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濑溪河(二)

妖舞婍衫

由于篇幅限制,每期刊发的照片只能在100张以内,迫不得已忍痛将全篇分割为三个章节:<br> 1.《溯源濑溪河一》------(胡市——官渡)<br> 2.《溯源濑溪河二》------(官渡——牛滩——福集)<br> 3.《溯源濑溪河三》------(福集——喻寺——方洞)<br><br> 书接上回、言归正传。<div> 下穿濑溪河官渡大桥,继续逆流而上。</div> 滴水岩提灌站 大湾沱 岸边小庙:<div> 守望着濑溪河,寄托着当地民众祈福平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div> 大湾沱:<div> 濑溪河在这里掉了个头,直来直去的折身返转。</div> 制作红苕粉后清洗用具:<div> 红苕 (Ipomoea batatas),又名红薯、番薯,蕃薯,北方又称:地瓜。</div><div> 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粮食危机的年代,得到大面积推广,现在大部分作为饲料;当地有将剩余的红苕加工、制作,转化成“淀粉”、"粉条"的传统习惯。</div><div><br></div> <div>种植“车前草”:<br></div> 乍一看,以为是栽菜,其实是种药。<div><div><br></div></div> 这种溪沟(岔河),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想方设法跨越过去;如若不然,就得绕行很远的路。 落旗滩:<div> 当地农民,李德生(68岁)。</div> 落旗滩曾经的渡口:<div> 为了安全起见,在有条件的集中、连片居住地,实行“渡改桥”,其余渡口一律取缔。<br><div> 在泸县,有“二十四个望娘滩”的传说,不知这落旗滩又有何趣闻、故事?</div></div> 小石磊:<br> 从落旗滩开始,河岸越来越窄,到小石磊河道逐渐陡峭、变为峡谷。 猫老壳提灌站 曾经的打渔船,同时兼作往来两岸方便运载东西的渡船,静静地闲置在河边,飘满了落叶。 正是这一段无法通行的道路,阻隔了人类的打扰,反而成为野生动物宁静的乐园,白鹤、野鸭成群结队。<br> 大石磊:<div> 堆积着大量从山上滚落的巨石,要翻越这重重阻隔,必须在大石头之间爬上爬下、突出重围,危险异常。能过此险关者寥寥无几。<br><div><br></div></div> 大石磊是濑溪河上的一处自然石滩,经过千百年来河水的冲刷,河滩石已经圆滑、没有了棱角,只留下弧形光滑、凹凸匀称的表面。<div><div> 人们利用石滩上、下游的自然落差,修建了水力发电站,河水经“人工修建的导流渠”流入发电厂房,滩面上流水就很少了。特别是枯水期,河滩完全裸露出来,形成一处自然景观。</div></div> 大石磊:龙马潭区金龙镇塘坡村与泸县牛滩镇营山村的分界线。 大石磊桥头,立一石碑:《濑溪河翘嘴鲌蒙古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div><div> 范围包括:方洞镇接滩---福集镇万田---牛滩镇小石磊。</div><div> 翘嘴鲌、蒙古鲌,奇怪的名字?不知所云,回来赶紧上网查找资料,科普一下,原来是两种分布甚广的鱼类。<br></div><div><br></div></div> 路边两根竖立的石柱:<div> 旗杆石(灯杆石),此处曾经应该有座寺庙。</div> 田间两个老乡忙碌着,不知干啥?出于好奇打听打听。回答是:“收藤藤菜种”。<div> 藤藤菜,对于我们来说太熟悉,每年热天那一季,家家户户几乎每一顿饭都有藤藤菜,价廉物美又下饭。但是藤藤菜留种,还是第一次看见。</div> 藤藤菜: 蕹菜(拉丁文名:Ipomoea aquaticaForsk),别称空心菜、通菜蓊、蓊菜、藤藤菜、通菜,是番薯属光萼组植物。<br> 该种原产东亚地区,现已作为一种蔬菜广泛栽培,或有时逸为野生状态。中国中部及南部的福建、广西、贵州、江苏、四川、广东等省常见栽培,北方比较少,宜生长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多湿的地方,不耐寒,遇霜冻茎、叶枯死。<div> 藤藤菜留种:</div><div> 1.收集、整理后捆扎。</div><div> 2.一捆一捆堆码于地窖。</div><div> 3.上层用稻草保温、窖口覆盖泥土。<br><div> </div></div> 挖地窖。 蓉遵高速(G4215)濑溪河大桥 河边废弃的砖瓦窑 牛滩镇:八甲村。<div><div><br></div></div> 濑溪河上又一条支流(岔河) <div>村民移栽车前草:</div> 车前草:中药名。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 Willd.。<div> 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泻的功效。不仅可药用,还可食用,深受人们喜爱。</div> 鸭儿滩大桥 鸭儿滩水电站:<div> 一般情况,有滩的地方河道就会有落差,适合建设水电站,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水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提供人们生产、生活的的用电能力。</div><div>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小水利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div> 电站拦河坝 这大石头的背面已经无路可走了。<div> 好不容易在右侧面,踩着齐腰深的草丛、灌木攀登到山顶。</div> 山顶之上豁然开朗,极目远眺, 濑溪河在此呈现出一个“S”形状的连续转弯,两岸山高林密。<div> 隐藏在大"弯拐"中成百上千的野鸭子,还有其他叫不上名的水鸟,夕阳西下的余晖中,怡然自得,觅食、嬉戏、翱翔。<div> 忽然明白“ 鸭儿滩”确实名不虚传。</div><div> 只可惜,距离太远,只能影影绰绰、朦朦胧胧。</div></div> 今天的既定目标是牛摊,按照“两步路”轨迹地图显示,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程。