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驿站】石林县民族小学师生防疫心理调适指南

立德修身

近期昆明市疫情呈现多地散发态势,疫情的反复无常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坦然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选择。在社会应激事件面前,为了能够创设和谐、健康、积极的心理氛围,做好特殊时期的心理防护与调适,昆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向中小学师生及家长提出如下建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一、学生心理防护</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1适度关注,坚定信念</b></h1><br>适度关注网络信息,提高鉴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政府在疫情防控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应对经验和处置能力,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积极应对。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2接纳情绪,自我调适</b></h1><br>认识到疫情背景下出现担心、紧张等是正常现象,接纳负面情绪,积极自我调适。例如通过绘画、音乐、摄影等转移注意,运用正向思维进行心理暗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3合理安排,规律作息</b></h1><br>居家期间能坚持早睡早起、健康饮食、适度锻炼,与学校作息时间保持同步。通过整理房间、课外阅读、自习直播、好友打卡等方式丰富生活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4感到无助,及时求助</b></h1><br>如果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持续存在,伴随身体明显不适,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在自我调适无效的情况下,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二、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防护</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1积极引导,保持乐观</b></h1><br>家长应以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方式,利用恰当的资源(例如绘本、案例等)进行疫情解读,传递积极信念,培养积极心态。<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2情绪稳定,行为示范</b></h1><br>家长保持情绪稳定,心态乐观,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家长应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家庭氛围。<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3关注心理,管理情绪</b></h1><br>家长要留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引导其掌握调适方法。同时要体察自我情绪,不随意迁怒于孩子。<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4规律作息,亲子互动</b></h1><br>根据疫情的发展态势主动调整家庭计划,维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提倡亲子互动,共同参与,增进感情。<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5寻求帮助,及时干预</b></h1><br>当孩子出现了以下比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br><br>严重畏惧。与之前相比,更加害怕黑暗、害怕想象的怪物、害怕正常的声响,不敢独处。<br><br>睡眠失调。入睡困难、惊醒、反复做噩梦。<br><br>退行性行为。行为退化,特别黏人,大小便失禁。<br><br>行为失控。频繁地无故哭闹,易怒,攻击行为大量增加,注意力不能集中。行为表现明显与以往不同,且影响正常生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三、教师帮助学生开展心理防护</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1关爱自己,自我调节</b></h1><br>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学校的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量和难度明 显增加,身心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学生的守护人,老师首先关爱好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有可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学会识别自身出现的恐惧、焦虑、愤怒、忧虑等应激反应,接纳负性情绪,用积极心态协调好防疫期间的工作与家庭生活,尝试以下方式进行心理调适:<br><br>(1)自我觉察,认识自己。<br><br>通过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想法、信念和行为等,体验平静和愉悦。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己,探索提高幸福感的方法。<br><br>(2)过滤信息,避免创伤。<br><br>在关注社会新闻和疫情发展情况时,要时刻保持警惕,选择性接受信息,避免产生替代性创伤。<br><br>(3)正念冥想,躯体放松。<br><br>尝试运用正念或冥想的方法减缓焦虑情绪。例如,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让呼吸慢慢变深变缓,默数呼吸的次数,以20次为一个阶段,每天坚持10-20分钟有益身心放松。<br><br>(4)学会感恩,乐于助人。<br><br>得到他人帮助时,学会表达感激,激发主观幸福感;主动做出亲社会行为,保持微笑、多行善举、服务他人等,提高自我价值感。<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2用心陪伴,守护心灵</b></h1><br>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安抚、指导,或向学校心理专业人员反映以获得专业支持;学习有关心理防护的知识,了解可以提供心理防护的机构信息,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3家校共育,安全保驾</b></h1><br>通过家访等方式,了解关心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主动向家长普及防疫期间家庭教育注意事项,家校合力,协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4坚守岗位,寻求支持</b></h1><br>坚守自己的岗位,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找到并善用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主动求助,舒解压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四、关注专业平台,及时寻求帮助</font></b></h1> 面对疫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并持续2周以上,请联系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或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及时进行心理疏导:<br><br>1.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持续的睡眠质量差;<br><br>2.较长时间感觉惊恐不安,失去安全感;<br><br>3.对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br><br>4.感觉无助、感觉空虚、情绪持续低落;<br><br>5.感觉自己变得迟钝及麻木;<br><br>6.感觉自己不想和他人交流,变得内向,感觉非常孤独。<br><br>昆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是我市创新成立的全国首家全公益普惠、全链条服务、全资源整合的团属公办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平台,为共青团昆明市委管理下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面向9-18岁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服务。构建了以中心统筹,部门协同、医校联动、社会拓展的服务体系,围绕“统筹整合资源、教育预防、分类判断服务、规范协调闭环”四大职能,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健康家园和心灵港湾。目前中心已组建社会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老师、心理科医生、专家团队、志愿者5支服务队伍,常态长效开展服务。

心理

疫情

调适

心理健康

情绪

帮助

家长

学生

防护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