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心高华 谢稚柳 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

随遇而安 ywh

<p class="ql-block">  2022年恰逢陈佩秋百年诞辰, 11月29日,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在程十发美术馆开幕。</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谢稚柳、陈佩秋艺术大展,旨在让世人深入认识他们在近现代中国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意义。</p><p class="ql-block"> 谢稚柳的学术与艺术多样而丰富,他在山水、花鸟、人物画,在书法、鉴定、诗词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王蘧常曾评价“谢稚柳是一本大书”。谢稚柳的绘画从陈老莲入手,近师宋元,远溯晋唐;1950年代末南游粤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晚年对落墨法的探索更令其艺术独树高标。谢稚柳也非常专注于学术,1940年代与张大千一起率先远赴敦煌研究考察,奠基敦煌学。新中国成立以后,谢稚柳非但在中国古书画鉴定、中国绘画史嬗变等重大课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中国画传承做出了深刻的研究,更以此反哺自己的创作。</p><p class="ql-block"> 陈佩秋早年遍临宋元绘画经典,进入画院后,在取法宋元基础上积极融入现实,写生造境。后又兼收八大、徐渭大写意笔法,结合西方印象派影响,中西合璧,形成了积墨积彩、清新华贵的艺术面貌;为传统绘画在现代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独到的诠释与定位,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她的花鸟取法两宋,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把中国绘画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这种传统技巧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色。近八十载的艺术探索,耕耘收获,直至晚年,陈佩秋的书画艺术光华灿烂,大气天成,开创了一代新风。晚年的陈佩秋更致力于高古绘画的赏鉴,在学术上提出了许多独具慧眼而可贵的观点与意见。</p><p class="ql-block"> 展览亮点颇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品的罕见集结与部分公私藏品的首次露面;二是对比型的学术展陈(见“宣和新裁”单元)</p><p class="ql-block"> 展览集结了谢稚柳、陈佩秋各个时期的作品,且每个单元的作品都具有其艺术分期的典型性,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两位先生的艺术演变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许多作品是首次在上海公开露面,如吉林省博物院藏品谢稚柳《江乡晴雪图》、陈佩秋《墨笔牡丹蛱蝶图》,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藏品谢稚柳《荷花》《红叶银雉》等。一些作品更是难得一见,如上海中国画院所藏谢稚柳巨幅山水立轴,陈佩秋早年经典的花鸟创作。此外,还有谢稚柳《南无观世音菩萨》《松鹰图》《深竹栖禽》《教学稿十三页》,陈佩秋《花鸟四条屏》《三花图》《拟张大千泼墨青绿山水》《黄橙经雨》等等,是一次不容错过的精彩展事。</p> <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分“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五个部分,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共计150余件展品。</p> 红叶寒雀图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43年 私人收藏 红叶双禽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44年 私人收藏 教学稿 1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40年代 私人收藏 教学稿 2 教学稿 3 临古册页1 陈佩秋 纸本水墨 1951年 私人收藏 临古册页2 陈佩秋 纸本水墨 1951年 私人收藏 南无观世音菩萨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44年 私人收藏 敦煌风流 谢稚柳 绢本设色 1954年 私人收藏 张大千为谢稚柳作《三峗初雪图》 1942年 潘伯鹰为谢稚柳题写“苦篁斋”1947年 张大千为谢稚柳题写“苦篁斋”1947年 陈佩秋拟张大千山水 (1) (2) 柳荫泛舟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45年 私人收藏 山水花鸟册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52年 私人收藏 (1) (2) (3) (4) 秋山图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49年 私人收藏 幽谷雪霁图 谢稚柳 纸本水墨 1947年 私人收藏 范宽笔意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48年 私人收藏 此次展陈特别注重二人艺术风格的比较。<div>  在“宣和新裁”单元,能够清晰地看到谢稚柳、陈佩秋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花鸟画风十分相近,甚至他们有时使用同一份画稿。如上海中国画院所藏陈佩秋《黄春海棠》、吉林省博物院所藏谢稚柳《梨花栖禽》与另一件陈佩秋《独照红妆》同出一稿。上海中国画院藏陈佩秋《蜀葵泳鸭》与吉林省博物院藏谢稚柳《秋岸野鹜图》在构图上和鸭子的造型上都十分相像。</div><div>而在山水作品上则展现了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不同,谢稚柳宗法北宋,陈佩秋则更倾向南宋。