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导游下扬州

耕牛犁春

<p class="ql-block">  十七年前我到扬州一日游后,写了这篇游记。今日再翻阅,其中还有到江泽民总书记家老宅院门前观看的段落。我感觉写的可以。现作成美篇发布出来,与网友们分享。以此作为对江泽民总书记逝世的悼念!!</p> <p class="ql-block">  2005年的四月初,我参加了南京市锦绣旅行社组织的扬州一日游。清晨7时,从南京市云南北路的26路公交车起点站上车出发。过了泰山镇,金龙大巴旅游车驶上宁通一级公路,林立的高楼大厦和波状起伏的小山丘隐去,眼前展现出的是广阔的平原。这天天气晴好,万里无云。南京——扬州102公里的车程,走了二个多小时后,在公路的转弯处,一块巨大的标语牌突显:“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书体非常醒目,是江泽民的题词。看来到扬州了。</p><p class="ql-block"> 汽车开到扬子江中路,车,忽然停了一下,上了一个人。一声清脆的问候语:“各位游客你们好?扬州欢迎您!”把我从遐想中唤醒。我抬头往前看,是一位着装入时大方的花季女生,拿着话筒开始向大家介绍扬州的情况。她个子不高,留着运动头,圆圆的脸,素面桃腮,像一朵笑容灿烂的粉白色牡丹。正是“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她接着说:“我现在开始担当本次旅游团在扬州市区内的全程导游。我姓张,弓长张,大家就叫我小张,如果有人愿意叫我张导,满足一下我的虚荣心,我也是蛮高兴的。”她气质文雅,出口成章。下面就是她开场的一段导游词:“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广陵。首位为扬州扬名的是大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时分天下为九州,扬州为其一州。并因多水扬波而出名。周敬王34年,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开邗沟,开始了扬州的建城历史,距今已有2490多年。扬州地处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的交会点上,自古就是交通枢纽与商贸重镇。初盛于汉,复盛于唐,再盛于清。这里风光明媚,物产富饶,地灵人杰,文教发达,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她边说边指着车窗外的夹道杨柳树,说:“杨柳和银杏是我们扬州的市树。自古扬州多柳。大规模的栽植当从隋炀帝杨广开始。柳,在扬州为什么要多加一个“杨”字,叫杨柳呢?这是与杨广爱柳会有一定关系。隋堤柳曾是扬州一条明媚的风景线,它绿荫千里,自汴而淮,逶迤南来,柳色绵延,绿荫不尽。到了唐代,城里城外更是柳色一片了。杜牧有诗说‘街垂千步柳’,杨柳已夹道成荫,拂人衣袖。今日的扬州,万丝千缕的依依柳色,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更为茂密,成功地装扮了具有江南风格的淮左名都——扬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烟花三月下扬州。</p> <p class="ql-block">  说着,汽车已从四望亭路拐向汶河路,在转弯处,小张说:“这就是著名的冶春茶社,当年孔尚任就是在以“冶春”命名的诗社里结交江南文人,收集素材,创作历史名剧《桃花扇》的。”全车游客闻声转头,目光投向导游手指的方向。不远处,我看见茶社是一个很大的亭子,其间,宾朋满座。里里外外都是下棋打牌和休闲的人群。听见 “桃花扇”三字,脑海中浮想起了明末年间,复社文人侯方域和歌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孔尚任是借这个故事,抒写南明亡国的痛史,即“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当我正要往下想这个故事时。导游又指给大家说,这是盐阜东路,那是护城河,连珠炮式地开讲了有关护城河的历史掌故。不觉,汽车把一车人拉到东关古渡附近的红掌大酒店前停了下来。</p><p class="ql-block">旅行社的随团负责人向游客们发话,说:“各位游客,东关古渡是本次旅游要看的第一个景点。古运河的河堤现在整修一新,开放式的滨河公园刚建成,这一带规划要建一座宋城。红掌大酒店就是首座仿宋建筑。现在请大家下车,由张导领大家到古运河边去参观。时间一小时。”</p><p class="ql-block">下得车来,穿过大街,走上河堤,沿古运河流向,伸展着宽阔的滨河公园,宽度大约在三四十米之间。其上草坪翠绿,花木葱茏。凤尾竹映衬着假山石,秀美可人;依依垂柳,婀娜多姿;株株棕榈,更点缀了亚热带的风光。