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戏聊苏格兰威士忌—3

刘宇平(千里猫)

<p class="ql-block">前两篇聊威士忌的故事,感觉写得还是有点累赘了。尽管我竭尽所能不要将“酒评”写成了“八卦野史”,但毕竟朋友圈中大都数人都不是酒腻子,供大伙儿看看热闹、开心乐乐,才应该是我写这些美篇的初衷。我就尽量管住自己,别太跑题了。</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继续前行!</p> 上文中着重讲述了泥煤之乡艾雷岛的独有风味威士忌的故事,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会带着你跟我一路向北,进入到苏格兰高地的深处,探寻那些百年威士忌老厂的风雨历程以及各种威士忌酒中的故事。<div><br><div>聊威士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酒厂所处的地点。苏格兰威士忌分成数个大区,每个区域内生产的威士忌都会有各自的特点。尽管在外行人看来,那些极其微妙的气味、口感和整体感受是那么的微小,绝大多数是无法分辨的。但对于生产者和威士忌专家而言,各种威士忌酒之间的微妙差异和各自独特的口感,才他们孜孜以求的极致。</div><div><br></div><div>好吧,既然是以讲威士忌的故事为主的文章,我也尽量兼顾专业与娱乐之间的需求,别把真经念的太歪了。</div><div><br></div><div>按照行程索引,我带大家去探秘的第一款威士忌就是坐落在“天空岛”(Isle of Skye)上一个寂静海湾里的威士忌酒厂Talisker(泰斯卡)Distillery。</div></div> <p class="ql-block">Isle of Skye(天空岛)应该是我见过的英属北大西洋群岛中最为秀丽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它是苏格兰内赫布里底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英国第二大岛屿,此外,它还是英国唯一一个通过桥梁可以到达的岛屿,极大地方便了来自各方的游客顺利上岛。(这是我宁可绕行多开50miles也要从大桥上岛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将Isle of Skye称作”天空之岛“,其实是人们对这个如梦境般小岛的昵称。实际上Skye在盖尔语中并不是”天空“,而是“飞翔在空中”、“隐藏于云雾之中”的意思。至于它在英文地图上被翻译成“天空岛”,大概是源于Skye和英文中的sky(天空)同发音,亦有“离天空最近的岛”美称。</p> <p class="ql-block">岛上遍布各种高地沼泽地,再加上诡异多变的天气,极不适宜开垦种植,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非常荒凉的小岛。奇异的地形地貌、难以捉摸的天气变化,使得岛上的景色千变万化、千姿百态。随你使用什么样的摄影器材,只要在这里蹲上几天,一定有机会拍到令人惊艳叫绝的美景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语中形容一个山清水秀、物产富饶的地方,常用“人杰地灵”来比喻。虽然天空岛没有丰富的物产,但大自然的造化,使得这里的气候、土壤、水源和海洋条件,具备了酿造上品苏格兰威士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一批又一批潜心钻研酿造极品威士忌的有志者,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不断探索发展,一定会拿出梦寐以求的、属于天空岛独有的佳酿威士忌。</p> <p class="ql-block">由于景色太过奇异,这座荒凉贫瘠的小岛,反倒成了一些好莱坞大片的梦幻取景地,如《权力的游戏》《普罗米修斯》《指环王》等,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p><p class="ql-block">如果哪天有喜爱摄影的朋友相约来此岛旅游拍照,我相信我们一定会玩得非常开心,收获也一定超出你的预想。试想一下,买上几瓶本岛特产陈年威士忌,抱着比机关枪还沉重的相机和镜头,缩在雨披下面等日出,时不时将递过来的威士忌嘬上两口......你懂的,这就是摄影发烧友们乐此不疲的人生幸事。</p> 尽管地理纬度比较高,但受到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这一带的岛屿,即使进入冬季,也仍旧不会出现极寒天气,并且常年保持着Drizzle的天气状况(近两个月的的时间里,英国冬季每天都有降雨。即使白天偶然晴朗一阵,到了夜晚也一定会雨雾降临)。似乎当地人很习惯这种阴冷潮湿的天气,一件风雨衣外套往身上一穿,下边就是穿着短裤也不会觉得违协。<div>但是每天下午4点钟就天黑,早晨8点半还以为是夜半三更的日子,真让我受不了。<div>我也终于更加理解为什么威士忌酒会在这片黑土地上生生不息、野蛮生长。一杯威士忌可以让你从下午4点开始喝到凌晨4点,再睡到9点起床,保证什么事都不耽误。</div></div> 每一家苏格兰酒厂的单一麦芽威士忌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但挑选风格最突出、最独特的威士忌,作为天空岛唯一的威士忌产品,Talisker一定是可以入选的酒品之一。<div>因其特殊的海岛环境,Talisker的威士忌能够传达出的那份浓重、辽阔的海洋气息,是它独一无二的特征。Talisker使用“Made By The Sea”这句经典标语来完美诠释自己与海洋的关系,也一语道出了Talisker灵魂:因海而生。</div> <p class="ql-block">”向山而立,因海而生“(我给人家添足了)。</p><p class="ql-block">蕴藏在威士忌酒中的那份小资情怀在以天空岛变幻莫测的海浪中,是不是也该换个口味啦?</p> Talisker酒厂位于天空岛极为偏僻的一个海湾小镇Carbost,始建于1830年,它的创始人MacAskill兄弟是当时典型的英国地主,就是国人口中地道的“农民”(不一定种地的人才叫“农民”)。<div><br><div>从历史故事中可以探知Talisker似乎有着一段并不十分光彩的开局:自从1825年,MacAskill兄弟取得天空岛上的土地使用权后,为了生产羊毛而大量养殖”黑脸“绵羊,他们驱逐了土地上所有的农民(虽然人数不多)。并于5年之后建立了Talisker酒厂。这就是被后人所揶揄Talisker是“羊吃人”的产物。</div><div><br></div><div>饲养黑脸羊的确让哥儿俩赚到了第一桶金,Talisker酒厂的首笔建厂资金(大约3000英镑)就是来自他们饲养绵羊得到的利润。</div><div>1830年,承载着 MacAskill 兄弟更宏伟梦想的 Talisker 酒厂落成,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div></div> 历史证明,MacAskill 兄弟果然就是典型的“农民”,也是不错的“苏格兰牧羊人”。<br><br>画外音:有真凭实据证明,早年的好莱坞大片《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中那两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孤独的牧羊人》和《雪绒花》根本就不是奥地利民歌(尽管影片描写的是发生在奥地利的故事),而是地地道道的苏格兰民歌。