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

Lynn

<p class="ql-block">疫情降临已近3年之久,打破了我梦想着环游世界的美好愿望。等待着疫情过后,且迟迟无法实现。新闻发布对疫情的20条规定,让我喜出望外的心情,于2022年11月16号怀揣着对桂林的憧憬和渴望,走进这幅大自然的山水画卷中…</p> <p class="ql-block">列车行驶不知疲惫的奔向桂林市,下午2点多我们顺利到达桂林北站。因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出站就核酸检测。天又下着小雨,地界导游阿繁已早早等候在那里。接应我们从上海来的客人。由此深感到的温暖和亲切。</p> <p class="ql-block">天空中迷漫着气雾,把桂林山水笼罩烟雨蒙蒙的细雨中。大巴车里洋溢着激动而开心的气氛,阿繁已早早做好了安排,滔滔不绝的介绍着桂林兴坪的风景,先让我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一下车就被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壮族、苗族、瑶族、侗族、回族、彝族、广西京族、广西水族、还有广西的仡佬族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中惟一以渔业为主的民族。其祖先于明朝年间由越南凃山一带因捕鱼漂海而落居于广西,那里的生活以及的相貌让我们眼见为实。</p> <p class="ql-block">我们第一站就是游览世界溶洞之冠——冠岩溶洞。位于广西雁山区草坪乡,是荣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溶洞之冠”——漓江冠岩景区。是地处漓江最精华地段的“世界最美回乡”——草坪漓江古镇,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观光滑道,是世界上唯一集海、陆、空为一体,依稀可见桂林山水的“四绝”——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融为一体,当真有如“天仙配”,难怪会有“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的佳话,山水兼奇唯冠岩”之说。</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具有千年人文历史的地下溶洞,原名字叫“甘岩”,后来因为它的外形像朝冠,所以更名“冠岩”。这是桂林唯一能在景区内就能尽享桂林山水“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美景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因冠岩溶洞实在是太大,我们乘着观光滑道车。观赏着整个岩洞的卡斯特地貌,地貌独特,景色迷人,溶洞里有奔腾不息的瀑布,有壮观的棕榈树,富有想象中的动物,形态生动而逼真。钟乳石的奇幻异灵之精采,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天空依然还是阴雨蒙蒙的,时忽阴时忽阳的。我们依旧按排着游览的行程,赴阳朔游览“竹筏漓江”,沿着漓江两岸以民间似障的削崖绕坞而行,形成一幅奇特的风景线。“今逢阴雨天,烟云绕万峰”的奇景有如淡墨浑挥,化入天际,沉入水中。</p> <p class="ql-block">阳朔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与雁山区接壤。这次我们游览了人民币的取景地就是在广西桂林阳朔兴坪古镇元宝山,因当地半年没下雨,水位不足有损景色。在元宝山背后,漓水环抱,翠竹环绕,江边的群山、竹林、倒影如青山绿水似如淡墨油画,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人民币背景图中的这位鱼翁老人名叫黄全德,今年94岁。还行走在竹筏上,一直以捕鱼为生,来维持照顾自己病中的老伴。他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人,叼着长长的水烟,吆喝着竹筏头的鱼鹰,迎着夕阳扔出一副巨大的渔网,阳光透过渔网照在老人的身上,一副绝美画面就此呈现。</p> <p class="ql-block">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湛蓝的天空,崎岖蜿蜒的高山,清澈的河水,映衬那撑着长蒿摆渡的渔夫,峰峦倒影、翠竹摇曳、竹排荡漾,形象地将桂林的山水之美刻画到了极点。</p> <p class="ql-block">大巴开进马嶺鼓寨园区时,空气格外的清新静谧,马嶺鼓寨的民族风情映入眼帘,吊脚楼依山而建,侗族古风建筑的点晴之笔吊脚楼依然散发着特有的魅力。</p><p class="ql-block">马嶺鼓寨是史载明朝就被誉为“桂林第一村”,也叫“龙谭古村”,于新世纪整体搬迁到位于“月亮山”风景区山下。是一个世世代代居住在广西的四大少数名族之一的侗族山寨。侗族也是一个保留着原时社会的母亲系氏族习俗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马嶺鼓寨因地势特色山岭分布有如五马回龙之势,故名为“马嶺”。这里空气清新,以幽静的生态环境,秀美的山水景观和原生态田园风光为特色。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矗立在云遮雾罩的峻峭山中。