在花园里还有亭廊,隔一段距离摆放着长条靠背椅,供游人休息。走近河边,古运河宽约60多米。新砌的河提,夹岸束水,河清水稳,抹岸齐流。看得出来,这里过去是荒滩野渡,能有眼前今日这样的风光,全赖改革开放之功。为此,在泰州路口建有一尊名为“古河新韵”的艺术城雕,是香港太平绅士吕志和先生送给古运河河堤整修完工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导游小张把大家领到古渡的一个景点上看了两口大铁镬。小张说:“铁镬,就是古代的大铁锅。这两口铁镬各重约3吨,口径2.5米,厚度10厘米。铁制品历经一千多年的时间,没有被风雨锈蚀坏,实属国内罕见的大型铁器历史文物。小张说,还有两口,不过没有这么大,但时间更加久远,是南朝萧梁时代的,现置放在徐园听鹂馆前的平台上。”我想这么大,这么笨重的铁锅,古代人是怎么铸造的?又得靠多少人力把它安装到灶台上的?显然这是给征召来挖运河的民夫们做饭用的。这也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大搞“人海战术”的一个物证。为挖大运河,当年我们的祖先不知付出了多少血汗和辛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运河古渡牌坊门。</p> <p class="ql-block">  扬州古渡处运河风光。</p> <p class="ql-block">  上午11时多到了“扬州一日游”的第二站——北城河风景区。这里繁华热闹的程度,是东关古渡远远赶不上的。</p><p class="ql-block"> 走进天宁门城河北岸,最吸引眼球的是,巍然坐落着的一座殿宇——天宁寺,寺院宽大严整。相传晋朝的谢安曾在此建宅,后移宅建寺曰:法云寺,北宋时改名天宁寺。清朝时该寺曾作为康熙皇帝南巡时的驻跸之所。当年的曹寅,还在寺内主持刊刻了《全唐诗》。大门西南河边,有“御码头”碑亭,沿阶而下,水边码头即为乾隆皇帝登舟游湖之处。此处现在开辟出了一条很经典的所谓“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乾隆游线路。寺西是御花园,据说园内三层高的大观堂,曾藏过《四库全书》,后毁于兵火。寺西这一带,现在建成了接待宾客的楼堂馆所。</p><p class="ql-block"> 天宁寺内,现在有扬州历史博物馆,陈列历代文物,馆藏丰富。到门前扫视了概况介绍展板,考虑到时间紧,未敢进去。到是院子很大,摆满了出售文物的摊点,吸引我转圈看。令我新奇的是,还有收购碎瓷片的摊点。古瓷器打碎了,只要是瓷器上名家的绘画或书法作品没有毁坏的话,仍有收购。出了寺院往西走到问月桥,出现了一个花鸟市场。这天阳光高照,春光明媚,逛花鸟市场的人很多。扬州人爱花、赏花,扬州自古就是花卉之都。曾有“扬州芍药天下冠”和“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的赞美诗句。导游小张一上车,在介绍扬州时,已说出芍药和琼花是市花。尤其强调琼花是扬州独有的。有诗句“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指的就是琼花,即聚八仙花。</p><p class="ql-block"> 这一带,被护城河下切出了一弯深深的谷地,南北两岸皆有十数丈高的坡地或坡冈。勤劳智慧的扬州人民和历代造园专家,就在这样的地形上,创作和营建出了一组组相互衔接的景点。站在这里,由谷底往上看,古代,近代,现代,一层层景观叠加,正像一杯鸡尾酒,层次分明,清亮明丽。现代的扬州,街道宽阔,新建的楼层不高,今不压古,古今交辉,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在天宁门桥之西,问月桥之东的谷地,是一处装束成村野情趣的园子,名曰冶春。沿河建有枕流水绘阁、香影廊水榭。两组水榭,上有两岸浓密之绿树交柯,下有城河碧水之静流。水上有茅榭,水中有榭影,显得分外雅洁妩媚。吸引了海内外不少名流学者和游客到此品茗休憩。北岸十数丈高的坡冈之上为天宁寺的西园和扬州盆景园之东园。一进园门,摆放着不少山石盆景和树桩盆景,经加工整饰,剪扎成型,真是姿采纷呈。导游指着其中的一盆瓜子黄杨盆景对着我们说:“它已存活了一百年,现在仍然生机勃勃。”扬州盆景甲天下,名不虚传。这里的广玉兰树高大茂密,成林成片,光影婆娑,与碧绿的草地构成迷人的生态系统。隔河南坡建有小苎萝村公园。据说,请乾隆年间,此地曾出了一个绝世美女,时人比之西施,故称其地为小苎萝村。问月桥之西,依次前行是绿杨村、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修禊等景点,扬州的精品盆景作品,也集中展示在这些景点内。所以,这里又叫扬州盆景园之西园。这一带,荷香柳色,曲槛雕楹,景色如画,清幽无比。当代书法家沈鹏题写的对联云:“四时逸兴看花木,一片闲心对水云。”这里真是赏春消夏的好去处。在清朝康乾年间,这里经常是文人雅士们,聚会修禊,行流觞曲水,追踪遗事,吟诗见志,畅遂自得之意的地方。