<br>进而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演,这首《孤独的牧羊人》就是原创于天空岛,是MacAskill 兄弟被困在与外界隔绝的岛上、孤独而绝望地放羊时抒发情感的歌曲?<div>这种考证就说得通啦!大聪明!<br><br>的确,MacAskill 兄弟虽然是放黑脸绵羊的高手,但缺乏玩生产制造业的天赋。在他们控制下的Talisker酒厂,经营很不顺利。加上天空岛恶劣的天气、与苏格兰主岛的交通极为不便(那个时候只能依赖船运),酒厂的经营始终没能进入正轨。没过多久, 1848 年便宣告了破产,经营权被无心经营的苏格兰北部银行收去。<div><br>还记得上一篇美文中讲的那个Oban城里“麦凯格塔”(McCaig's Tower)的故事么?那个为自己家族在Oban城中修建纪念碑的大银行家麦凯格就是“苏格兰北部银行” (North of Scotland Bank)的老板之一。真是冤家路窄啊!</div></div> <div>同样,这个“苏格兰北部银行”估计也是个玩金融衍生品的高手,对经营管理生产威士忌却也是一脑袋的蒙圈,进一步引发“黑脸绵羊次贷危机”(都是玩笑,符合时尚)。只好将Talisker这个固定资产割肉转卖。<br></div><div><br></div><div>此后的数十年里,酒厂的经营权像烤羊腰子一样被翻来翻去,曾六度易主,甚至被放上了拍卖行,最低的转让价仅 500 英镑。可是,你想啊,在那个连上岛考察一下拍卖标的都难以实现的交通状况下,酒厂不就跟咱家的烂尾楼一样一样滴?<br></div><div><br></div><div>最终,在1916年Talisker被Diageo(帝亚吉欧)的前身DCL联合蒸馏集团收购。作为Johnny Walker“黑带”的主要基酒供应生产厂,一直延续到了今天。<br></div><div>从1916年开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数次经济大萧条、调和威士忌酒业衰落等危机,Talisker还能保持稳定的生产与发展,平稳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Talisker的品质是具有十分难得的历史延展性的。</div><div><br></div><div>Talisker的这段历史故事绝对真实可靠,虽然语言不够敬重,但绝无添油加醋、擅改历史。</div> 历史故事讲完了,到了钻进酒厂买酒的时间。<div>Talisker居然是天空岛上唯一的一家规模威士忌酿造厂,可能与岛上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吧。</div><div><br></div><div>无论如何,这个自1916年就成为帝亚吉欧旗下品牌的威士忌酒厂,在强大的调和威士忌市场的保护下,100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生产与研发没有过中断。其产品链条线上的陈酒存货一定是源源不断、数量可观的。</div><div><br></div><div>Talisker宣称自己是全球唯一使用“不对称蒸馏法”蒸馏的酒厂。听起来就是个神乎其神的技术术语,我也整不明白。就当它是一句忽悠外行人的商业广告吧。</div><div>因为有了帝亚吉欧的资金与市场双重加持,从1928 年开始,Talisker对生产工艺做了重大调整:将三次蒸馏改成了两次蒸馏,并采用了所谓的“不对称蒸馏法”。(实际上只是将初馏 2X4 得到的酒汁,放到了 3X3 的烈酒蒸馏作业中而已)。结果反而是快速的蒸馏节奏,使生产出的酒体更加辛辣、厚重的同时,保留了更多的风味物质。<br>而连接的 “巨U林恩臂” 则负责截流那些酒汁中的重物质,重新回流到蒸馏器内,以减轻新酒酒体中的矿物感。<br>另外Talisker设在户外的虫桶冷凝器也极大限度的为酒体保留了更多的硫物质。进入桶藏熟成环节后,这些硫物质会随着桶陈时间的累加,逐渐被橡木桶吸附殆尽。所以一些高年份的Talisker威士忌,喝起来的确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妙感。<br></div> Talisker特别强调他的“海洋性”。宣称使用了独家秘笈生产出带有海洋“腥咸”气息的威士忌,成为其独特的品味。更有许多威士忌深度爱好者也这样评价Talisker:初次接触这款威士忌时,不会有何令人惊艳的感觉。但喝过一段时间后,慢慢品出深藏在酒液底层的复杂海洋气息后,尤其是喝过Talisker陈年佳酿之后,就会有一种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的情感而迷上它。......<div><br>我不是威士忌发烧友,对于老饕们的这种痴迷,我只能这样评价:不是他们脑子里进了威士忌,就是酒桶里进了海水。</div> 展示柜由并列一排8只小舢板组成,别致有趣。展示着Talisker目前全部推向市面的产品。从左到右分别是:<div>AGED 10 YEARS “RUGGEDLY MARITIME”(海上冒险)<br>AGED 18 YEARS “FRUITY CASCADE”(延绵果香)<br>AGED 25 YEARS “VOLCANIC RICHNESS”(火山喷涌)<br>SYKE “VERDANT ABUNDANCE”(飞翔—翠绿丰盈)<br>STORM “BROODING INTENSITY”(风暴—强烈思绪)<br>DISTILLER’S EDITION (酒厂定制版)<br>PORT RUIGHE “PORT REE FINISHED”(到港—港口熟成)<br>DISTILLER’S EXCLUSIVE (酒厂高端版)<br></div><div>八只展示酒柜,基本都是现代出品的新酒。口味各不相同,价格从40--400英镑不等。</div> 也有专门展售年份老酒的专柜,从他家30yo的年份酒售价850镑(折合人民币大约7000元)来看,Talisker也算是一款价位居中的威士忌酒了。 <p class="ql-block">又到了最痛快滴剁手购物环节啦!</p><p class="ql-block">经过两款的酒液的品尝后(只尝了两种,因为他家品酒是要收费的,而且一个Dram的量太大,我怕喝多了成“酒驾”了),本着丰俭由人的原则,决定买两瓶有个性的酒。</p><p class="ql-block">一瓶就是这款有代表性的Talisker SKYE。入门级新酒,好喝不贵。45.8%的vol,肯定是勾兑酒了。</p> <p class="ql-block">此酒以“天空岛”为品牌,售价也不算高,属于Talisker的最普及的口粮酒。但却依然可以带给你浓厚的海岛特色,是一款值得品味的好酒。</p> <p class="ql-block">尽管是入门级的价位,但依然有着令人眼花情迷的描述:</p><p class="ql-block">“这是天空岛最温馨的酒,通过这迷人的麦芽香气与充满烟熏气味的波旁酒桶,引领你来到充满酒香的阳光海滩。</p><p class="ql-block">依旧是“由海而生”的狂野精神,从崎岖的海岸、猛烈的风暴,冲上充满温暖阳光的天空翱翔。天空岛的能量通过我们的身体,将我们的灵魂与不可预知的元素相遇,幻化出一份纯净的精神之美,融入天空岛的一样的狂野,如此的原始,又是如此的精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能把一瓶“口粮酒”推至如此诗情画意,也算是一种孜孜不倦的威士忌文化精神吧。值得尊重、值得掏钱。</p> <p class="ql-block">本着“丰俭由人”的理念,我还是决定稍微“奢侈”一点。毕竟来一次Talisker酒厂太不容易了,怎么也得带回一瓶值得收藏的酒呀。</p><p class="ql-block">经过认真品鉴和研究,我最后还是选择这瓶18yo的“FRUITY CASCADE”。</p><p class="ql-block">估计也只有我才会把“甘甜果香”放在首选。