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之一:初进天津顶益

我心飞翔 650305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3年初我因缘际会来到了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顶益公司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入职时刚刚过完四十三岁生日,员工胸卡号是930325。此时的天津顶益公司仅有一条生产线,是台湾本土生产的“正证光袋面生产线”,而第二条生产线还在安装测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公司是买的天津中信公司预先建好的标准厂房,其平面呈现U字型,迎面是三层办公楼楼,一楼是接待室与销售部门,二楼是研发、品控部门,三楼是总经理办公室及会议室。而楼后一左一右衔接着两层的建筑,其中二楼分别是调理车间和制面车间。调理车间制作酱包和粉包,制面车间做袋装方便面。调理车间楼下是原料库,制面车间楼下是成品库,中间则是用于进货与发货的院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图为我在公司制面车间现场。我随身携带的理光五傻瓜相机,为我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在我刚入职公司没几天,在北京香山举办的第二梯次“企业文化共识营”就要开营了。那天一早我刚到公司就被通知参加共识营。这种形式在当时的大陆还属首次,对于承办方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CPC)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两岸相隔四十四年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产生出极大差异,如何建立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共识”,确实让顾问们深思一番。第一梯时大家都不太理解,也不是太重视,所以参加的并不踊跃,仅仅有六十人,可培训却很成功,员工回来后,精神面貌一新,副董发现员工的活力增加了,机器的稼动率(近似于劳动生产率)也提升了,所以各个部门重视起来,第二梯就有110多人参加。而当时大陆干部都还没有进入中层,所以经理以上干部清一色的是台干。大陆干部最高仅做到科一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去北京的那天,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穿着当时仅有极少数人才能穿上的绿夹克(那是公司高级管理者的着装标志),车上一直放着一部歌曲《潇洒走一回》——“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这歌曲、这意境不正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大家还都不太认识我,但知道我未来一定会担任公司较高级别的干部,所以对我很尊重,且在小组讨论后推举我上台做即席发言。那是我在顶新集团的第一次发言,就在香山脚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图为结训时我代表天津顶益讨论组的发言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1958年,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 魏德和去世后,老大魏应州开始当家。1988年,魏应行带着全家人的重托来到大陆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开始的生意并不成功,就在魏家一筹莫展时,1991年的一次出差旅行让魏应行发现了新的机会。他自带的台湾泡面引起同车旅客的极大兴趣,大家都觉得又好吃又方便。于是,魏应州冷静分析了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发现若是开发出又筋道又好吃的方便面,在大陆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看准后,魏家四兄弟再次振作起来,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 天津顶益还搞了一个上万人的试吃调查。结果牛肉口味的方便面得到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炮走红,并且红遍半边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住这次香山共识营中,“康师傅”由“顶好”清香油、“顶志”蓖麻油、“顶益”方便面等十几家企业,联合组合成了“顶新集团”,并且凝聚出新的企业文化——“国际观、中国情、顶新人”,这种理念后来贯穿了始终,使顶新集团后来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航母企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图为在香山共识营中CPC讲师在宣导顶新集团CIS。</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两天的共识营内容包括“喜相逢”——大家相互认识;“顶新团队”——组成学习小组;“企业长青”——董事长做主旨讲话,进行员工激励与愿景期许;“顶新与我”——激发大家的自主精神;“日新又新”——对未来的展望与要求;“他山之石”——借鉴榜样的力量;“目标方针的研讨与展开”——通过SWAT分析,找出本部门的方策与行动计划;“力行人生”——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沟通与领导”——提升管理层的职场沟通与统御力;“发表会”——培训成果的展示等十个主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图为《顶新月刊》关于共识营的报道,右一是我,背后是集团的LOGO。</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就是董事长魏应州与石滋宜总经理共同签发的1993年CIS企业文化共识营结业证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北京香山共识营回到公司后,集团的几位高层主管分别找我谈话,谈公司未来的发展与愿景,谈目前的管理现状。他们发现和我的沟通很顺畅,说我很能理解公司的意图。不久我被任命为天津顶益公司制造处副处长。这是大陆干部首次担任制造处主管。公司是一个部门一长制。