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河北第五机械厂

蓝天

<p class="ql-block"> 一,工厂概貌</p><p class="ql-block"> 国营河北第五机械厂(简称五机厂),是电——1丙引信、电——1庚引信专业生产厂,代号为国营第五四三四厂。隶属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p><p class="ql-block"> 五四三四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的太行山区,涉县宇庄公社西宇庄村附近,厂区座落在西宇庄沟西面的半山坡上,海拔630米左右。宇庄沟大致南北走向,沿坡建有三个工区和一个生活区。厂大门建在山沟南端,厂区南北两端又有高山耸立树为屏障,整个厂区被群山四面环抱。</p><p class="ql-block"> 工厂东面与西宇庄村垮沟相望,西面与五四0三厂(六机厂,位于石门公社塔坡村附近)隔山相邻,出厂公路四公里外是涉县索堡镇,并与邯长(邯郸、长治)铁路相接。</p> <p class="ql-block">  ⬆️欢迎磁县民兵独立团进厂大会⬆️</p> <p class="ql-block">  ⬆️《国营五四三四厂志》图片⬇️</p> <p class="ql-block"> 二,工厂建设</p><p class="ql-block"> 1970年初,根据中央“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和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中央决定在河北省境内,新建反坦克武器工厂,并责成五机部迅速选定厂址,并抓紧建设,尽快投产,装备部队。</p><p class="ql-block"> 1970年5月,五机部军管会以(70)五机军管字第254号文下达工厂设计任务书,并要求当年开工建设。设计任务书确定了工厂的生产方案、工厂划分及代号、主要协作关系、对口产品厂以及建厂的方针政策等主要事项,工厂设计职工总人数2300人。</p><p class="ql-block"> 河北省革委会接到上述任务后,立即组织省国防工办、邯郸地区革委会等有关人员,进行了选厂定点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2日,河北省革委会以(70)冀革126号文下达通知,正式确定在邯郸地区涉县境内的宇庄沟建厂。工厂座落在西宇庄村的山坡上,并责成邯郸地区革委会统筹新厂建设工作。在选择厂址的同时,河北省革委会决定,由邯郸地区革委会负责抽调干部组成建厂筹建处。</p><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厂址选定后,工厂立即着手准备设计资料,扩大初步设计工作。省、地两级革委会决定,工艺设计由天津缝纫机厂负责。五机部第五设计院抽调人员作具体指导,施工图设计由省建筑设计院抽调人员负责,地质勘探设计报告委托邯郸市基本建设服务部第六工程营承担,地质勘探工作于1970年9月8日全部完成。</p> <p class="ql-block">  ⬆️《国营五四三四厂志》图片⬇️</p> <p class="ql-block"> ⬇️五机厂大门⬇️</p> <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邯郸基建局一公司施工队、磁县民工战备团施工队陆续进入施工现场,第一批施工队伍达4000余人,9月初魏县民工战备团1200余人进厂,于9月5日破土动工,厂区、生活区全面铺开。</p><p class="ql-block"> 1971年,是基建施工期的最高峰,施工队伍猛增到7000多人,开工面积到6.4万平方米,占全厂总建筑面积的80%,为了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工厂组织已进厂的老工人安装设备,建筑和安装同步进行。</p><p class="ql-block"> 1973年底,房屋建筑完成70万平方米,生产区工房和家属区宿舍及大部分生活福利设施等主要工程已基本完成。</p><p class="ql-block"> 1975年,工厂投产以后,由于基本建设迟迟未能收尾,仍然边生产边建设。直到1977年5月,工厂才按初步设计基本完成了基建任务。五机部和省国防工办派人来厂实际考查认定:“该厂基本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截止到1988年底,全厂共有职工1616人。</p> <p class="ql-block"> ⬆️五机厂厂区和生活区图片⬇️</p> <p class="ql-block">  ⬆️《国营五四三四厂志》图片⬇️</p> <p class="ql-block"> ⬇️产品检验⬇️</p> <p class="ql-block"> 三,职工生活福利</p><p class="ql-block"> 五机厂也是当年的战备工厂,建在涉县宇庄公社西宇庄村的山沟里,距涉县索堡镇4公里,距涉县城16公里,距邯郸市115公里。