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第一城 张金球 图/文

张金球

<p class="ql-block"> 明中都皇故城</p><p class="ql-block">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后,于次年9月下诏,在家乡建中都城,城址选在凤凰山之阳,凤阳也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为营建中都城,朱元璋征集全国名材和能工巧匠、军士、民夫等近百万人齐聚凤阳。到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下诏“罢中都役作”,中都沦为陪都直至弃用。此后的600多年间,地面建筑虽已遭严重破坏,但地基尚存。因罢建以后未曾改建,所以明中都遗址是一座完整的都城遗址。至今仍保留着规模较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建筑遗存和精美雕刻等。明中都占地面积382.30公顷,其皇城遗址比北京故宫还大12万多平方米,作为明初规划和经营的明代第一座都城,明《中都志》称它“规制之盛,实冠天下”。布局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原则,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宫殿分列。皇城墙体及建筑构件镶嵌白玉石雕及砖雕,刻工精细,深度3至5厘米,形象优美生动。明中都是中国古代最豪华富丽的都城建筑之一,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宫殿布局上,成为南京和北京故宫建设的蓝本。</p><p class="ql-block"> 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 明中都皇故城雪霁</p> <p class="ql-block">  来自全国的知名考古领域专家、微博历史达人、国际友人、中央驻皖和省内主流媒体和考古专业学生等汇聚凤阳,开启“探秘明中都“之旅”。</p> <p class="ql-block"> 午门</p><p class="ql-block"> 明中都城午门为明中都宫城正南门,城台呈“凹”字形,东西总长142.4米,外侧南北长89米,中部南北进深41.5米。午门城门为“明三暗五”式结构,城台正中开门三券,东西两翼各开一个掖门。明中都午门城台下部用白玉石做须弥座,城门内外须弥座石刻内容丰富、雕琢精美,是我国建筑史上极具价值的艺术瑰宝。南京明故宫午门的券门继承了凤阳明中都午门的规制,券门上方仍为圆弧形状,而北京故宫午门券门上方改为内圆外方,其须弥座也多为素面。</p> <p class="ql-block"> 午门</p> <p class="ql-block"> 午门夜色</p> <p class="ql-block"> 东华门</p><p class="ql-block"> 东华门为明中都宫城东门,建于洪武初年。文革时期遭到严重拆毁,现仅存门洞两侧夯土墩台和部分残存的基础。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基本相同。城台南北长71米,东西进深36.6米。城台正中部设门三券,中门洞宽4.5米,两侧门洞宽4.2米,马道设于城台南侧。</p> <p class="ql-block"> 修复后的西华门</p> <p class="ql-block"> 东北角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东南角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 西北角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 西南角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 明中都城石刻</p><p class="ql-block"> 明中都城遗址上保留下来的石刻,是中国古代都城中现存的最珍贵、最精美文物,也是整个明中都遗址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其用料多为白玉石、青灰色石制作,石料均采自凤阳本地。最精美的要数须弥座束腰、圭角。</p><p class="ql-block">皇故城午门凹字型台基和券门内白玉须弥座上的浮雕图案造型主要有龙凤、麒麟、梅花鹿、狮子、云朵、方胜、万字、花卉等。明中都石刻深度3至5厘米,线条有力、大方匀称、千姿百态、变化无端,形态逼真、神韵有佳、种类繁多、精美生动。代表了元末明初中国石刻的最高水平,具有开国之初的霸气。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建设史上最为奢侈豪华,每块都堪称“国宝”。</p> <p class="ql-block"> 午门券门内的云凤纹石刻</p> <p class="ql-block"> 午门券门内的龙凤纹石刻</p> <p class="ql-block">午门券门外须弥座凤凰追麒麟纹石刻</p> <p class="ql-block">午门券门外须弥座山景梅花鹿纹石刻</p> <p class="ql-block">午门券门外须弥座双狮耍绣球纹石刻</p> <p class="ql-block"> 午门券门外须弥座云凤纹石刻</p> <p class="ql-block"> 明中都城墙上字砖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中都城墙上的砖是有字的,这是朱元璋的英明之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责任制。当时的城砖是由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5省的府、州、县和军队卫、所等部门分别负责烧制,为了确保砖的质量,就在城砖上留有铭文。要求各地生产的城墙砖上烧制出府、州、县,还有烧砖窑匠的名字,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第一次不合格要退回重烧,第二次检查再不合格就要杀头。这样确保了城砖的质量,这也是明中都城墙600多年不倒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城墙字砖</p> <p class="ql-block"> 城墙字砖</p> <p class="ql-block"> 西华门券门内字砖</p> <p class="ql-block"> 中都城出土的蟠龙石础</p><p class="ql-block"> 蟠龙石础出土于明中都皇故城西北处,石础槽内直径1.2米,内高0.23米,重达22.2吨。础面雕饰翔云纹图案,石础上有精雕蟠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金銮殿盘龙石础。现藏于凤阳县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蟠龙石础</p> <p class="ql-block"> 位于西华门南侧的马道</p> <p class="ql-block"> 西华门北段城墙</p> <p class="ql-block"> 遗存在中都城北侧的石础</p> <p class="ql-block"> 午门西侧的雪后城墙</p> <p class="ql-block"> 晨雾中的午门西侧城墙</p> <p class="ql-block"> 午门西侧的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 西华门外北段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  揭开明中都神秘面纱的人—王剑英</p><p class="ql-block"> 王剑英,江苏太仓人,是我国史学界享有盛誉历史地理学家、明清史专家。</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在凤阳“五.七”干校期间,发现大明中都遗址。逆境中探寻、考据、勘绘数载,完成学术力作《明中都》,翔实记录了大明中都的历史文化信息。</p><p class="ql-block"> 为铭记先生对大明中都遗址拯救和保护作出的巨大贡献,2019年,在中都城遗址公园为其立一尊雕像。</p> <p class="ql-block"> 明中都附属建筑</p> <p class="ql-block">  明中都鼓楼是中国最大的鼓楼,与钟楼对称的分列在中轴线东西两侧,相距6华里遥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复建后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  复建后的大明楼与复建后的洪武门南北相印,均位于中都城中轴线南段。</p> <p class="ql-block"> 复建后的洪武门。</p> <p class="ql-block">  2017年,明中都皇故城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安徽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延续了600多年的文化遗产正式列为“国宝”,使之成为凤阳的城市之魂。对提升凤阳的城市品位、对珍贵文物的保护、对文化遗产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明中都皇故城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 明中都皇故城LOGO</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 </p><p class="ql-block"> 张金球,凤阳县枣巷镇人,教育工作者,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获国际影艺联盟、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举办的国际摄影艺术展银奖和美国摄影学会授予的奖牌。多幅在国际、国内各级影赛中获奖作品分别在北京、上海、合肥、滁州等地展出。国际摄影艺术展银奖获奖作品被记入安徽省2016摄影界十件大事。承担拍摄反映凤阳悠久历史的画册《历史的穿越》和《明中都大观》配图。多次参与或承担凤阳等重大活动拍摄。有数百幅新闻图片和摄影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站等媒体刊发。微信同号:180198823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