又似飘在蓝天白云中的仙阁琼楼。如诗如画,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马岭鼓寨风情园以五千多年的侗族文化历史为背景,依山而建、纯朴自然,是荔浦市重金打造的一个风情独特的原生态民族古寨景区。</p><p class="ql-block">走进风情园,迎面是一面很大的铜鼓,镀上了一层银色,让人一下子感觉到了这个鼓寨的由来和存在。</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正要走进园区门时,便有“挡门酒”接待客人,再走进去就有侗族民歌来欢迎。我们由侗族阿嫂(结婚之后称“阿嫂”)作讲解导游,让我们了解侗族人的习俗,我们边走边听着:这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原来他们原先居住在很远的山上,后因山上的地质灾害,政府出资让侗民们拆迁安置到这里,让侗民举村搬至马嶺鼓寨吊脚楼里生活。少数老人很不习惯,再次搬回山里住,年轻人基本都已经搬出了生活。</p> <p class="ql-block">女人结了婚的都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头顶都要佩戴一个“结婚证”——一把银梳。结婚之后有一个可爱的称呼——阿嫂,这个称呼男女老少均可呼之。</p><p class="ql-block">结婚一年之内,阿哥必须要让阿妹肚子大起来,否则将被阿妹退婚。哈!这与我们汉族的传统文化截然不同哦!</p> <p class="ql-block">结婚时,阿哥将家里备好的肉呀菜呀,生活用品等,用担挑挑到阿妹家。他们没有迎亲车队,一群阿哥们挑着担子,一个跟着一个排着长长的队伍悠悠然地走到阿妹家。这是他们的风俗,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哦!,他们原始最初走的是山路,后来也修建了公路,但这个习俗依然还是传承着那么的美好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在侗族节日中,侗年为侗族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像汉族过春节一样热热闹闹。每年农历六月六是侗族一年一度的佳节,又称“尝新节”“天贶节”,杀猪宰牛,家家户户包粽子,有点像汉族的“端午节”。但是,对于侗家人来说“六月六”是一个相当隆重的节日,仅次于过年,算是芒种过后的“半年总结”,节日期间还会有踩歌堂、侗戏演出、斗牛比赛、芦笙表演等活动,整个寨子一片欢腾,沉浸在节日的气氛当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部分侗寨,这一天是青年男女订婚的日子,也是坐家的新娘去夫家团聚的日子。一年之中,侗家人只选择两个时间结婚,一个就是新年和另一个就是六月六。同时,各地方还会有精彩纷呈的地方民俗活动:肇兴的魅力歌舞表演,踩歌堂等活动;岩洞一带独特的对歌比赛、斗牛比赛,体育竞技比赛等;茅贡是“侗戏的发源地”,在茅贡一带则会有侗戏演出,只有在春节才能看到的侗戏,此时难得能观赏侗戏的韵味;而有些村寨则会有热闹的芦笙表演,整个寨子一片欢腾,沉浸在节日的气氛当中。</p> <p class="ql-block">不宽的道路铺着青石板,踏着青石板路走进了接待游客的房子。这个房子具有侗族村寨的特色,房子简单而纯粹,侗族阿嫂给我们表演了用银梳子刮痧的方法;讲述了用银对身体的益处;参观了他们怎么用把银块熔炼成白银薄片;银条或银丝;用火淬炼再通过精细打磨与水洗抛光,还必须经过工具压、寥、刻、搂,刻制出栩栩如生的精美图案。感受着侗族人民的银匠精湛的工艺,感受侗族人的风土人情及民族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电影《刘三姐》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今天我们就来到了这里,片中阿牛哥与刘三姐对歌、抛绣球、定情终身的一场戏就是在树下拍摄的。 这棵大榕树见证了他俩生死不渝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你看那青峰倒影,烟波浩渺,小桥流水,古木参天……悠悠漓江之上,清脆的歌声撕开了山野的宁静,如百灵鸣叫,婉转动听。不见其人先闻其声,顺着漓江之水,神仙般“脚踩葡萄藤,手持青竹竿”的女子由远及近,出现在一幅“水墨画卷”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刘三姐,她生于唐朝中宗年代,真名叫刘三妹,是广西(中国南部)壮族人,活跃在广西柳江流域,是个优秀的民歌手。她有着出口成歌的本领。三妹不但歌唱的好,人长的也非常漂亮,天生丽质又聪明,什么活都不用学,一看就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站在悠悠葱葱的山水倒映之间,仿佛看到了《刘三姐》的身影,耳边响起:</span>江岸青山如黛、林木葱茏,江水清澈透亮、碧波荡漾,远远的听到了:“鸭子水面打筋斗,大船水面起高楼”,“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如歌如诗的画面,让我美醉了。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成群的鱼儿欢快地穿梭,江岸的凤尾竹随风摇曳。一行行白鹭不时悠然飞起。在江面上静静划过……。</p> <p class="ql-block">已临近中午,阿繁特意给我们安排在月亮山下吃饭。大家心高气扬很有满足感。月亮山是阳朔境内的奇景,它在高田乡凤楼村边,高达380多米。