在游冶春园时,导游指着一座小楼说,这就是孔尚任当年创作《桃花扇》剧本完稿的地方。这里真可谓地灵人杰。</p><p class="ql-block"> 导游小张卡着时间,领大家急急忙忙跑景点,一边不时地解说。不觉到了中午13点,该吃午饭了。就这样结束了在北城河风景区的游览。旅游车把一车游客拉到市体委体育馆的一个大餐厅用了餐。</p><p class="ql-block"> 这次一日游,锦绣旅行社定的主题是:“游扬州美景 品清炖狮子头”。尽人皆知“清炖狮子头”是淮扬菜系的一道名菜。有言道:“没有尝过扬州清炖狮子头,不能算到过扬州。”然我们这次一日游,包含往返车费,景点首道门票,十人一桌的八菜一汤中餐,及导游服务费在内,总共收费才39元钱,这样低廉的收费,能吃一顿十分简朴的大众饭菜就不错了,岂敢有吃扬州清炖狮子头的奢望。</p> <p class="ql-block">  扬州天宁寺</p> <p class="ql-block">  吃罢饭从体育馆出来,旅游车沿路似乎拐了二三个弯,便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瘦西湖公园门口,进园门票50元。这个,事先有约定,可自由选择游览,门票自理。我们这一车人,几乎都是退休职工,而且60﹪是中年女性。唧唧喳喳都说,我们去过了,要去逛大街,不愿再化这50元钱。最后落实,愿进园子的只有5人,其中一位是离休老干部,享受免费待遇。我老远从兰州来,岂能错失良机,爽快地买了票,跟导游进了园。</p><p class="ql-block"> 小张说;“瘦西湖是隋唐以来扬州城的城壕兼泄洪道,经历代造园专家的精心雕琢而扩建起来的。水面长约4公里,宽不及100米,只能算得上是杭州西湖的一个小妹妹。修长而清丽,曲折回旋,像一条绿丝带,将一个个珍珠翡翠般的园林串起来。有长堤,徐园,小金山,吹台,月观,五亭桥,白塔等名胜。有诗云:‘一路楼台梅岭始,榭曲廊廻直到山’。所以又把瘦西湖叫‘湖串园’。”小张还说:“前些年,在工业化的浪潮中,建工厂时由于忽视环保,一度使瘦西湖湖水遭受污染,发黑变臭。这些年经政府大力整治,搬迁了环湖的一些排污工厂,又清污治水,重又还给瘦西湖一溪清流。”边走边说,不觉跟随的人只剩我一个了。老干部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举着高级照相机,东瞧西看,忙着选景取镜头,女儿紧随其后保驾老爹。还有一男一女,是一对从宁波来扬州旅游的情侣。置身良辰美景之中,自有情趣,哪有心思听导游的絮叨,越走越慢,以至见不到人影。这时我和导游一老一少,走得轻松,谈得自然。遇见两个穿迷彩服的年青女子,一前一后擦肩而过,小张给我说,这就是我们扬州的‘船娘’。关于船娘她说:“自古多为环湖渔家女儿,淡妆粗服,野花插头,青篙三尺,掩映碧流,别有风趣。她们在湖上载客,自舂至秋,由晨至暮,辛苦非常。”他还引用古诗:“渔家薄暮唱歌还,打浆居然有小鬟。十里荷花香不断,百钱送客到平山。”以说明扬州的船娘,其身份定位是年青姑娘,不象苏杭一带不限年龄,哪怕是老太婆,只要有力气,愿意干,也行!这时我说;“小张,你知识渊博,出口成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回答曰:“还没有毕业,我是扬州大学旅游管理系四年级的学生。”“哦,你是大学生呀!怪不得讲得这么流利,敢问府上何方?”“我是福建漳州人。从福建考到扬州来的。利用双休日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有出息,显然你是一个优秀大学生,你挺有能力!”我正面看着她说了这句话。春日和煦的阳光把她圆圆的脸庞晒得更加粉红,愈显其美丽和可爱。听见我的夸赞,他谦虚地说:“不敢当,其实我很一般。”</p> <p class="ql-block">  从她的介绍里,我知道了瘦西湖公园里有四宝:一屏、一石、一塔、一桥。一屏为小金山棋室中清代青花瓷瓶,为国内罕见。一石是小金山庭院内的一座盆形钟乳奇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上峰峦起伏,涧豁天然。为</span>宋代“花石纲”之遗物。一塔是白塔。瘦西湖的白塔,没有北京北海白塔那样的厚重工稳,而是与袅娜多姿的瘦西湖相协调,玉立亭亭,秀匀轻盈。一桥即五亭桥,亭桥合一,是瘦西湖的标志。这些景点,小张或领我们近观,或指给我们远看。我觉得最有玩头的,要数小金山了。四面环水,形如海螺。虽为湖中小岛,却有高大的古木,有珍异的花木和石景,在“琴室”、“棋室”有精美古朴的陈设,有名家书法。南北两边又有两座色彩造型皆美的桥。只因时间紧,只能走马看花,一晃而过,来不及细细玩赏,给人留下了一个不尽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走出小金山,步入二十四桥景区。这是一组景区,有玲珑花界、九曲桥、熙春台、栈桥、望春楼、二十四桥等。