</div> 芙蓉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62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临王冕梅花图 陈佩秋 绢本水墨 1963年 私人收藏 毛主席咏梅词意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64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春花喜鹊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仿唐寅沉沉良夜图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60年代 私人收藏 芍药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63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荷花鸳鸯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60年代 私人收藏 竹石图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48年 私人收藏 木桃乌猿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60年 私人收藏 红衣画眉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59年 私人收藏 青绿山水 谢稚柳 纸本 1960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叠嶂重泉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60年 私人收藏 初夏雨霁 谢稚柳 纸本水墨 1960年 私人收藏 山水 谢稚柳 纸本 1959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山水之二 谢稚柳 纸本 1964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这部分展陈反映的是陈佩秋利用中西合璧的探索方式,最终形成积墨积彩的艺术面貌。 竹林栖禽 陈佩秋 纸本设色 1980年代 私人收藏 峡谷白云 陈佩秋 纸本设色 199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山花烂漫 陈佩秋 纸本设色 198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杨柳鹭鹭 陈佩秋 纸本设色 1980年代 私人收藏 竹林红雀 陈佩秋 纸本设色 1980年代 私人收藏 双鱼图 陈佩秋 纸本设色 2001年 私人收藏 天与清香 陈佩秋 纸本设色 2006年 私人收藏 莲塘翠鸟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73年 私人收藏 拟八大 陈佩秋 纸本水墨 1970年代 私人收藏 长松旭日 陈佩秋 纸本水墨 1980年代 私人收藏 松风泉声 陈佩秋 纸本设色 2010年代 私人收藏 秋山密云 陈佩秋 纸本设色 2003年代 私人收藏 野果新声 陈佩秋 纸本设色 2001年 私人收藏 山水扇面 陈佩秋 金笺设色 1990年代 私人收藏 山水扇面 陈佩秋 金笺设色 1990年代 私人收藏 朱荷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70年代 私人收藏 落墨黄荷 谢稚柳 绢本设色 1976年 私人收藏 莺歌燕舞 谢稚柳 纸本 1977年 私人收藏 装点关山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70年代 私人收藏 井冈山 娄山关 延安 这部分展陈突出展示了谢稚柳实践南唐徐熙画法而创落墨画格, 落墨牡丹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70年代 私人收藏 朝霞艳锦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73年 私人收藏 落墨牡丹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75年 私人收藏 雪景山水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80年 私人收藏 破墨山水卷 谢稚柳 纸本水墨 1974年 私人收藏 塞上马群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74年 私人收藏 七律诗 谢稚柳 绢本 1995年 私人收藏 山村晴色 谢稚柳 绢本设色 1950年代 私人收藏 林亭山色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72年 私人收藏 三花图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58年私人收藏 饱饱金珠胜似春 陈佩秋 纸本设色 1974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出水芙蓉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74年私人收藏 展览以大量合作与关联的作品生动地展示并说明了谢陈二老艺术和学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关系,充分而完整地展现了文博界、艺术界“当代赵管”的学术与艺术成就。 仿渔村小雪 谢稚柳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57年 私人收藏 云林流风 谢稚柳 陈佩秋 纸本水墨 1960年 私人收藏 <p class="ql-block">山水图册 谢稚柳 陈佩秋 纸本水墨1976年私人收藏 (1)</p> <p class="ql-block">(2)</p> <p class="ql-block">(3)</p> <p class="ql-block">(4)</p> <p class="ql-block">(5)</p> <p class="ql-block">(6)</p> 梨花栖禽图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60年 吉林省博物院藏 叠嶂如涛 谢稚柳 纸本设色 1960年代 私人收藏 花鸟四条屏 陈佩秋 纸本设色 1950年代 私人收藏 水佩风裳 陈佩秋 纸本设色 1959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月月红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59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蜀葵泳鸭 陈佩秋 纸本设色 1963年上海中国画院藏 (上)临宋人雪江垂钓 陈佩秋 绢本水墨 1956年 私人收藏 (下)临宋人山稠隘石泉 陈佩秋 绢本设色 1956年 私人收藏 <div>《壮心高华 谢稚柳 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div><div> 2022.11.29—2023.2.14</div> <div> 因受美篇篇幅的限制,不能将本大展谢、陈两位大师的画作都呈现在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