<br> 只能匆匆上路,继续往前赶。<div> 沿离河岸最近的山脊线,前方的路逐渐窄小,越走越荒,一路搜寻疑似路的痕迹,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赶,直到走投无路。</div><div> 四处找寻以前小路的痕迹均告失败,已经置身于四面八方都是一人多深的灌木、杂草丛中间,进退两难。</div><div> 眼看日落的余晖离地平线越来越近。</div><div> 没有后退可言,按照大概的方向,只能一个劲的往前冲、冲、冲。</div><div> (由于忙于赶路,没能留下此处的照片。)<br></div> 没有过不去的坎。<div> 这一、两公里的路程,耗费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赶在日落之前冲了出来,翻过山脊,前面就是一马平川的先坝。</div><div> 不由得大步流星,一路狂奔。</div><div> 先坝到牛滩就近在咫尺了。</div> 加工、制作”红薯粉“的家庭作坊 泸县牛滩镇 牛滩镇:<div> 牛滩镇是泸州市北大门,位于泸县西南部。<div> 清代成集,以地临河滩,滩岸小山形似牛得名。<br></div></div> 牛滩的早晨:<div> 天未亮便开始开门迎客。</div> 场镇周边的赖溪河段进行了一番整治,水边修建了一条几公里长的休闲步行道。 曾经的打渔船、渔网,现在成了赖溪河上打捞水白菜等水生植物、以及垃圾等漂浮物的专用设备(工具)。经常对水面进行清理。 水上运动训练场地 步行道上不时有跑步、晨炼的人。 河边的休闲步行道很快就走到了尽头。<div> 前面的河滩地,当地农民为了栽菜、种庄稼,各自为政,把原来的小路挖断;砍伐树枝设置篱笆围栏等障碍,一道道的关卡阻止人们通行。</div> 绕过重重难关,前面河湾中的石滩上,栖息着许多白鹭,三五成群自由翱翔。 秋天未曾收获的果实成为鸟儿门的食物。 横江村:泸州市牛滩白鹤林生态自然保护区。<div> 上个世纪, 泸州市曾经热门的景点之一,类似于今天的网红打卡地。<br><div> 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泸州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批准成立了“泸州市牛滩白鹤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br></div><div> 据传:白鹤林的白鹭栖息、繁衍有上百年历史:</div><div><div> 多年来,当地村民与白鹭和谐相处,三面环水、翠竹森森的环境,上万只白鹭四季常在,筑巢、产卵、生息、繁衍,与人为伴,热闹非凡,形成一道非常壮观的风景。</div><div> 时过境迁,白鹤林依旧在,难觅当年白鹭飞。</div><div><br></div><div> 昔人已叹白鹭去,此地空余白鹤林。<br> 白鹭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br></div></div></div><div> </div><div> 白鹭毅然决然舍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老巢,一去不复返?人们百思不得其解。</div><div> 目前,我们的知识及认知能力,尚且无法解释这种自然现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白鹭找到了它自己觉得更加适合的家园,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选择。</div><div> 祈祷吧!一切随缘。</div><div> “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意义,人们应该充分尊重宇宙万物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世间万物的爱和生命都值得让人类敬畏。<br></div> 昔日:高朋满座。 如今:门可罗雀。 <div>牛滩镇:天全村<br></div> 隔江相望:曾经“百鸟朝凤”的白鹭栖息、繁衍的竹林。 从前的老公路桥(与乡道Y244相通),由于从前的建设标准与承载能力限制,现在车辆禁止通行。 宋滩: 二郎滩水电站 直滩大桥 犹如惊鸿一瞥的高铁呼啸而过。 <div>肖河坝(河坝头):</div><div> 在高铁大桥下远远望去,前方绿油油、类似甘蔗的植物挡住了去路,从河边一直延伸到上面的村庄,几百上千亩,一眼望不到边。<br></div><div> 水边根本无法通行;走上面村庄,又会绕很远的路程。<br> 看来,只能穿越这片庄稼地。</div><div> 刚开始还比较好走,越往里钻越密集,最后是密不透风,根本无法通行;锯齿状的叶子非常锋利,加上带绒毛的灰尘,弄在身上刺痛、奇痒难忍。<br> 后悔、抱怨,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武装自己。</div><div> 用随身携带的魔术头巾套在脸上,蒙住口、鼻;戴上帽子外加冲锋衣的防风帽一起套上,只露两只眼睛在外面;手上戴着手套,全副武装往里钻。<br></div><div><br></div><div> 事后,通过手机微信识别,得知这种植物叫:斑茅</div><div> 斑茅------多年生高大丛生草本;秆粗壮,高2-4(-6)米,直径1-2厘米,具多数节;叶鞘长于其节间,基部或上部边缘和鞘口具柔毛,边缘锯齿状粗糙。嫩叶可供牛马的饲料。</div> 铁路桥(隆昌——泸州的铁路) 铁路桥下,铁路工段用铁丝网的围栏围出一个工作区域,下面预埋电气线路指示桩标识,标写着:宜宾供电段。<br> 泸县玉蟾街道白龙塔村:<div> 泸县县城污水处理厂赖溪河滩涂区生态湿地建设。<br></div> 至今仍在使用、为数不多的石拱桥。 隔江相望:对岸应该是曾经的泸县水泥厂、发电厂的位置。<div> 这是泸县上个世纪工业化的象征,曾经在这里集中了水泥厂、发电厂、丝绸厂、化肥厂等工矿企业。</div> <div><br></div><div>未完待续。<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