因为山顶是有一个贯穿的大洞,好像一轮皓月,高而明亮,所以人们叫它明月峰,俗称月亮山。</p><p class="ql-block">1972年,据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夫妇登上月亮山,赞叹“上帝经阳朔太多了”,为月亮山添上完美一笔。有民谣曰“西边月亮挂山头,东边猛虎追九牛。鸭子饮水不抬头,古医采药上山头。村边现出狮子头,玉女梳妆在田头。邀月赏景喜心头,黑岩美景乐悠悠。”</p> <p class="ql-block">山头上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拱,两面贯通,远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挂。从不同的角度变换观看,此洞形状也不断变化。如果是开着车赏月山,那个石拱的形状会从弯弯的上弦月,逐渐变成半月、圆月 ,继而又变成下弦月,十分奇妙。月亮山也算得上阳朔县一大奇观了。</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又去乘船,游览漓江风光,只是下午四点多了,天气还算帮忙。我们都站在船头,眺望着远方的群山,只见舟行云流,感受着“船上青山顶上行”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晚,有点儿遗憾,不能像晴空万里那样的感觉,两岸奇峰倒影,碧水蓝天,让人感觉“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但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疫情影响能来到这里已经是很不易了!</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阴还是晴,不管是雨还是雪,抓紧时间去感受这个群山环抱依水相连的绝美之境。感觉到人在画中游,奇峰夹岸,碧水萦回。漓江像一条清稠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幻想着牧童悠歌,渔翁闲钓、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的诗情画意,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泼墨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后又观赏与美国拉斯维加斯媲美的超大型全景演出“山水间”和“梦幻漓江”,采用芭蕾与杂技完美结合的表演形式,其宏达的场面,磅礴的气势,现代化的灯光、音响立体而玄妙。特殊翻场舞台及立体场景的创新使整体演出交替变换出多种令人目眩的桂林舞台仙境。这里分享一段特别节目,“摩托车队”环球表演,很精彩车技过硬,赢得观众的喝彩。</p> <p class="ql-block">聚龙潭在大榕树和月亮山之间,是阳朔境内唯一可兼水陆游览的溶洞,洞内移步换景,40多个景致,令人目不暇接,仿佛在水晶龙宫遨游。</p> <p class="ql-block">瑶山古寨是一个保存瑶族原始生态文化,,是一个具有久远历史的村部落,风俗独特仍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和原始粗犷的民族遗风,被誉为“原始社会遗存的活化石”,他们的男人的白裤瑶也被人类学家称为“东方印第安人。</p> <p class="ql-block">瑶山古寨是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自然村寨保存完好,瑶族民俗民风在这里有衣展,姑娘穿的叫两片瑶,据说是最有名的女性服饰特色。白瑶族妇女不遮双乳,是因为这个民族一直都是母系氏族,女性承担了生殖繁衍劳作统领族人的大任,而乳房作为繁殖必须,外露则被视为一种生殖崇拜。</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桂林的最后一天的早餐,在桂林好景不长,因疫情象鼻山公园关闭,我们带着失望而十分依恋着想看一眼象鼻山模样,因而就给我们在马路旁远距离的眺望一下。</p><p class="ql-block">象鼻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 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弯如满月,穿透山体,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p> <p class="ql-block">桂林日月双塔号称世界第一铜塔,是桂林旅游的一个绝美夜景观赏地。日月双塔是中国名塔,是在唐代佛塔基础上于2001年重建的。是中国第一家以“儒释道之和”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科技、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其中日塔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铜制佛塔、世界上最高水中电梯塔、世界上最高铜制建筑物。双塔之间以湖底18米的水下通道相连接,游客可以乘电梯登上日塔,一览桂林市区美丽的城市风光。“上天入地、水下穿行,电梯登塔、有益身心”,这种独特的游览方式,可谓桂林第一游,其游览经历将会使游客终身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