任何部门不设副手,即便是部门副职,上面也不会再派个正职,所以管理上非常直接了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我深入到制造现场后,才发现公司生产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制造处是公司第一大处,员工人数占了全公司的70%以上,可文化程度以初中尚未毕业的人居多,从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再加上前些年国家严打,有些人刑满释放回来后进入公司,常聚在一起比:“你才三年呀,我是五年!”比得并不是学业,而是被关在大西北的年头!就好像谁被关的年头长谁就有了吹嘘的资本。有些人撸起胳膊,露出刺青,什么青龙白虎的,挺吓人。若是有人因为违反劳动纪律被开除,就会成为麻烦事,不是来个坐地炮,就是除名后选个风高月黑之夜,闯进成品仓库拉了一车方便面就走,谁要拦就动横的:“谁让你们把我开了?老子没钱喝西北风去?对不起,老子取点货换钱吃饭,看你们谁敢拦?”弄的保安都不敢言语。有些女工也不老实,下班时穿得臃肿的出厂,被保安拦下,解开棉上衣一查,好家伙一左一右的,左边一溜酱包、右边一溜粉包,像是背着子弹袋。两只袖子里又灌满了面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难怪公司急于要找制造处的主管,红火的市场与难堪的制造现场不成比例,公司很头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上图为我与刚入职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孙凤军在员工联欢会上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在全国生产康师傅方便面仅天津顶益一家,其生产部门有制造处、厂务处、工务处及生管科与品管科。而制造处又包括制面与调理两个科,实行四班三倒连续化生产,每条生产线每班生产5万包方便面,一年的产量约一亿包,销售收入不到两个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正式走马上任的第二天,就深刻感受到了台湾企业等级森严的企业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公司还没有配备标准的办公桌椅。就在前几天,公司找木匠打造了两个木质的大办公桌,是两头沉的那种,很气派。一张给了公司副总,另一张就被制面科长搬到了办公室,两边是原有的小办公桌。我的任命下来后,就进入制造办公室,而且顺手将原来使用的小办公桌也搬了进来。制面科长一看就想跟我换一下:“李处,您用我这个大书桌吧!”我回答:“不用啦!这只书桌就挺好。”他也就不再坚持。我心想自己是“空降部队”,先低调做人比较好开展工作,办公桌是小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安顿下来后,我就到车间去熟悉工作。这时一名下属气喘吁吁的跑来告我:“李处快回办公室!董事长来了,正在发火呢。叫你马上去见他!”我一听心里一沉,怎么我刚刚到职就出状况了?迈进办公室一看,一屋子的下属全低着头挨训,魏董事长见我来了冲着我就开骂:“李处!我请你来是叫你当这些人的部下吗?你能不能领导制造处?如果不能我就换人干!”我一头雾水:“董事长息怒,我今天刚刚到职,正在熟悉情况。”董事长指着制面科长的桌子,又指了一下我的桌子说:“李处!我知道你今天才到位,所以来制造处看你,没想你会屈尊坐到这个地方。你说你是没有能力管呀,还是太有涵养了?李庚翔!你还有没有管理的理念?还懂不懂伦理道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呀,冤枉死人了。我哪里会怵头管理呢?这只是我初来乍到的一种姿态而已,哪成想董事长跟着就过来了。但董事长是具有绝对权威的。他兼着总经理,大权小权都管着。这不是给我一个下马威吗?而且你也不要上纲上线到“伦理道德”的高度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我还是咬牙认下这个错,说:“董事长,我明白了,既然任命我是制造处的主管,我会担起全部的责任,请董事长放心!”这时董事长的脸色才缓和下来,问了我一些问题后,让我陪他在现场转一转,他要亲自给我讲一遍制面的制造工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小时后,我独自回来了,一进办公室,就发现我的所有物品已经全部转移到了制面科长的大办公桌内,而且放在正中的位置。我体会到董事长的苦心,他是在帮我“立威”呀!其实大可不必,其后不久董事长就改变了对我最初的担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图为我任命前在生产部办公室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期间还有一件事令我难忘。有一天,我刚上班,还在车间巡视,就听说研发部的林协理正发脾气呢!好像是制面科的员工惹的祸,陈副理正在解决中。林协理与陈副理都是台籍干部,陈副理还是董事长的小表弟。我因为正在安排生产排程,就顾不上这件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想一会儿功夫,陈副理派人找我,我赶紧上他办公室,一见面他就说:“你们制造处的人太不像话了!”然后又诡异的一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很奇怪他这时笑什么。原来事情是这样的:顶益的厂房从后面看是两层,上面是制面科下面是成品库,隔一道石膏墙,前面是三层办公楼,中间一层是研发部办公室。夜班时工人要上厕所,又不愿意远走,就到送货电梯间,将电梯降到中间,就在电梯里“方便”,然后再升上来,若无其事地走出去。但昨夜的一泡尿透过石膏墙的墙角,渗透到了研发办公室,一早林协理刚进办公室,就见墙角地上一滩黄水,猜到是夜班工人所为,气得不得了,找我我没在,就把陈副理找去了。陈副理一听惹祸了就又把制面科几位科长也叫去了。一进门林协理正在气头上,劈头盖脸的把一拨人全骂了。一位科长还在对付:“协理,这些可能是尿,也可能是泼的水,回头我们调查一下。”听到狡辩协理更来气了,陈副理赶紧认错赔不是。他为了表示恭敬,还蹲下来亲自伸出手指去沾了一下尿,并用舌头添了一下,严肃的说:“协理,确实是尿!”这下林协理没了脾气,事情就算是解决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着陈副理有跟我说、他是用食指沾的尿,而用中指放在嘴里,所以他是假装尝了尿。我不觉得好笑,只是太恶心了!感觉觉得台湾企业职场上的等级观念让一些人的行为荒腔走板。但我下定决心带出一批优秀的制造科长,彻底改变制造现场的现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图为我在制造处的联欢会上与三位科长的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