另外一个喜欢的理由,就是它所表示的Cascade意境,会成为我对遍布在天空岛上的溪流、瀑布、沼泽和岩石的一份珍藏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瓶酒的口味非常之丰富,毕竟有着18年与橡木桶及海洋气息不断交流的沧桑经历,酒液沉淀了许多岁月的精华与故事。它能够传递给我的信息,同样需要我细细的品味。</p> <p class="ql-block">因为感动天空岛的奇异旅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前一段时间编发的旅行美文)带给我的难忘记忆,也更加赋予了这瓶从天空岛得到的威士忌的特殊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预感,多年后,无论身在何方,当我开启这瓶Talisker—18yo,轻轻小酌一口的那一瞬间,我的灵魂一定会再次回到这片迷人的港湾,再次Skye in cloud......</p> 据说在威士忌酒圈中,有不少爱好者产生了对Talisker的迷恋。这个现象是不是有点像国人对“茅台”的追捧与迷恋?<div>的确,威士忌几百年的历史中,少有能像Talisker这样迅速而决定性的征服着世界各地爱酒之人味蕾的佳酿。</div><div>西方有不少将Talisker称为“海洋精灵”并留下笔墨的大文豪,他们对Talisker的情有独钟,或许就是因为它生于斯长于斯,完美的将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到威士忌之中的成功之作。当你喝一口带有凛冽海风的Talisker,在脑海中激起的是对狂狼海潮的无尽遐想......不但满足了口腹对美酒之欲,还满足了我们对大海和自由的向往。这或许就是威士忌中最美好的缪斯了?</div> <p class="ql-block">游客不多,又到了午后温暖阳光的片刻。我来到酒厂身后的海湾,独坐在这个被风雨海水洗刷斑驳的小木桌旁,享用简单的午餐和自带的保温咖啡。</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我是有点舍不得这么快就离开这片宁静的港湾,舍不得离开幽静而万千变化的天空之岛......</p> <p class="ql-block">继续我的威士忌之旅。</p><p class="ql-block">来到Inverness附近另外一家同样被“帝亚吉欧”收归旗下的“臭名昭著”(继续用词不当)的酒厂Singleton(国内好像翻译成“苏格登”,或许是盖尔语发音的直译吧)。</p><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家老牌威士忌酒厂(干脆对这些老家伙,以后就都统称”臭名昭著“算啦。省的我绞尽脑汁给一个比一个更加”臭屁“的大明星找不一样得形容词了),始建于1838年,也是快200岁的老爷爷了。</p><p class="ql-block">招牌上写着PERFECTLY BALANCED,估计是他家酒品的故事实在是与泥煤、海洋、山泉等故事内容扯不上关系了,便只好说自家的酒不是没有特色,而是“完美的平衡”。</p> Singleton的展销大厅是我进入苏格兰后,看到的最大、最奢华的酒厂展销大厅(但后来又被Macallan展厅的宏伟气势所惊呆了)。感觉有点进入到土豪家的大宅子里,处处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瞥视着,浑身都不敢自在了。 <p class="ql-block">以蒸馏器铜管作为酒吧的吊顶装饰,气派而个性十足。坐在这样的酒吧喝酒、品尝糕点,也是一种不错的的享受,尤其在苏格兰冬季这样阴冷潮湿的天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是因为自从踏上大英帝国的土地后,我就一直穿着这条在顺义街边摊儿上花了30大元人民币买的绒裤从不更换(不是不洗裤子哈!咱是隔几天晚上洗干净后,暖气烘烤,第二天早上又是一条新裤子),穿得跟农民进城似的老棉袄,坐在敞亮的餐桌旁许久,人家漂亮的服务生也不主动过来搭理我。</p><p class="ql-block">唉,人靠衣装马靠鞍,走遍天下都一样啊。</p><p class="ql-block">(开玩笑,是因为来早了,刚开门,人家还都忙着收拾呢)</p> <p class="ql-block">被帝亚吉欧酒业集团所掌控,Singleton旗下生产出品的威士忌酒主要包括三种单一麦芽威士忌:Glen Ord(格兰欧德)、Glendullan(格兰都兰)和DuffTown(达夫镇)。</p><p class="ql-block">Glen Ord(格兰欧德)属于苏格兰”高地“(Highlands)威士忌,而Glendullan(格兰都兰)和DuffTown(达夫镇)都属于”塞佩思“(Speyside)威士忌,口味还是很有些差异的。不过也不用担心这样生产不同口味的酒会带来”串味儿“的问题。因为原料、工艺的差异,各种地区威士忌的特色还是得以保留的。</p> <p class="ql-block">因为同属帝亚吉欧集团,所以在这里有一个展区的布设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按照威士忌酒的口味分成了Fruity、Sweet、Spicy、Smoky四大类橱窗展示。按照品牌特色分置展示,很方便我们这些外行人根据自己喜爱的口味去选择威士忌的品牌,省得我们淹没在这么多威士忌品牌的海洋中,呛了几口海水后仍旧不知所以然。</p><p class="ql-block">这个是水果香味的柜台。</p> 这个是香甜口味的展台。 这个是辛辣口味的。 这个是烟熏味道的。 在展示自家年份好酒的台面上,这瓶42年酒龄的Glendullan(格兰都兰)售价3000英镑。一定是好喝很贵的老酒。<div>闪过,假装没看见。</div> 而这瓶39年的Glen Ord(格兰欧德)售价只有2300英镑,与上面那瓶只相差3个年头,咋就出现这么大的价格差距呢? <p class="ql-block">同样是Glen Ord(格兰欧德),这瓶38年的与39年的差距只有一年,售价却相差了近200英镑!看不懂。</p><p class="ql-block">再次证明,威士忌酒的年份不是最终评介酒品好坏的重要因素。对于我们这些一脸蒙圈的小白而言,选择的难度又是增大不少啊。</p><p class="ql-block">”物美价廉“的初衷,只能被”贵有贵的道理“所击败。</p> 这瓶54年的DuffTown(达夫镇)老酒,售价高达3万镑。<div>吓唬人呢?</div> 看着他家的桶强罐装布置得这么漂亮,我都动心想为自己罐一瓶了。但看到有一套繁琐流程,不想这么浪费时间,也就罢了。(估计懂酒的你一定会觉得扼腕痛惜不已,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原装桶强的机会啊)<div><br></div> 我转悠了好几圈,始终觉得这个展台有点意思啦。<div>被分为”JUICY & FRESH“、”RICH & TROPICAL“、”BAKED & SWEET“三个不同区域展示。</div><div>我就很纳闷了,不是号称自己是Perfectly Balance的威士忌吗,咋还将口味划分得这么清晰?</div><div>于是请站台的老人家(还是觉得老头靠谱,漂亮姑娘不可信)给我细细介绍一下他家威士忌的Why。</div> 这一打听才知,原来他家出品的威士忌酒居然是分地区”歧视“对待啊?!<div>三种不同口味的威士忌:</div><div>最左侧这类“多汁清雅”的,专供英国本土与欧洲各国;味道香甜浓郁的,专供远东亚洲地区(说直白了就是中国专供);至于右边这些烟熏焦糖口味的,说是特意仿造RUM酒的口味与风格,专门卖给在欧洲贵族眼中最没品位的美国人的。</div><div>%¥#@*……%......(心里默念了几句经典),这不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么?