米阳光从窗户射进来,把大厅中央照射得通透,和周围房间的幽暗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厅周围有很多门,每一道门后面仿佛都是一段尘封的神秘历史。</p> <p class="ql-block">  大厅右手边是萨迦教派的经堂,经堂内佛像是泥塑造型,千手观音等泥塑作品精雕细刻、出神入化、形态逼真、韵味十足。在造型上具有唐元时期的丰满圆滑与悍猛,又有远古饕餮纹饰与图腾文化的神秘和古朴、典雅雍容,神态庄严,令人敬畏。强烈的色相对比是经堂内泥塑作品色彩运用的最大特点,在构图关系中利用色彩面积、位置的差别构成别具一格的泥塑风格,通过色相、纯度、明度关系的运用使其泥塑造型层次分明,线条酣畅淋漓,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跨越时空的美既有古香古色之风、大俗大雅之韵;又有浪漫神奇、粗犷夸张、热情饱满之美。最根溯源,大胆推测甘孜州非遗稻城泥塑技艺始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经堂内柱头雕刻精美,云纹、八宝等图案精工细雕,十分考究。据自麦家后人65岁的四郎彭措介绍说:家族曾经受到八思巴的重用,阿尼喇嘛开始传播萨迦佛学,并成为了家族立根之本。现在的壁画、雕刻和雕塑都是当地最有名的工艺大师所作。托稻城干燥气候的福,自麦经堂内墙上的壁画保存还算完整,除了有些局部脱落外,画面依然鲜明饱和。</p> <p class="ql-block">  萨迦经堂旁边有一小屋,是修行的闭关室,从闭关室外可以上三楼,这里是一间格鲁派经堂,四郎彭措介绍说:固始汗统治期间,家族中一名聪慧的青年降白曲批前往拉萨学习,并得到格鲁巴高僧认可,成为自麦家第一个格鲁喇嘛,学成后在稻城传播格鲁派学说,在家中建立了格鲁派经堂。相比沙迦派经堂,格鲁派经堂以彩绘为主,墙体上绘有白塔和佛像等藏式壁画,清朝中后期风格。佛龛之上塑有一尊精美的宗喀巴像,高原的阳光从窗外射入,照在宝相庄严的宗喀巴泥塑像上身上,焕发着光泽,熠熠生辉。经堂内柜子里罗列堆放的满满的印经版,让人不禁遥想当初自麦家族当年的辉煌,他们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人。</p> <p class="ql-block">  平步而行,可以移步到房顶,站在房顶瞭望四周,自俄村景色尽收眼底,最美的还是自麦民居旁青杨之母。四郎彭措说:自麦家第五代转世活佛白玛旺扎朝拜拉萨,途中看到一片青杨林的绿色山沟,顿时想起家乡稻城的荒凉瘠土,心想家乡如能生长出这样的青杨树是带给家乡的最大的礼物,便砍下根树枝用作拐杖带回稻城家乡,栽植园坝的泥滩中,青杨树一天天长大,还像竹子一样还分了枝干,绿盖如阴,生机勃勃。家乡人感叹不己,认为青杨树得到了西藏佛法的加持。后来,村民便砍下树枝,载植在附近的山坡草坝。从此,海拔3740米高的稻城万亩青杨绿荫葱葱,为原来荒芜的稻城村落增添了无限风光,“青杨树故乡”的美誉由此诞生,这棵青杨树便被称之为“青杨之母”。</p> <p class="ql-block">  望着眼前的这颗古木参天的青杨,从楼顶看来时的路程,走过自麦家后人四郎彭措新修房屋前,来到自麦古屋第一眼看得到就是自麦经堂的13个“玛尼堆”,玛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10万经石”。用来祈福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麦家民居正门前有一片空地,几株青杨树在冬日的阳光下岿然挺立。如同百炼之钢,雄干虬枝,苍劲有力,天蓝暮色,仿佛是一幅现代的淡雅素描画,昂扬于天地之间。将之与稻城三万亩青杨林相连,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誉为“生命禁区的奇迹”的稻城青杨,在历史的时空里,伴随13万年以前的皮洛遗址岂不是有更多的遐想,任诗和远方在眼前“观天神器”里,穿梭于天地的五维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