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佛道之争的一枚棋子(2022/12/4)<br>白蛇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据说,在峨眉山中有一条千年修炼的白蛇,有一天它耐不住寂寞便幻化成一个女子下山到了红尘之中,她起名叫白素贞,还带条青蛇作为丫鬟。在西湖边,她们遇到了给父母扫墓的许仙,她被貌似潘安的许仙吸引住了,就通过借伞还伞手段,和许仙成了亲。成亲后她们相亲相爱。他们在镇江开了一个药铺,悬壶济世。但当时镇江金山寺有一得道高僧法海发现白素贞是条白蛇,就千方百计阻止她们的婚姻。他利用端午节机会唆使许仙让白素贞喝下雄黄酒,结果白素贞显出原形,把许仙吓死了。白素贞为救许仙冒死到昆仑山盗取灵芝,南极仙翁感于白素贞对爱情的忠贞,就让他取回了灵芝草,救活了许仙。法海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利用许仙上香的机会把许仙扣了下来,逼迫许仙出家。白素贞到金山寺寻找许仙,和老法海大战一场,水漫金山。<br>后来,老法海借助佛家神器紫金钵罩住白蛇,把她压在了雷峰塔下。<br>在这个故事中有几种寓意。<br>第一,人妖(仙)结合,这是中国传说中常有的,牛郎织女、七仙女和董永、董延昌和三圣母、……他们最终的结果都不好,因为人(妖)仙是不能结合的。他们遇到的都是棒打鸳鸯。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三圣母被压在华山之下(雷峰塔下的白素贞不是唯一)。<br>第二,爱情和枷锁。白素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幸福,但传统势力是不允许越轨的所谓爱情的,当爱情和传统伦理、规矩发生冲突的时候,必然遭到传统势力的强有力阻挠,最后往往是生离死别,白蛇和许仙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是。<br> 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隐意,就是佛道的斗争。——这反映了宋明以来(甚至更早),佛道之间互争雄长,也互相退让。<br>白蛇是一个修道成仙的妖仙,也就是个道家。她到了镇江,走进佛家(金山寺)的地盘,悬壶行医广收民心,作为金山寺(佛教)的方丈、镇江地区佛教的掌教,他当然是不能容忍道教在这个地区发展的的,他一定要打压。于是就肆意干涉。雄黄酒是他的牛刀小试。对于老法海的企图,道家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当白素贞去到盗灵芝时,南极仙翁没有阻拦,给她提供了方便,让她拿到了灵芝,救活了许仙。白素贞在金山寺调动虾兵虾将水漫金山,未尝不是道家大佬在后边的助力。但最终白素贞被压在了雷峰塔下,说明在佛道的争斗中,佛家取得了胜利。这与当时社会佛道的斗争是相符的,由于道家主张的局限性,所以,从元朝之后全真教的短暂辉煌之后,道家势力越来越弱,佛教越来越发展,几乎到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就是佛教对道教的全面压制。当然,后来人们再编排,让许仙的儿子长大考上状元,小青呢又修炼成了三味真火,在儒道的合力下打败了老法海救出了白素贞,老法海被撵得没地方去,只好钻到了螃蟹壳里。等等。这个因素就复杂了,不仅仅是佛道的竞争了。<br> 在这场佛道的竞争中,只是两教的小角色。佛教是一座寺庙(金山寺)的方丈,而道教只是一条修炼千年的蛇精。输赢无伤大雅。——尽管有南极仙翁助白素贞灵芝,灵山神将助老法海金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