交通运输不便,职工生活不便,工厂承担了本厂职工家属的吃、穿、用、住等,工厂办成了封闭式的小社会。</p><p class="ql-block"> 1970年,工厂初建时,所有职工全部住在西宇庄村农民家中,1971年以后职工陆续搬到厂区,暂住车间工房。1972年,第一批新建宿舍(平房)交付使用,职工住进了正式宿舍。</p><p class="ql-block"> 1975年,工厂第一栋单身楼竣工,1985年,第二栋单身楼竣工,把所有散住在平房的单身职工全部搬到楼上,给单身职工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p><p class="ql-block"> 1972年5月,家属住房正式分配,当年有楼房7栋,平房16排,随着职工人数不断增加,住房紧张。1983年至1984年又建了4栋家属楼。</p><p class="ql-block"> 1972年工厂职工子弟学校建立,当年只是临时在厂区工房办起了一至三年级各一个班,在校学生120人,教师8人。1973年10月,新校舍建成,校园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1974年1月,子弟学校正式成立,学校增设了初中班,1977年又增设了高中班。</p> <p class="ql-block"> ⬆️农用三轮车装配场地⬆️</p> <p class="ql-block">  ⬆️五机厂生产的农用三轮车⬇️</p> <p class="ql-block"> ⬇️职工文艺演出⬇️</p> <p class="ql-block">  1973年1月,工厂开办托儿所,当时利用职工住房开托,有所长1人,保育员8人,入托幼儿60余人。1977年入托幼儿增至100余人。1983年入托幼儿增至150余人,工厂决定盖一所托幼大楼,当年竣工,1984年,入托幼儿近300人。</p><p class="ql-block"> 1970年,工厂筹建初期,由邯郸地区调入3名医生办起了医务所。1971年,从招收的复员军人及徒工中抽出14人充实医护工作。1973年9月,新建的医院二层楼房在生活区落成,并相继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 1974年1月,正式成立职工医院和卫生科。1988年底,医院共有职工44人,大型医疗设备20台,救护车一辆,病床50张。</p><p class="ql-block"> 1972年8月,由涉县商业局主办商店为工厂服务。1978年工厂接受为厂办商店,设有百货、副食、土产杂品、蔬菜等4个门市。</p><p class="ql-block"> 1974年,为解决家属和待业青年,经上级批准成立了“五、七”队,服务项目有磨面、轧面条、磨豆腐、缝纫等业务。1984年,“五、七”队改为生活服务公司。1985年,经涉县劳动服务公司批准,工厂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p> <p class="ql-block">  ⬆️托儿所大楼•托儿所文艺演出⬇️</p> <p class="ql-block"> ⬇️职工医院⬇️</p> <p class="ql-block"> ⬇️子弟学校⬇️</p> <p class="ql-block">  ⬇️《邯郸知青老照片图志》图片⬇️</p> <p class="ql-block"> 四,工厂搬迁</p><p class="ql-block"> 1985年7月,根据兵器工业部指示,工厂停止军品生产。面对工厂生产经营的严重形势,工厂千方百计寻找出路。1985年8月,工厂开始组织民品“丰收牌”农用三轮运输车试生产。1986年1月,通过河北省机械电子工业厅对三轮车技术鉴定合格,投入批量生产。</p><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五四三四厂(五机厂)、五四0三厂(六机厂)两个厂领导召开联席会议,会议一致决定:两个厂在河北省新城县高碑店镇(现高碑店市)联合建立民品窗口。两厂以(85)联字第一号文“关于五四0三、五四三四厂合建民品窗口的请示”,上报兵器工业部。</p><p class="ql-block"> 1986年3月,兵器工业部以(86)计字第120号文对两厂的(请示)报告予以批复,同意两厂利用自有资金在新城县高碑店镇征地500亩。1988年8月,因五四0三厂(六机厂)归属邯钢总厂,两厂达成协议:五四0三厂(六机厂)退出两厂联办的民品窗口,民品窗口归五四三四厂(五机厂)所有。</p><p class="ql-block"> 1996年,五机厂整体搬迁到高碑店市,废弃的五机厂如今成了“扶贫开发千亩养殖园区”,工厂大门口的房子是园区管委会所在地,楼房分给了村民,厂房做了养鸡养猪场。</p><p class="ql-block"> 曾经热闹非凡的五机厂从涉县迁走了,但五机厂在人们心中的记忆永远抹不去,曾经有多少人在这里工作、生活过,这里有过他们的梦想,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五机厂当年在涉县位置图⬇️</p> 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