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寒,凛冬至。“云端”再重启 ,温暖九寒天。在这特殊的时期,东营市实验小学音乐组的教师陪伴学生齐赴“云”课堂,用美妙的音乐凝聚起强大力量。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改变的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不变的是实验小学师生不负时光、不负韶华的追梦的步伐! <div> 线上教学期间,音乐教研组定期开展线上集体备课及学科组会议,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着重挖掘居家学习特点,总结出“赏”、“动”、“画”、“演”的符合线上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力求在适应音乐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让线上课堂更生动有趣,实现线上交流、线下实践新模式,力求上好每一节线上音乐课。</div>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间断地每周学习《艺术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准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div><br></div> 在此期间,音乐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教育教学平台,积极探索录制音乐课程方式与方法,确保内容丰富、实用。 学生不断提升音乐素养,感受音乐的美好,用音乐的形式缓解自己的焦虑心情,找到“宅”家开心的法宝。<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在线上教研过程中,对音乐学科作业设计展开讨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作业设计最终确定既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学科的兴趣,又要减轻学生学习音乐的压力,从而让学生在小学科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及兴趣。以此为依据,在作业设计中推荐三类进行课堂设置。</p> 第一类:音乐感受通过绘画方式表示。(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br><br> <p class="ql-block"> 第二类:情景表演唱,合作完成有趣的情景表演唱(与戏剧进行整合)</p> 第三类:自制乐器,学生根据自己的动手能力选择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与科学学科进行整合) 在线上教学期间,老师们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工作方案,拓展课程资源和实施途径,开展了多姿多彩的线上音乐课程。<div><br></div> 苏倩倩老师制作的古诗词歌曲《小池》的学习中,遵循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唱游为指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营造旋律优美的音乐氛围,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演唱、律动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 燕滨洲老师制作的欣赏课《黄河大合唱》,适合3-5年级学习。通过欣赏,学生对我国近代大型声乐作品有所了解,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br> <br> 董珮珮老师执教的《有趣的打击乐器》一课是一堂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综合课,整个过程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打击乐器认识完以后,董老师引导同学们制作小乐器,学生在自由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在自己动手演奏音乐中获得学习音乐的兴趣。<br> 杨朔老师制作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欣赏、综合类课程,适合3-5年级这个学段的学生学习。整堂课,学生通过活动了解音乐的情绪、知道音乐的表现形式、感知音乐的体裁与风格,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br> 贾婕老师制作的音乐欣赏课《藏在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通过“欣赏”,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发展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感和文化理解素养。<br> 常智慧老师执教的《我是少年阿凡提》,这节课通过动画片的导入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气氛,营造了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阿凡提的情绪由欢快风趣到生气愤怒更设置了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们明白甜美的果实离不开环境的呵护,明确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荧屏虽小,却阻挡不了老师和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距离虽远,老师和孩子们的心却更近了。音乐组老师们,根据各年级教材进度,集思广益,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br> 音乐教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立足音乐教学活动,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积极备课,创新教学,为线上音乐课教学做了充足的准备。 伴随着轻快的琴声,听着悠扬的旋律,同学们积极参与,学唱歌曲,聆听乐曲,分享学习成果,共同见证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过程。 在居家的日子里,东营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学习文化课之余,还会唱歌,弹琴。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在线上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勇担重任,不负使命,用音乐润泽孩子们的幸福童年,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苏倩倩 武艳霞 董珮珮 常智慧 燕滨洲 贾婕 杨朔 </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全体音乐组教师</p><p class="ql-block">审核:王成义 徐教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