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 傲视天下——我揭开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秘密

大槐树人作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借用当代女作家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开篇的过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时候,我们的车从大同返回太谷,路过应县之前还是被艾教授的那句“应县的净土寺值得一看”的召唤下,临时决定去看看净土寺的九眼藻井。所以在应县口下了高速后,直接奔向应县木塔旁边的天宫楼阁“净土寺”。本来计划里是没有应县一程的。所以来应县看木塔这是第三次了:头一次是1995年春节之后202师的几个山西籍发小相约去的。正月十五去怀仁小珍家转“旺火”,看看塞北的正月十五闹花灯转旺火的特色风情。次日热情的王建华同学安排了“谁愿意去看看应县木塔?” 。当时的怀仁天寒地冻,响应的人也不多,还是从大同左云赶来的白卫东和我们一家三口去了,儿子一路小跑冲在前头,登楼的人极少。也就是那次我有幸登上了雄伟的“应县木塔”……如果你没有亲自盖过房子,也不会有这样强烈地感受,我那时正好盖过2间平房,竟然用四轮拖拉机拉了54趟的建筑材料……眼前的木塔有67.31米高,23层楼房那么高大的纯木塔,那要耗费多少的木材呀……! 头一次登临这这九层高的巨塔,一层的巨佛黑乎乎地,越往上走越发地亮堂,而且上面的风很大,楼的外面不时有小黑麻燕子成群起舞地飞过。记得每层都有塑像,登上最高一层向县城望去,都是一、二层的小楼房,显得木塔是那样地高耸突兀、楼下的行人是那么地渺小…… ; 第二次来是和同学从“内蒙行” 回来,从北岳恒山下来游览“应县木塔”。这次已经禁止游客🚫 登塔了,所以,上次有幸登上世界名塔,倍感三生有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一个景区、一处名胜的游览的多次前往,每次的感受却有所不同,后面的游览可能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领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烟稀少、光秃秃的应县县城,为何会有一座世界上最高、最大,唯一的千年木塔,而且还是“佛宫寺释迦塔”呢?难不成这里(附近)有佛宫名称?总要有个合理的解释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桑干河旁的应县古称“应州”。别看,一般人只知道的应县木塔,其他的不甚了解。其实,应县自古以来就是大名鼎鼎、人杰地灵的宝地,同时古应州属于北魏京機要地,和平城大同的地位一样重要,对塞北的北方强国契丹“辽”在历史中的记述不多,也许屈辱不堪长达200余年,成为让中原人不愿提及地伤疤的缘故吧……</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追寻应县名称的由来也很有意思,“应”有“当”的意思,还有“答应,许诺应承”的意思。应县自古就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的美誉。应县历史上出过6位皇帝、4位皇后、5位宰相,以及无数的将才。在辽国历史上就有“为何皇后总是应县萧家人的感叹”(一门出三后、四代列十王),当然还有抗疫院士高福也是应县人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小木作的绝唱的净土寺出来没几步就到了应县木塔。今天的应县木塔景区对疫情防控管理是异常地严格:前后共有三道查验核酸绿码和行程码的程序,无论怎样麻烦,能又一次目睹巨塔,领略一下应县木塔大木作的绝唱。心无旁骛的游览和拍照、拍视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俗称的应县木塔的全称应该是“佛宫寺释迦塔”。我们看过的许多古建筑都没有留下准确的始建年代等资料,是害怕后人还要不停地去“考古”,但是应县木塔的建造年代不存在争议 ,它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056年,到2022年7月已有966年的历史,还有34年它就年满千岁了。这座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大的纯木结构的阁楼式建筑上除了有两枚佛祖佛牙舍利以及三位萧皇后的壁画外,还有明成祖朱棣造访时提写的“竣极神工”匾额,另有明成宗题写的“天下奇观”等等巨额赞誉的牌匾 ,应县木塔就像是一位身上挂满军功章的一位统帅……傲世天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梁思成看见应县木塔一样时惊艳到:“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这位中国古建学巨臂,不由得发出了:“不见此塔 ,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简直就是中国木构的天花板”,54种斗拱成就了中国斗拱的博物馆,以至于到了21世纪屹立千年不倒的应县木塔在经历风雨雷电以及战争的摧残而略有倾斜,但经过几十年的权威建筑专家门论证,至今都无法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修缮方案。足见,当时没有留下建造大师们姓名的世纪之作,到了现在也很难突破老祖宗的技术难度而成为“千古绝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千年前的契丹辽国有着辽阔的疆域:从库页岛到新疆阿勒泰贝加尔湖以及大半个中国富甲天下,强盛的大辽 国力雄厚,这气魄建造出这旷世杰作而大放异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对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秘密成因的研究颇多,但是,鄙人觉得除了建造工艺高超、巧夺天工、用料考究等等这些人为因素外,必须有神助,据我的发现,木塔最大的可能秘密在于:山西应县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封地,有了托塔天王托着,你想,它怎可能倒呢?![偷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县人,有担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