</div> <p class="ql-block">到了品尝环节,咱就绝不敢马虎了。只喝专供英国本土和欧洲王室的酒!(就跟买车一样,专供中国大陆与远销欧洲的日本车还是带有先天歧视的。你懂的。)</p><p class="ql-block">姜绝对还是老的辣,这老哥们给我从几十镑一瓶的酒开始品尝,逐渐加磅(镑),等喝到这瓶200镑的酒时,果然已经上头了。</p><p class="ql-block">嗯,果然好喝!实在是太好喝啦!</p> 虽然当剁手买酒时只是酒精上头、口感惊艳、满脑子的”好货不便宜“,但还是觉得自己终于买到了一瓶自己感觉最好喝的威士忌。(估计当时是新冠病毒被一路喝下的威士忌杀光了,我的嗅觉和味觉已经觉醒。)<div><br><div>但回到家里,有足够多的时间仔细研究这瓶酒的时候才发现,OMG!真是被我捡到大宝贝啦!</div><div>这是一款为纪念酒厂经历威士忌酒业大衰退后重新建厂、浴火重生而出品的特殊订制酒,选用了酒厂酿造最好的陈年老酒罐装,一共装了3000瓶,而且同样限制只能在酒厂门店买到。</div><div><br></div><div>无意中看到网上有那么多的老饕粉丝是如此的推崇这款酒,甚至有国内发烧友筹划如何能跑一趟苏格兰,就为能够有幸得到这瓶酒来收藏。</div><div>早知如此,我真该买一箱带回国去拍卖了。(哈哈哈,有梦想的人就是有福气)</div></div> 还是忍不住要得瑟一下酒盒包装上的描述(英文翻译家绕道,别过来!):<div>轻轻闭上你的眼睛,想象着你来到了Glen Prd酒厂,来到了Singleton酒的故乡。被古老的黄铜、砖头与陈年旧木的气味所围绕,沐浴在温暖柔和的光线下,细细品尝着这款极为稀有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它会透射出如同光滑如镜的抛光大理石面,以及抛光黄铜器皿表面的琥珀色与光泽。</div><div>你品尝到与感受到的一切都来源于这里,你所来到的地方及受到的迎接。</div><div>这是花费大量时间,经细致、缓慢熟成工艺过程,所能实现的均衡气味与丝丝顺滑的口感:干果与橙皮的香味,香草与软糖味道的融合、淡淡的檀香底色,唤起了寂静房间里的冬日暖阳。就如同那些视线与听觉吸引着你的感官一样,它的芬芳气息与充满活力的口感,还有悠长甘甜的余味,会长久地吸引着你的味蕾。</div><div>......</div><div>哈哈哈,因为喜欢这种小资情调,所以会爱上威士忌的你,有没有心动?对于我而言,能够唤起我对历史追忆的煽情文字,都是感动的好东西。</div> 前面那个Singleton的煽情故事的内容讲得有点多,下面这家Tomatin的故事就只讲删节版吧(就是贾平凹那种”......此处省略1250字“的玩法)。<div><br><div>这也是一款威士忌行家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苏格兰高地威士忌,酒厂恰恰就坐落在Inverness的东南侧,在DuffTown的Speyside产区的西侧。酒厂距离因弗尼斯(Inverness)大约25公里,被誉为优质高地单一麦芽威士忌的代表。</div><div>Tomatin(国内翻译好像叫”托马丁“)因坐落在一个名叫Tomatin的小山村而得名,据说是”松子山丘“的意思。 但Tomatin在英文中有”番茄素“之意,在苏格兰盖尔语中却是“杜松山丘”的意思。意思差得有点远哦。</div><div>为了更加准确地讲述Tomatin的故事,我特意查了 Wikipedia,得到这样的记述:Tomatin (Scottish Gaelic: Tom Aitinn) is a small village on the River Findhorn in Strathdearn in the Scottish Highlands, about 16 miles (26 km) southeast of the city of Inverness. The name derives from the Scottish Gaelic name Tom Aitinn (hill of juniper).</div><div>确认是”松子山丘“无疑了。</div></div> 据说杜松木是一种燃烧的时候不会产生浓烟的木材,因而受到早期蒸馏酒厂的喜爱。据考古发现,苏格兰高地地区的蒸馏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估计是从占据英伦大陆的罗马人那里学的),远远早于那些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现代威士忌制造厂。因此,早在15世纪,Tomatin所在的地区便开始生产威士忌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当时的蒸馏厂皆为无照经营的“黑作坊”,但也是这个小山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div><br></div><div>那个时候,经常会有一些牛贩子从苏格兰北部赶牛群前往苏格兰中部的集市贩卖。路过此地时就会在一座被当地人称为“The Old Laird's House(老地主之家)”的酿酒黑作坊补给所需的威士忌(这座古老的建筑一直留存至今)。<br>直到1897年,当时苏格兰威士忌热潮达到了顶峰,John MacDougall、John MacLeish和Alexander Allan,三个人联手,在“老地主之家”附近创建了一座正式的蒸馏厂,并取得合法的生产与经营权,成立了Tomatin蒸馏酒业有限公司(The Tomatin Spey District Distillery Ltd.)。</div><div><br>原本在这么偏僻的小山村里建设一座现代化威士忌酒厂,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但恰好酒厂附近有一条新开通的火车轨道,形成新的市场。又因为临近奥特那河口(Alt na Frith),水源充足。加上修建了三十几栋员工住房,解决了劳力问题。就这样不断扩大发展,到上个世纪70年代,Tomatin酒厂曾经一度扩张成为全苏格兰拥有数量最多蒸馏设备、产量最大的超大型威士忌酒厂。</div> <div>那时期,Tomatin生产的大部分威士忌会出售给珍宝(J&B)、芝华士(Chivas Regal)和尊尼获加(Johnnie Walker)等公司,用于制作混合威士忌。</div><div>毫无悬念,Tomatin也遇到了80年代后期的混合威士忌销量剧减的”黑色星期五“。随着其威士忌的需求量也不断下降,过于庞大的生产线首先瘫痪,而酒厂也不得不进入清算程序。</div><div>幸亏在清算前的十多年中,Tomatin自己出品的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出口量很大。其最大的客户就是日本的饮料生产商”宝酒造株式会社“(Takara Shuzo Ltd.)。凭着对Tomatin威士忌酒的品质的信赖和相互了解,在1985年,宝酒造与贸易公司大仓(Okura)合作,收购了Tomatin,并且在1986年成立了一家新的Tomatin蒸馏酒业有限公司(Tomatin Distillery Company Ltd.)。</div><div>Tomatin也由此成为了第一家完全由日本人控股的苏格兰威士忌公司。</div><div>此后,在”太君“们的精心照料下,开始专注于打造自身品牌和潜心发展国际市场,使得Tomatin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已经出口到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div> 这块被珍藏展示的1028#酒桶盖,清晰记载了日本人接收手Tomatin酒厂后,于1991年装桶的新酒(至今也有31年了)。也属于浴火重生,确实值得纪念。 