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年少的家园

浅墨飞雨

<p class="ql-block"> 赵文兰</p><p class="ql-block"> 我年少的家园位于我的第二故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昆仑山北麓英吉沙县沙汗水库,那里果树成林、鱼肥满塘、空气怡人……,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多少年来这种美好在心里、在梦里,我忘不了它。</p> <p class="ql-block">  1.3万亩的水库一望无际、宽阔壮观,微风吹过,波光粼粼,十分迷人。几万条鱼苗经过生长、繁殖,给水库带来丰富的资源。由西渐东,沿边的公路绵延起伏,直通西藏,黄色的军车经常经过这里。站在大坝,可以看到被大树遮掩得隐约可见的房屋,我的家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十几亩的院子,居住着五户人家,门前一条水渠,灌溉着两行茂密的巴达木树,隔窗相望,漂亮的花、密密的果,煞是养眼。两条大黄狗和一条矮花狗活蹦乱跳,十分可爱。夜晚鸽子在房顶会发出咕咕咕的叫声,有两只肥胖的花狸猫时常眯起眼睛打瞌睡,每天公鸡的打鸣声,母鸡咯咯哒的叫声响彻院内。</p> <p class="ql-block">  偏僻的角落肥猪门懒洋洋的躺在圈里,显得悠闲自在。两个烧柴火的锅灶盘在院内,一缕缕青烟,给小院带来浓厚的生活气息。民汉团结,邻里和睦,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打开东北角的院门,金色的沙丘浩瀚无垠,我和隔壁的伙伴会光着脚在里面跑着玩,跳着玩,用手扬沙子,堆造型,躺在沙子上晒晒太阳,感觉暖洋洋的,有时沙子会进到头发里,只要用手拍拍,挠一挠,沙子便哗哗掉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大院周围,一颗颗白杨挺拔屹立,果园里的果树枝繁叶茂,在阳光的照耀下斑驳疏影。清晨一层层白雾漂浮不定,散发出充足的氧气;走向渠道,闸口的水湍急奔腾,激起高高的浪花;轰鸣的水声昼夜不停,渠水清澈,鱼翔浅底。水磨的磨面声绵绵不绝,磨出来全麦面营养丰富。</p> <p class="ql-block">  向远眺望,昆仑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与蔚蓝的天空、水库交织在一起如诗如画。傍晚,夕阳将水库映红了一大片,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谓将这样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西边的杏树和南面的桃树枝头上的蓓蕾相继绽放,一簇簇,一串串,千姿百态,好似那少⼥浓妆淡抹,俏展丽影。</p> <p class="ql-block">  置身于花丛中顿感心旷神怡,如临仙境。站在大坝上眺望,杏花、桃花像一片片粉红的地毯,艳丽无比。踏进北边的梨园,梨花绽放,⽩清如雪,素洁淡雅,深嗅一下,一丝靓艳含⾹,真有“占断天下⽩,压尽⼈间花”的⽓势。</p> <p class="ql-block">  “麦儿黄,杏子熟”,此时果园里的杏子一个个挤满了树枝,有核桃大的,有红枣大的,有白里泛红的,还有黄里透红的,我们经常在放学的时候钻到果园里摘杏子,跳着摘,爬树摘,累了,坐下来将大黄杏从中间一扳,黄橙橙的杏肉美味多汁,吃到嘴里酸酸甜甜,非常过瘾,裤兜、衣服口袋,书包时常会塞满杏子,走起路来像蹒跚的鸭子。还有那水灵灵的桃子、果汁四溅的苹果、香酥可口的香梨……。</p> <p class="ql-block">  最具特色的还是那一颗颗沙枣树,每当开花时节,⼩树叶间⼀串串密密⿇⿇的,⽐丁⾹还⼩的⼩锤锤挤满了每⼀条枝桠,引得蜜蜂流连忘返,此时不由想起孩童们背诵的“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古诗来,颇有寓意。</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沙枣花那淡淡的香味,甜滋滋的,还有一点桂花的味道,只要在屋外,我们的鼻孔会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有时不过瘾,会深深地吸上几口气,让香味进入肺里,胸腔里……。每到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把窗户打开,令香气入屋,夜间一觉醒来,香味依旧,迷糊之时,似乎幻觉到“香妃来了”……。</p> <p class="ql-block">  当⾦黄的果实开始发红,我们便开始采摘品尝,吃到嘴里沙沙的⽢甜,它是我们口袋里的零食,家中蒸馍用的伴侣,是糕点、果酱等食品的原料,还有治疗腹泻等诸多功能。勤劳的人们会将沙枣核穿成门帘,刷上清漆,十分漂亮,像精致的工艺品。沙枣树耐贫瘠,挡风沙,抗干旱,具有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优秀品格,象征着新疆各族人民在这大漠孤烟的土地上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天暖之后,冰雪融化,鱼随水流,我们会用大人制作的小鱼网,待水咣、咣、咣灌满了洞,一下子将渔网伸进去,立刻捞上来满满一兜鱼,活蹦乱跳的狗鱼胖乎乎的,用油一炸,鱼刺松软,鱼肉鲜嫩,隔三差五,我们会提着篮子在这里捞鱼,每次都有满满的收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鱼儿经常是我们饭桌上的美餐。</p> <p class="ql-block">  到了捕鱼旺季,县城各单位的汉族人来来往往(维吾尔族人不吃鱼),出人出力,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有捞上来几十公斤的,有百十公斤的,他们用自行车拖,用手提,回去发放给员工。</p> <p class="ql-block">  饶有风趣的是一位指挥万名军人的师长,高大威严,见到一位工作人员以为是水库的领导,打躬作揖,诺诺连声意思想拉点鱼。这位工人把手向后一背,直起腰板,领导与老百姓的位置瞬间颠倒过来,随后一网下水,一吨多重的鱼被拉了上来,装满了一卡车,送给了人民子弟兵。</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这里交通不便,遇到夏天,很多鱼处理不了,只能由三家居住的汉族人解决,这可忙坏了做饭的大人,她们将羊大的鱼剃掉刺,剁碎,包鱼肉饺子,烙鱼肉饼子,中等的鱼则烧着吃,或者将鱼煮熟,晒干,剥下鱼肉,储存到麻袋里,夏天炒辣椒,冬天炖白菜,实在处理不了干脆将鱼煮了喂鸡,喂猫,喂狗,甚至直接拉去喂猪。 </p><p class="ql-block"> 如今新疆交通便利,信息发达,贸易频繁,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相信这些定会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实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我们上学会走很远很远的路,夏天顶烈暑,冬天冒严寒,还会遇到沙尘暴。我们搭过马车、搭过熟人的自行车、拦过军车。我们中午在学校吃着自带的干粮,喝着行军壶里的水,在凳子上睡午觉,冬天啃着冰凉的饼子,吃过揉成的雪团……。</p> <p class="ql-block">  我们暑假打过零工,抬沙子,抬水泥,提水,脱水泥砖块;冬天磨过苜蓿,绕网线,织渔网,以补贴家用,既分解了家庭负担,也懂得了人生的不易,生活的不易。 这——就是我年少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一转眼离开新疆已有三十余载,那少年的时光,那年少的家园,怎能使人忘却?我爱家乡,我爱美丽的家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十二月八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