这里起着承接这样的意境功能:“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次游览,让我明白了二十四桥,却原来是一座桥,不是二十四座桥。这个误解是孩提时代读杜牧的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何处玉人叫吹箫。”的名诗时留下的印象。小张说:“据说古代有二十四美人在此吹箫而得名。”后来,我还听说隋炀帝一次带了23个妃子,巡游扬州于此,问这是何桥?随从答曰:“不知,皇上带了23娇,就叫23娇(桥)吧!”一太监连忙说:“不,有位娘娘肚子里还怀有一娇,应叫24娇(桥)。”这个说法也很有趣。</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二十四桥,是一座翻修的白矾石玉带单孔拱桥。长24米,宽2.4米,两边桥坡台阶各24级,两侧汉白玉栏杆24根。游人登上桥头,不觉已登杜牧二十四诗的意境之中。</p><p class="ql-block"> 游了大半个湖区,小张说:“我们扬州人比较谦虚,说自己的湖,叫‘瘦西湖’,说自己的山,叫‘小金山’。正如楹联上说的:‘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扬州历代的造园专家们,依山就水,扬长避短,借景救短,打扮了扬州。”我说:“扬州人真会借景,你说瘦西湖原不过是一条城壕兼泄洪道,扬州人向杭州西湖借景,把她修得袅娜多姿,妩媚动人,像一个窈窕淑女。扬州没有大山,借来它山之石,叠成千姿百态,空灵秀美的假山,百看不厌。”红楼梦中薛宝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好一个“借”字。小张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借助国家的培养。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借助他国的援助。人类历史处处有借字。借物,借人;借车,借船;借款,借兵;借道,借景。”因借而产生金融业,因借而搞活经济。说着,说着,小张把我们领到熙春台附近的一个侧门出了园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车的游客早已等候在这里。啊</span>!这里是一大片摆满长毛绒玩具的地摊市场,各式绒毛动物玩具栩栩如生,琳琅满目,非常好看。我顺便选购了一个可爱的毛毛熊,作为礼物送给南京的外孙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桥</p> <p class="ql-block">  五亭桥</p> <p class="ql-block">  扬州白塔。</p> <p class="ql-block">  小金山</p> <p class="ql-block">  一日游的第四站,来到了位于城南古运河畔的文峰塔寺院。寺外河边,立一“古运河”石碑,标明此处就是唐朝高僧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启碇之地。这里是佛门重地,寺院的女讲解员热情迎上来,给游客们讲解寺院的来历和佛法的广大与深奥。并说,今天大家来得正巧,有从尼泊尔佛学院毕业的博士生来我寺讲经,愿听者请跟我来。入乡随俗,进寺守规。我捐了20元香火钱,便进入佛堂听了半小时的讲经布道课,然后登塔游览。</p><p class="ql-block"> 小张是大学生导游,热情很高,努力宣传扬州,唯恐游客们知道的少了。只要途经街旁出现什么著名的名胜古迹,就介绍什么。在经过文昌中路时,在车上,她给大家介绍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八面三层,园檐宝瓶顶式的“文昌阁”。到四望亭路口时,又介绍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八面三层,飞檐攒尖顶的“四望亭”。途径荷花池公园时,她看天色不早了,以飞快的语速,给大家讲了“荷花池公园”的来历。讲荷花姑娘反抗财主家逼婚,与相爱的穷相公双双投水殉情,感动神灵,水塘里很快长满怒放的荷花与菱角的故亊。而坏公子变成了一只大王八淹没在水里遭人唾骂。全车人的头,像货郎鼓一样忽左忽右,应接不暇。尤其车从中华老字号富春包子馆前经过时,有眼尖的游客喊叫停车,要购买“扬州富春包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个“富春包子”。小张说:“正宗的富春包子,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要吃得提前三天预定。”碰上小张这样的导游真是一次幸会。她单纯,热情,健谈,负责任,谢谢她!