实际上一个没有经历过关停倒闭的苏格兰威士忌酒厂,持续经历了百年的变迁与发展,其酿造的经典威士忌绝对不在少数。因其独特的工艺与超强的品质享誉世界,Tomatin一直是全球各地的名门望族收藏的选择之一,这绝对是对一个酒厂最大的嘉奖。近些年Tomatin更是不断荣获众多权威国际大奖,也证明了这是一款值得拥有的上品的威士忌。 能保有50年酒龄的威士忌批量装瓶发售,也足以说明当年Tomatin酒厂的生产能力有多强大了。不愧曾经苏格兰威士忌产量的No. One。 <p class="ql-block">摆上五种不同口味威士忌的”桶强“装瓶,也是别无他出的牛气了吧?均价120镑,绝对是威士忌老饕们趋之若鹜的好东东。</p> <p class="ql-block">Tomatin的酒吧规模很小,中间悬挂着自名为”野猪头吧“的招牌,下面摆放着他家目前在市场营销的几大类的代表酒品。</p><p class="ql-block">也没更多的滞留,品酒、剁手。走人!</p> <p class="ql-block">这三款酒各有特色,品尝了一遍,竟然完全分不清有什么区别。但又不愿当着人家掌柜的面说自己喝不出门道来,只好问:哪瓶最贵?回答:一个价。</p><p class="ql-block">靠!这不是让我晕头?要知道我这样的小白土豪买酒时,是不问品味只问价格的。</p><p class="ql-block">啥?价格都一样?难道要我三瓶都收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Tomatin赶紧一路飙车,下一个目标,将是我在Speyside地区最为重要的一站,那就是如雷灌耳的苏格兰威士忌的”天花板——“MACALLAN(迈凯伦)威士忌酒厂。</p><p class="ql-block">我在前不久编发的苏格兰威士忌旅行的文章中没少盛赞Macallan的”高贵气质“,而我则是从头到脚都表现出一份”卑微者的敬畏“。就像一个在”某宝“上开店的小老板,突然有一天走进了”马爸爸“的家里,会不会有一不留神就能被天花板上掉下来的钞票砸死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Macallan是苏格兰威士忌的”天花板“,一丁点夸张的成分都没有。不是因为他家的酒品是否达到了极致(因为他家的酒基本就不是”店小二“能喝得起的,所以也就没有发言权),而是他家威士忌的售价达到了苏格兰威士忌价格的天花板。不是其一,而是绝无他出。</p> 为了使您对这款威士忌“天花板”有一个初步印象,太久远的故事就不说了,只说一下疫情之前的2018年的事情。<br><br>当年,在香港邦瀚斯拍卖会上,Macallan的两瓶陈年威士忌居然拍卖出了1600万港元的天价,平均每瓶酒的单价高达800万港元!<br><br>这两瓶被称为“迈凯轮1926”的威士忌,是酒厂于1986年打开了一桶于1926年蒸馏装桶、陈放了整整60年(桶龄60年)的老酒桶,一共灌装了40瓶。这两瓶被卖出天价的Macallan威士忌就是其中的两瓶,分别被两位买家以总价1600万港币购得。 <p class="ql-block">有没有被惊掉了下巴?</p><p class="ql-block">试想一下,要是将这1986年罐装的40瓶威士忌统统拍卖掉,总价将接近3亿港元!</p><p class="ql-block">一桶威士忌价值两、三亿元?!这不是在开玩笑吧?</p><p class="ql-block">我想说,你没有看错。这就是Macallan,占据威士忌价格天花板的神级迈凯伦。而且,不止让你惊掉下巴的恐怖故事还在后面!</p><p class="ql-block">这种于1926年生产酿造,装桶后存放在Macallan酒窖里的酒桶的数量成百上千!而且其后每一年的桶装量依旧是不断增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不是已经超乎你的认知了?</p><p class="ql-block">于是近些年来,以“Macallan 1926”为酒标的瓶装威士忌,始终占据着世界各大拍卖行的头把交椅,更是成为金融大亨、超级富豪们争相竞购的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就连前段刚刚提到的“某宝”的马爸爸,都曾不远万里跑到这个苏格兰偏远小镇,只为能求得一瓶朝思暮想的“Macallab 1926”。(或许人家还买了不少Macallan其他的陈年老酒,他不和我说,我也就别瞎猜了。)</p><p class="ql-block">尽管我对“马爸爸”的私生活毫无兴趣,但我对Macallan的好奇之心已经是达到了另外一个天花板。于是带着这份好奇与膜拜之心,来到了Macallan圣地一探究竟。</p> 探秘Macallan,需要进入其刚刚花了12亿美刀建造的最新的“地下宫殿”(去年才正式对外开放)。<div>对Macallan是如何“奢华”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往前翻找一下我前段时间的旅行记录,因为在今天这个美篇中,我需要注重聊威士忌酒文化故事,其他题外话尽量少说。不过,就这“12亿美刀”的建设投资,你就可以想象出这座“地下宫殿”有多奢华。</div> 省略其他内容,直奔主题。<br>我好奇的天花板就在于,为何只有Macallan独占当今全世界威士忌高端市场的鳌头?传说中的”1926“背后的故事究竟是什么?<br><br>在Macallan圆形展厅的一个角落里有一组展示前后四代(原文Four Chapter,四个”篇章“,)为Macallan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掌门人(不是老板,而是酿酒大师)的故事墙。 <p class="ql-block">这第三篇章中上榜的女掌门人Kirsteen Campbell,是Macallan前不久才任命第一个威士忌大师!<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展板对这位女掌门人的推介中有这样一段细节:</p><p class="ql-block">The Macallan has an enduring habit of quietly going about things, rather than trumpeting the intention to do so. As with Janet Harbinson, who led the distillery from 1918 to 1938, Kirsteen Campbell is another exceptional woman who leads the Whisky Mastery Team.</p><p class="ql-block">这段话的大意是:迈凯伦长期都有一个惯例,就是低调地处理事情,而不是大肆宣扬自己的意图。与从1918年到1938年领导着酒厂的珍妮特.哈宾森( Janet Harbinson)一样,坎贝尔(Kirsteen Campbell)则是另一位威士忌大师团队的杰出女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提到的“从1918年到1938年领导着酒厂的珍妮特.哈宾森( Janet Harbinson)”就这样第一次进入我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居然让我翻开了Macallan历史中最鲜为人知、却是最为华丽动人的篇章。那就是这位在上个世纪初期作为Macallan掌门人的Janet Harbinson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仅仅只是一段企业管理方面的历史故事,我是不会如此大费周章在这里推送的。