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幼儿的日常生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出门必须戴口罩、尽可能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特别是最近由于疫情长期宅在家里,较少外出。因此,做好身体防护的同时,幼儿的心理防疫也需要得到重视。疫情期间该如何增强幼儿心理“免疫力”呢?以下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家庭心理健康疏导小贴士,请家长们一起来阅读吧! <b>幼儿异常表现</b> 随着疫情,孩子和成人一样,能感觉到气氛的紧张和生活中的不同,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面对压力,孩子的表现往往与成人不同,例如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固执、焦虑、胆怯或焦躁不安。 <b>★ 异常表现 ★</b><br><br><b>情绪方面:</b><br>出现烦躁、郁闷、焦虑、容易生气、爱哭闹......<br><b>行为方面:</b><br>出现比平常更粘人、发呆不动、沉默少语、精神不集中、暴力倾向......<br><b>生理方面:</b><br>出现延时、早醒、难以入睡、尿床......<br>如果,孩子们有上述的某种异常行为,家长朋友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我们只需要及时给予孩子心灵抚慰,表现出比平常更多的耐心、包容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及时疏导。<br><br> 1.亲近孩子,多与孩子身体接触:抚摸、一个拥抱、牵手、一个亲吻,都能给孩子传递安全感,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抚慰。<br> 2.陪伴孩子。不管家长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全身心陪伴孩子,做他喜欢的游戏,讲个故事,一起玩耍,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br> 3.及时排解孩子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较为压抑、郁闷,此时不要去压制他们,可以通过说说心里话、绘画、运动等方式来疏导,引导他们说出心里的话,宣泄心中不良的情绪。 4.情景转移。通过分享绘本故事、诗词诵读、儿歌等来舒缓紧张的情绪,激发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r><br><b>心理疏导的温馨提示</b> 1.要多一些耐心。家长要多倾听孩子说说心里的话,他们往往就是通过哭闹来抗议。多一些耐心去观察、多一些耐心去倾听,就会及时地发现孩子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2.要多一些沟通。对于孩子不良的反应和行为,父母之间要多沟通,教育孩子的方法保持一致,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双重性格。对于孩子的心理疏导,不可以一方严厉、一方宠溺,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朝良性方面发展的。<br> 3.要多一些鼓励。家长不要以命令、谩骂、批评等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的心理出现了状况,是肯定有其背后的原因,在这个非常时期,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承担着一些心理压力的,对于孩子要多一些鼓励、关爱、呵护,才有利于形成孩子心理的健康状态。<br>4.要多一些了解。家长只有走进孩子心里的世界,才会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疫情期间,因为各种原因对于孩子疏于管理的家庭,更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多一些了解就会让孩子多得一些关爱。<br><br> <b>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在居家抗疫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前行。<br><br>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科学的防疫方式、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用健康拥抱每一天的太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