</p> <p class="ql-block">  扬州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  四望亭</p> <p class="ql-block">  荷花池公园</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时分,小张领我们来到了东圈门。这是何去处?说是“扬州古巷风情游”。繁华的街市把东圈门藏到了背街,不是本地人谁知还有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旅游车开到一座大酒店山墙右侧的空场地停泊下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堵粉白的大墙迎面扑来,与酒店山墙组成正方形小场地相垂直的两边。右上角留有出入口,是</span>通往古巷深处的夹道。粉白色大墙上用拳头大的行书字,挥写了如下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巷陌深深</p><p class="ql-block"> 历经数百年沧桑</p><p class="ql-block"> 青砖灰瓦</p><p class="ql-block"> 孕育千年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走进历史的城门</p><p class="ql-block"> 细品昔日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在幽巷里沉思</p><p class="ql-block"> 在古街中探寻</p><p class="ql-block"> 那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依稀的</p><p class="ql-block"> 古巷风情</p><p class="ql-block"> 走过夹道向右拐,出现出了一座不大的城楼。城门洞上方的石额上题写“东圈门”三个大字。穿过城门洞,现出巷陌深深。在一条约50米长的小巷底处,并列坐落着毗连的两座规整的院落,门前各有一对抱鼓石守护,双扇大门紧闭,无人居住。“这是谁家院落?”导游介绍说,这儿就是江泽民家的故居。“讶,这是江主席家故居!”大家不约而同地惊讶了一声。</p><p class="ql-block"> 从两座院落门前摆放的非狮子麒麟而是抱鼓石看,江总书记家虽不是江南世家望族,却是富有的百姓人家。这样江总书记从小就有优裕的家庭经济条件去接受系统的现代教育,难怪他的学养很高,多才多艺。我正从门缝里窥视院内情况时,听见小张给大家讲江主席智解长江大桥命名的小故事。</p><p class="ql-block"> 她说:“镇江和扬州之间的长江大桥修成了,为命名问题难住了双方的领导人。叫镇扬大桥扬州人不願意,叫扬镇大桥镇江人不願意。双方争执不下,何况修桥是镇江人出的钱多。这事最后请示到江主席那里。江主席一想,镇江,古代不是称润州吗?何不命名为润扬大桥呢!江主席这一点拨,双方都接受了。”</p><p class="ql-block"> 江总书记受命于中国改革开放出现危机之时,主政十四年,经历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中的各种复杂局面和探索中的困难。但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鞭策下,和朱镕基总理等领导集体,终于突破理论上的禁区,成功地把中国带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二十一世纪。</p><p class="ql-block"> 搞市场经济,这是与计划经济相对立的。尽管词前加上了社会主义的定语,但其核心还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何運用資本來促進全面經濟改革並將競爭引入國有企業和金融市場。文化大革命的旗帜上写的是“兴无灭资”,尽管粉碎四人帮后经过了拨乱反正,但多数人的观念里还是“谈资色变”。对于资本的认识多数中国人固囿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其实资本既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剝削功能,同时它又是生产力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生产力中仅有生产工具和劳动力两样是动不起来的。只有注入资本,生产力才能运动起来。即使做点买茶叶蛋的小买卖,有锅具,有制作技术,也得有几个本钱才能干起来,何况构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工、农、商、运输、高科技,等等,没有资本注入,何能运作!文化大革命动员起亿万群众无情地“灭资”,也没灭掉,其原因在此。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晚年告诫人们,在社会物質财没有极大丰富起来以前,是不能妄言消灭私有制和消灭资本的。