实际上,这段史话最令我感动与震撼的是故事中女主人公坚韧不屈与潜心做事的所谓“工匠精神以及与不可琢磨的造化弄人的历史玄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此,我真得为自己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点赞。我居然找了西方世界为了向这位缔造Macallan神话的传奇女性致敬,聘请了著名导演和大牌演员制作的一部只有短短七分钟的宣传短片!</p><p class="ql-block">片名《再现传奇风华,见证迈凯伦崛起的1926》<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是宣传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内容却非常感人。情节大致如下:</p><p class="ql-block">一战刚刚结束,Janet与丈夫一起经营家族企业Macallan酒厂。</p><p class="ql-block">她家与小镇上的居民打成一片,“彼此成为了对方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一家人。而且是被戏称为“四十岁的一群顽童”。</p><p class="ql-block">直到有一天Janet的丈夫突然去世。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p><p class="ql-block">许多人试图从Janet手中买下Macallan酒厂。虽然面对巨大压力,但考虑到酒厂与小镇居民的命运息息相关,Janet断然拒绝了所有的收购提议,自己亲自出任酒厂的掌门人。</p><p class="ql-block">还撒了一碗非常动人的鸡汤:It’s never too late to be you might have been. 大意是“如果你想成就自我,就永远不会晚!”是不是很“普世”?</p><p class="ql-block">她潜心于生产精致的威士忌,终于从1926年开始罐装了无数桶精美的Macallan威士忌。也最终成就了迈凯轮今天的辉煌。<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竟是大手笔的制作,影片的画面非常美。拆分成两部分,呈现给大家。</p><p class="ql-block">依旧是我把影片对话的大致意思翻译出来挂在下面,方便英语小白看懂片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画外音:</p><p class="ql-block">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珍妮特(Janet Harbinson) ,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女人,她拥有两个孩子和一个运营着威士忌酒厂的丈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民喊叫:娜蒂, 周五见! 周五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珍妮特,当地人亲切地称她“娜蒂”,就是出生在这个名叫“威尔 肯特”的苏格兰的边远小村。</p><p class="ql-block">她生长的地方是一片片的大麦田、清新的空气,以及一条将乡村分成了两半的清澈的小河。</p><p class="ql-block">清澈小河岸边,一个叫做“迈凯伦”的小山坡上,坐落着这家威士忌酿造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指村民)已经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有人称他们是“四十岁的顽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很美好,直到有一天珍妮特的丈夫突然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背景声音为神父为葬礼的祈祷和女声歌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话:</p><p class="ql-block">——(珍妮特)他们要我尽快做出决定。</p><p class="ql-block">—— 卖掉你的生意?</p><p class="ql-block">——(珍妮特)是的。他们说需要有一个男人来管理。</p><p class="ql-block">——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决定拒绝这些出价,你确定能找到合适的管理人?请理智考虑一下吧,娜蒂。</p><p class="ql-block">——(珍妮特)我了解并热爱这个地方,我会做计帐,也会做买卖。还有什么其他需要呢?女人坐在这儿,男人不也一样可以站着么?大家都是一样可以得到回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话:</p><p class="ql-block">—— 娜蒂。</p><p class="ql-block">—— 快进来。你没必要来看我的。</p><p class="ql-block">——(珍妮特)“我再也不要过这样的日子,除非你为他人做的事情能得到回报。”这就是新厂长的人生格言。</p><p class="ql-block">——(珍妮特)我决定要自己去打理我们的生意。</p><p class="ql-block">—— 你确定么?这也来的太快了。</p><p class="ql-block">——(珍妮特)确定无疑了。我现在不确定的只是我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 你来做新老板是不是有点太不和时宜了?</p><p class="ql-block">—— (珍妮特)作你本该成为的人,永远不会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外音:</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娜蒂接手了工厂的管理。</p><p class="ql-block">也延续了家族企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话:</p><p class="ql-block">——(珍妮特)快点出来!到回家的时间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珍妮特对死去的丈夫低语:</p><p class="ql-block">——今年的大麦每吨涨价了7先令。</p><p class="ql-block">——如果我能找到更多的市场,我就加快装瓶速度。</p><p class="ql-block">——我要从西班牙的Jerez买酿酒桶,要买整桶的,不是拆成板条回来组装的那种。</p><p class="ql-block">——印刷工人希望采用新的酒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外音:</p><p class="ql-block">珍妮特减少了每一单订的发售量,在她的余生中只是专注于酿造极致的威士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不会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乎过了整整100年的时间,在一次拍卖会上,一瓶由珍妮特亲手酿造于1026年,并融入了她精神的Macallan威士忌,成为世界上所有红酒及白酒中最位珍贵的一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值得为此骄傲。