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这把老人头牌保安剃刀,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货。剃须或者说修面是男人的必修课,保安剃刀这个泊来品传入中国之前,男人剃须一般请剃头师傅代劳,客人安逸地躺在理发椅上,由师傅在你脸上唔上热毛巾,待胡须软了之后,抹上肥皂沫,然后将剃刀在皮刀布上来回蹭几下,三下五除二就把客人脸上的胡须收拾干净了,望着理发铺墙上的破镜子一个崭新的你呈现在面前。</b></p><p class="ql-block"><b> 师傅趁着你的满意劲,往往会开二句荤玩笑,引来一片笑声,客人告辞将走时,剃头师傅还要来一句"不死来玩嗷"。以前剃头的师傅基本上都是苏北人,三把刀出名也是有来头的。 </b></p><p class="ql-block"><b> 就算是上海滩理发出名的红玫瑰、白玫瑰头牌师傅也是响当当的苏北人。再说有了泊来品保安刀片后,省却了跑理发店的麻烦,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就能天天焕然一新。</b></p><p class="ql-block"><b> 单面保安刀片,顾名思义只有一面有刃,由于另一面是平面或者包面,避免了双面刀片刀刃会对人操作时对手的伤害,因此比双面安全,故叫单面保安刀片。保安刀片除了用于剃须刀等场合,还可应用于如:修灰指甲、切割纱线、切割胶带、修整等等。我们小时候还拿它削铅笔。难能可贵的是与这把剃须刀相配的说明书还在,这为研究史料的朋友提供了详实的依据。</b></p><p class="ql-block"><b> 正待发表此文时,突然得知人民艺术家王丹凤驾鹤西去,一下子想到她出演的电影《女理发师》,该影片以上海第一位女理发师刘玉英的事迹为原型,王丹凤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忠实再现了女同志如何破除陋习走向社会拜师学艺的种种艰辛。王丹凤老师一路走好!谨以此纪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USA字样清晰可见</b></p> <p class="ql-block"><b>刀架和说明书俱在,实为难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