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阅读建筑”之105:共和新路丶闸殷路丶天目东路

华天和

<p class="ql-block">共和新路1555号闸北公园</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教仁公园(前身为宋公园)进行整修,易名闸北公园。</p> <p class="ql-block">共和新路闸北公园</p><p class="ql-block"> 闸北公园先后续建园门、茶室、长廊、亭阁、溜冰场、阅览室、展览馆、史料馆、宣传廊、招待所、游船码头、大门圆花坛、铝合金温室等。</p> <p class="ql-block">共和新路闸北公园</p><p class="ql-block">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沪遇刺。同年3月23日移柩至湖南会馆。同年6月26日葬于闸北象仪巷。</p> <p class="ql-block">共和新路闸北公园</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在此辟地百余亩,并自湖州会馆起北至墓地辟一条长约2.5公里的路,命名宋园路。宋墓在园中央,红砖筑成长方形,高约2米,四周植树,习称宋公园。</p> <p class="ql-block">共和新路闸北公园</p><p class="ql-block"> 1929年9月作为公园开放,1936年6月5日更名为教仁公园,同年11月18日重新开放。基座前有章太炎书“渔父”两字,反面是于右任题写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共和新路闸北公园</p><p class="ql-block">宋教仁(1882—1913年)别号渔父等。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任法制院院长。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火车站遇刺,3月22日凌晨不治身亡,年仅31岁。现陵墓为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古戏台</p><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内有宋教仁墓、钱氏宗祠,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建成壶王迎客、茶圣陆羽像、古戏台、春来茶馆、神农像等多处景观。古戏台广场之大在上海公园里并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壶王迎客</p><p class="ql-block"> 公园西门入口处前,1994年建成壶身铸有“壶王迎客”四个大字的铜质大茶壶。</p>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茶圣陆羽</p><p class="ql-block">陆羽(733—804年)唐代著名茶学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p>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钱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钱氏宗祠1918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修建,</span>由杭州旅沪钱氏三兄弟出资五万两银子建造。自1918年至1966年一直为钱氏祭祖、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之殿堂,平时不对外开放。四幅精致砖雕,别有一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春晖堂</p><p class="ql-block"> 钱氏宗祠也称春晖堂,三面临水,砖木结构,粉墙青瓦,饰以漏窗、砖雕。门外有座青石栏杆的钢混平桥,门内天井以花岗石铺地。前堂高大宽敞,朱红立柱,后院为五开间平房。</p>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砖雕门楼</p><p class="ql-block"> 砖雕始于汉代,明清时期最为兴盛。有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多项技法。最为常见的是寓意吉祥富贵的图案,如蝙蝠、喜鹊、仙鹤、麒麟、如意、鹿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砖雕门楼</p><p class="ql-block"> 徐氏宅砖雕门楼原在七浦路342号,现已迁至共和新路1555号闸北公园内。它是晚清砖雕门楼,门楼处有垃圾堆放,不能靠近、没人关注,几乎无人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宋园茶艺馆</p><p class="ql-block">宋园园茶艺馆是上海第一家融茶文化、茶经济、茶科技于一体的茶艺馆。</p>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宋园茶楼</p><p class="ql-block">宋园茶艺馆,1991年7月建。一楼以品茶为主,二楼以茶艺表演、评弹演出和餐饮为主。</p>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水塔</p><p class="ql-block">从闸北公园西门出,即可见到标志性老建筑——一座西式造型的水塔。不过,在上海的公园里这样造型的高塔,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闸殷路65号闸北水厂</p><p class="ql-block"> 闸北水厂1926年开工,1928年5月正式运行。老办公楼、出水泵房1926年建,水塔1927年建,它们都具有鲜明的中国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闸殷路闸北水厂办公楼</p><p class="ql-block"> 水厂办公楼在闸殷路西侧,坐西朝东,为二层砖混结构,层间凸出腰线。二层有朱柱彩枋,九脊歇山顶,飞檐翘角,檐下饰斗拱。筒瓦屋面,青砖清水外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闸殷路闸北水厂出水泵房</p><p class="ql-block"> 闸北水厂出水泵房坐东朝西,为砖混结构平房,灰瓦硬山顶,檐下排列斗拱,青砖清水外墙,红色门窗。</p> <p class="ql-block">闸殷路闸北水厂水塔</p><p class="ql-block"> 水厂水塔高32米,钢混结构,五层八面,额匾有“丁卯孟春”纪年。1993年水塔大修,将原混凝土葫芦顶改为八角攒尖顶。如今这座百年老厂依然挺立于黄浦江畔。</p> <p class="ql-block">天目东路200号上海铁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原沪宁铁路上海老北站现为上海铁路博物馆,属收费展馆,门票10元/人。</p> <p class="ql-block">天目东路200号上海铁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有4层楼高的铁路博物馆、早期的铁路火车站和蒸汽机车,火车包车,车厢等。</p> <p class="ql-block">天目东路200号上海铁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广场不大,室内展区共分四个部分——铁路建设、铁路运输、铁路天地、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上海铁路的百年历史在这里重现。</p> <p class="ql-block">天目东路200号上海铁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有早期的铁路火车站和蒸汽机车,火车包车,车厢等。</p> <p class="ql-block">天目东路200号上海铁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编号“641”的蒸汽机车,它是利用煤为动力,以蒸汽机为核心的最初级最古老的火车。</p> <p class="ql-block">天目东路200号上海铁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绿皮车是指普通火车橄榄绿外表,搭配黄条色带的车底的俗称。绿皮车在高铁到来之前是旅客列车的标准外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