</p> 看完Macallan女掌门人这么励志的影片有没有什么感受?有没有立马冲出门去重新创业的激情?<div>哈哈,60年酒龄Macallan与我之间的距离还是有点远,这个志向我还是趁早打消吧。</div><div>好在英语中16和60发音很接近,我就去和店家说要一瓶60年的Macallan,看看他能不能给我。大不了我就说要的是16年的。</div> 在Macallan的大厅里,受到强大气场的挤压,走路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碰掉打碎什么,倾家荡产也别想出门了。<br><div>上到二层的品尝酒吧,有可以欣赏落地窗美景的大沙发。虽然我穿的不是很绅士,但转念一想,现在的土豪迫于形势压力都打扮得很土,没准儿人家还真以为我就是一个隐形土豪呢?于是乎,就安心理得地坐在了一个位置最好的沙发里。</div><div>小哥老远就跑过来,毕恭毕敬地介绍他的名字,巴拉巴拉之后,递给我一份品酒的酒单。于是我就故作镇静地仔细翻看着这份酒单。</div><div>当翻看到这页标注着不少陈年老酒的价格时,顿有惊喜之感。最贵的就是“60年”,也不过1.3万镑,折合人民币也就10几万元,没传说中的那么吓人啊?</div> 于是,装模作样地挥挥手,<div>“小二,给爷上一瓶1926!”<div>“这位爷,真对不起,我们这儿不卖整瓶的酒。”</div><div>“那......?”</div><div>“酒单标注的价格只是给您尝一小口的价格......."</div></div><div><br></div><div>十几万人民币就尝一小口?</div><div> %¥#@*……%......<br></div><div><br></div><div>”爷今天出门没带那么多银两,能不能先赊着?“</div><div>”爷,我们有pose机,您可以刷卡“</div><div><br></div><div>——得到的信息是,在Macalla消费不收现金,只能刷卡。而且国内发行的Master卡在这里也没法用。提醒有机会来消费的朋友带上Visa卡比较靠谱。</div> 1926的Macallan是没戏了,再来一Dram18年的品品就算是我的天花板了。<div>我对Macallan不做评论,毕竟这不属于我这个级别玩得起的。人家把故事讲到了极致,商业炒作也玩到了天花板,就是再好喝的酒也会变味。</div><div>这是因为我喝过的Macallan确实好喝,酒香浓厚得使人怀疑是不是加入了香精?毕竟是只喝过一两千元价位的酒,喝着这么柔顺爽口、香味扑鼻,反而使我怀疑猫生了。</div> 理性消费,剁手买了两瓶Macallan最常见的双桶十几年的“口粮酒”,晃晃悠悠走出展销大厅。<div>沿着”星光大道“走近Macallan家族的小白房子,毕竟这是百年前一个传奇家族的象征。这小白楼现在就作为Macallan的酒标被安放在每一只Macallan酒瓶得中央。</div><div>想想那位创造1926神迹的Janet就曾经是这栋小楼的主人,历史真是太神奇了。</div> <p class="ql-block">DuffTown在苏格兰威士忌酒厂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就如同艾雷岛,也早已成为威士忌发烧友们心中的圣地。这一带集中了苏格兰传统的酿酒厂,大大小小几十家。真不愧是承载了苏格兰威士忌的航空母舰。</p><p class="ql-block">我来到的这家Glenfiddich(格兰菲迪)酒厂,应该是除了Johnny Walker 调和威士忌之外,全球知名最高的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品牌了。</p><p class="ql-block">我先把丑话撂在前头,在前段时间的旅游篇章里我就没怎么说Glenfiddich的好话,今天继续聊他家的故事,如果仍是没说出好话来,有Glenfiddich重度粉丝看到我的歪评,千万别往心里去哈。</p> 还是先讲故事吧。<div>就从不久前刚刚才摆在酒厂展厅门口的这尊雕像聊起吧。我刚一看到这雕像时,看那男人的装束,还以为是哪个公爵王侯的雕塑呢。头戴超大船型帽、身披绶带、腰挎宝刀,一副老亲王的打扮。可看着别扭的是,他的女人却又斜跨坐在一只大橡木桶上。</div><div><br></div><div>其实相比众多苏格兰威士忌酒厂的发展历史,Glenfiddich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或许Glenfiddich故事中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来自这位长的跟亲王似的老祖宗的个性上。</div><div>这位创史人名叫William Grant(威廉.格兰特),据酒厂文史记载里对他的介绍中有一个字“Intrepid”,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这位老祖宗的个性:胆大、执着、强扭......总结而言,就一个字“犟”。<br></div><div>而且这个家族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人都秉承了这位开山鼻祖的“犟”劲儿,认准的事情就能坚持干下去。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流淌在格兰特家族血液里的勇敢与执着的个性,使得Glenfiddich的这个百年老店,经历一百三十多年的沧海变迁,而始终掌控在家族继承人的手中。这在前面讲述过的所有的老牌苏格兰威士忌酒厂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存在。</div><div><br></div><div>好吧,我的故事的主线就着这个“犟”字展开吧。</div> <div>先给大家展示一下Glenfiddich的LOGO:一头昂首望天、犄角丰满的苏格兰公鹿。</div><div>将Glenfiddich拆分成Glen和Fiddich就含义清楚了:这两个词都来源于古老的盖尔语,Glen代表“豪迈的山谷”,Fiddich代表“麋鹿及其奔放的激情”,基本大意就是“充满激情的鹿之谷”。</div><div><br></div><div>已经开始“犟”了吧?</div> <p class="ql-block">如果这是一个传奇故事,那一切源于这个执着倔强的男人和他家族单纯的梦想。</p><p class="ql-block">我始终没有查到William Grant (威廉.格兰特)再往前的历史,不知道这位仁兄是何方高人。因为看装束他一定不是普通的英格兰人、或是苏格兰人、维京人,倒像是东欧民族的服式。爱谁谁吧!反正他就是一个典型苏格兰刺头的性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格兰特的故事要追溯到1886年,就是这个在苏格兰酒厂最集中的Speyside地区打工整整20年的老Grant,有一天突然和他妻子和孩子们宣布:我要创业!</p><p class="ql-block">看着大伙儿一脸蒙圈的表情,他更加坚定地说出了上一段影片中珍妮特说的那句“鸡汤”:It was never too late! </p><p class="ql-block">(估计他是穿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说:I had a dream! A dream to create “the best dram in the valley”。