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级台阶上

龙飞凤舞

<p class="ql-block">  先把视线投向石阶,曾被人们踩得光滑锃亮,冷清多年,已显出几分生涩了。石缝间的蕨草和烂布猪菜野蛮生长,昭示着人气早已远去。那扇厚实沉重的木门,业已腐朽破败,再也听不到生命气息的开启和闭合的声音。如果把古旧的木门推开,拂去飘浮的尘埃,就能看到排列整齐的青砖台阶,左右三折而上,还有那青瓦铺顶和廊柱支撑的走廊,尽管整个走廊几乎坍塌,仍然可感受到当年的雅致和江南的婉约。</p>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与内容无关</font></h5>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跑爬这些台阶好些年。</p> 这是一所学校,先前叫武师附小,现叫东方红。追溯再向前便是庙宇,尊作关帝庙。由于地势约高于武冈古城,人们习惯叫它高庙。我家离学校不远,听到上课铃声敲响,就从这石阶往上冲;一定是跑得气喘吁吁的,一边跑还一边数台阶,一直数到七十二级;还能赶到不迟到。<br>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与内容无关</font></h5> <p class="ql-block">  七十二是个玄乎的数字。《史记•封禅书》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周易》中的八个单卦和六十四复卦,重新排列组合,形成十进制的自然数从一至七十二。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孔子有弟子七十二贤人;《水浒传》一百零八将里有地煞星七十二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划分成七十二候。这个曾是庙宇的武师附小,七十二数字,是有其深刻寓意让你悟道的。</p>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与内容无关</font></h5> 上了七十二级台阶,穿越过堂,是长长的一横排教室,且伴有走廊。驻足走廊上,可选左右走向,也可向前。左右两个走向步行一段走廊,要下坡,依然是走廊,有庞大的木质建筑大厅,也有教室建筑群。要是往前走,小步几级台阶,就是一个方形大坪。大坪全是用一拃见方的青砖铺设。我那时上学,有些青砖已经破裂,踩出了些岁月的痕迹。再往前走,也要上台阶,就是大礼堂了。听老人说,这里曾经立了很多菩萨,有丈多高,让人敬畏。我上学那时,菩萨早已荡然无存。但两三个学生才能抱住的圆柱还在。庙宇的基本结构还在。庙宇很空很大,屋顶立了很高。曾经可能是菩萨和香案的地方,已更改为学校的活动舞台。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与内容无关</font></h5> 与大礼堂毗邻,有一栋两层楼的教室,顶是黛瓦,墙是青砖,那楼梯是木制的,踩上去能发出很有温度的脚步声。这栋楼,做了四间教室。朗朗读书声,从这教室发出,在空旷的大礼堂回旋出圆润来,然后向学校四周飘散。如果是清新的早晨,对面高大的樟树上会有鸟儿作出快乐的回应。读书的心情顿时就特别好,下课后就随性而愉悦地满学校疯跑。那是一个自然生命体的恣意挥洒。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与内容无关</font></h5> <p class="ql-block">  这栋二层楼的教室后面,仍是一个大坪,再是青砖教室。如果往左侧下坡,便见一方形大坪做了篮球场。如果往右边走,可见一个长方形大坪,做了体育跑道。上体育课时,同学们都在那里训练。要是下课,男生打球或女生跳橡皮筋,也在那里摆开阵势。跳唱“小小皮球小小篮,马兰开花二十一”的女生们,头上的羊角辫乱颤,渲染出生命的美好。</p>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与内容无关</font></h5> <p class="ql-block">  要完整地描述学校,是力所不及的,但学校办公室那地界不得不说。那是正屋,有前厅,厅前有休闲小坪。两边有房屋,小格局像一把太师椅。那时是很讲究风水的。休闲小坪种了很多花草,以兰花和美人蕉居多。坪上还有鼓形石凳和圆形石桌,如果坐上去,可以摆出几分优雅的姿势来,或可品咂阴阳和谐的儒学文化。最值得称道的是左右两棵桂花树,明显地有了些年月,且四季花开。这树也叫四季桂,分雌雄,树杆要两三个学生才能抱住。主杆上常年湿漉,寄生了绿幽幽的青苔和点缀似的碎花。几乎全年,这里总是飘浮淡淡桂花香气,让人神清气爽,也赋予了学子几许风雅。</p>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与内容无关</font></h5> <p class="ql-block">  学校左侧大坪上,还有一排粗实的槐花树,站在教室二楼前的走廊木栏杆边,是观赏槐花的最直接视线。每到了阳历四五月间,潮湿的春风才掠过,那白色的槐花就开得很是热闹。风儿一吹,花瓣摇落一地,也铺设了一地诗意。槐花的清香长久地把学校渗透,让你咂模出了淡淡的甜意,还有春天的清爽。</p>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与内容无关</font></h5> 许多年过去,那花香还在我心中萦绕,那学校的建筑特色,更是让我念想。那时整个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有走廊连接,下雨天你若是穿了布鞋,湿不了脚。那建筑布局,是典型的南方婉约,像打湿的唐诗宋词,沾了湿漉漉的人文意境。那格局,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景中有景,错落有致,行走其间,常恍惚有古人从走廊飘逸而去,或在夜里把酒邀月,也抚出悠悠的琴声来。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与内容无关</font></h5> 这回,怀揣了重温的心念,重回这所学校,看到建筑格局已面目全非。都是现代建筑。曾经的走廊没了,曲径通幽也不复存在。曾经的一把抱不住圆柱的大礼堂没了。曾经粗实的槐树再也不见。两棵标志性的桂花树也不知何时走向生命的终结。新的建筑格局,是复制的,批量的,工业化的钢筋水泥建构。簇新倒是簇新,可我没品出一点美感来,倒觉得现代野蛮把古代文明撕开了一个大伤口。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与内容无关</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