资本可以调节,可以管控,可以扬长避短,可以优化,以之有利于国计民生。我看到过一个帖子,说江总书记曾向美国财长饱尔森请教过股市的学问,问什么叫纳斯达克指数?试想,没有战功赫赫的老革命邓小平在背后逼,江泽民敢向美国人学股市运作,敢动计划经济的奶饹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正是从邓小平以来的中央高层领导人敢于问津于资本的功能,学习资本运作的规律,启动经济体制改革,才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有了空前的大发展。美国人饱尔森在《我与中国打交道》一书中这样写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span>中國崛起為超級經濟大國,肯定屬於歷史上最非凡的故事。僅僅三十年,這個曾經落後隔絕的國家就使數億人民脫離貧困,並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想不出還有哪個國家曾如此大幅迅速地增長。我想到美國曾在內戰後崛起為工業豪強,但中國人恐怕已經超越了我們的高速發展,而且他們還沒有停下腳步。在不遠的將來,他們很可能超過我們,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把我們從佔據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寶座上趕下去。中國的轉變既快速又壯觀。中國擁有簇新的摩天大樓、高鐵和太空時代般的機場設施,我們自己的基礎設施則越來越破舊,兩者形成了鮮明對比。今日的中國,是「最」之國,擁有全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和最長的跨海大橋。中國生產和使用全世界近一半的煤、水泥、鐵礦石和鋼,消費四○%的鋁和銅。據估計,中國的在建房屋數很快就會達到全球總數的近一半。四十年前,多數美國人根本想像不到美國會欠中國一分錢。現在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其持有的美國國債接近一兆三千億美元。這一切足夠讓人暈眩,或者讓美國人感到不解:世界怎麼這麼快就顛倒了?”</p><p class="ql-block"> 2003年江泽民从总书记位子上退下来了,对他的评价有了不同声音。但可以这么说,江泽民总书记就是共产党的一位成功的改革家。他的历史功绩是肯定的。他的改革思想写在中共十六大的政治报告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他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新的解释。他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扬州以出这样的历史人物而自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东圈门是扬州明清时形成的一条古街。是东西走向,西边到国庆路,东边到观巷,大约有七百米长,还与扬州市东西主干道文昌中路是平行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到这里除可以观赏周围的古建筑以外,还可以去两边的小店逛逛,可以品尝扬州小吃美食。东</span>圈门街上的住宅,两边都是青砖、黛瓦、杉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多有名人宅第,比如汪氏小苑,清人何亷舫家的西宅门库、周开衢大律师家的宅门,等等。</p> <p class="ql-block">  江总书记家的宅院就在拐进去的这个小巷深处。不对外开放,不让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  在暮色苍茫中,汽车原路开回。在经过扬州大学杨子江中路校区附近时,车同样停了一下,小张说了一串职业化的告别词下车了。我目视着这位可爱的大学生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遗憾,忘了问她叫什么名字。就这样,全车人告别扬州,踏上了归途。这就是我的“扬州一日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潘充基 写于2005年国庆前夕</p><p class="ql-block">注:本篇里的图片均采自网络。在此致谢!因为当年国内还没有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游客们没条件自由拍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