</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两个要点了:第一个Dream,是美国黑人KIng的dream;第二个Dream就是要做Speyside地区最好的威士忌的drea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 这哥们说干就干,立马伙同自己的老婆、带领着7个儿子(妥妥的葫芦娃团队,力开巨石、掌劈烈焰、口吐白沫......十八般武艺凑齐了)、2个女儿、还没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石匠。一群满怀理想的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徒手开工盖房子啦!</p><p class="ql-block">中间经历怎样的艰难险阻,史书没说,也不重要。总之,结果就是居然在隔年的1887年的圣诞节那天,格兰特酒厂里流淌出了第一滴蒸馏白酒!5年之后的1902年,第一桶熟成的威士忌装瓶。他们也将引以为自豪的将酒厂直装瓶的传统延续了下来。很神奇诶!</p><p class="ql-block">这真不是我虚构的故事,有苏格兰史书为考:</p><p class="ql-block">And so, with the help of his wife, 7 sons, 2 daughters, and 1 stone mason, they built the distillery by hand and the first spirit flowed on Christmas Day, 1887. The first bottling happened in 1902, and they’re proud to continue the tradition of bottling on-sit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看人家老格兰特,就如同配图中的那头苏格兰雄鹿(Scotch Stag):7个儿子、2的女儿。厉害吧?</p><p class="ql-block">后人将酒厂徽标设计成这种苏格兰雄鹿的头像,作为家族企业的象征,寓意深远啊。</p> <p class="ql-block">老格兰特选址建设的地点就在今天的DuffTown的镇中心。这意味着什么,该懂的你都懂,这就是苏格兰威士忌的心脏啊!</p><p class="ql-block">史书中这么记载:Dufftown is a wee village in the heart of Speyside, surrounded by farms, fields, and best of all – distilleries!</p><p class="ql-block">是不是牛得不得了?观天象、切地脉,Glenfiddich在众多苏格兰威士忌酒厂中成为唯一一家百年不倒的家族企业,不得不说老格兰特可真是个“仙人”啊。</p> <p class="ql-block">继承了老祖宗这份“犟”种,表现最出色的当属老格兰特的大孙子Sandy Grant Gordon(就叫他“孙子格兰特”吧,音译、意译都一样)。</p><p class="ql-block">大“孙子格兰特”也有一种出乎寻常的“犟”劲儿。不知道是那根神经的错接,居然在调和威士忌大行其道的上个世纪中叶,专心搞起了“单一麦芽”威士忌。没准儿又是Another Drea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时期的苏格兰威士忌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主要还是英格兰DCL联合蒸馏集团(帝亚吉欧的前身)的功劳。他们将当时体量最为庞大的调和威士忌酒商(诸如珍宝J &amp; B、芝华士Chivas Regal、尊尼获加Johnnie Walker等)收归门下,并汇集了苏格兰境内超过四十家规模较大的威士忌酒厂为它们提供用作调和的基酒。不但货物充足、品类齐全、资金雄厚,而且有遍布全球的供应商体系(据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仅在中国大陆就有超过20000名属于帝亚吉欧加盟销售商的职工)。与之相比,区区年产几百吨、几千吨的威士忌酒厂就像蝼蚁一般的存在。所以在上世纪80、9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前,全球威士忌酒的市场,基本上被调和威士忌产品所垄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偏偏就是这个“孙子格兰特”的“犟”劲儿发作,非要走单一麦芽威士忌的独木桥。不但在1963年建立起了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的生产规程与分类体系,还大张旗鼓地将Glefiddich单一麦芽威士忌推向了国际市场。</p><p class="ql-block">到了上世纪末,当单一麦芽威士忌突然开始火爆时,Glenfiddich这只恰好站在风口里的“猪”就顺势起飞了!而且是一飞冲天,占据了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全球销量的冠军的宝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意看看这段文字对应的图片,那是我在酒厂一个侧墙上拍到的,尺寸不算大的一块铜质铭牌“威廉格兰特与儿子们的企业”。</p><p class="ql-block">要说儿子们(还有儿子的儿子们、儿子们的儿子们......)还是真的争气。I 服了 U。</p> <p class="ql-block">结束Glenfiddich故事之前,将其徽标局部截图放在这里,以示对老一辈实业家创业时的那份“犟”劲儿由衷的敬佩。</p><p class="ql-block">但愿老威廉·格兰特的憧憬、视野以及坚定的毅力,能够继续被后人所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说到Glenfiddich的酒,呵呵。我自己的评价:不好喝!</p><p class="ql-block">现在家里还有大半瓶开瓶一年多的、12yo的口粮酒扔在那里,估计就是个摆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您跟我较劲儿说,没准儿我喝的那瓶Glenfddich是假酒。这么有名气的威士忌不可能像我评价的这般差劲儿!</p><p class="ql-block">但我还在其他场合喝过几次,同样是口感不咋地。</p><p class="ql-block">最让我失望的是,前几年在加拿大机场登机前,剁手买了一瓶价值人民币4、5000元的Glenfiddich的28年。后来请朋友一同开了,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好喝。说实在的,还不如我这次在苏格兰游荡时收的那几瓶“限量版”的好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无论如何Glenfiddich的酒品在众多的威士忌酒中尚属中规中矩。威士忌就是这样,无论什么样的调性,都一定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的。味蕾不同、玩法不同、故事不同,就没有可比性。</p> 但出于对格兰特老前辈的敬重,我还是踏踏实实地买了两份他家从12yo、15yo到18yo的系列酒。<div>我自己不喜欢,没准别人会喜欢。而我也期望再有机会品尝时会有所惊喜。<br><br></div> 原本想一鼓作气,将我带回的苏格兰威士忌的故事挨个都讲完。但发现每一集的内容都太多、太拥挤了。我编写得辛苦倒是小事儿,就怕把您给看吐了。罢了,罢了,罢了!后面砸加续集吧。<div>BYE.......</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