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京西稻

雪源

<p class="ql-block">在今天的北京海淀,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建渠种稻。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刘靖在今永定河拦水筑坝,建车厢渠,“灌溉蓟城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p><p class="ql-block">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开通通惠河之后,充足的水源有力保障了北京地区水稻生长,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p><p class="ql-block">公元1692年,清康熙帝南巡带回稻种,在海淀上庄及三山五园附近开辟稻田进行试种,历经300多年,遂称京西稻。</p><p class="ql-block">1954年,毛主席让农业部查了“御田胭脂米”的产地,并希望由粮食部门收购一些“御田胭脂米”,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之用。由此,京西稻由国家统一收购。种植京西稻的村民每年只能分到5斤口粮,其余全部上缴国库。入库的京西稻由西直门粮库加工成“特供”大米,作为国家机关用米。</p> <p class="ql-block">2014年,海淀区政府实施京西稻保护性种植,到目前种植了1700多亩。昔日的特供大米,进入了寻常百姓餐桌。</p> <p class="ql-block">京西稻是北京特产,属于优质粳米。椭圆丰腴,晶莹剔透。米饭富有油性、黏而不糯、软硬适中、清香而有弹性,米粥颜色青绿,口感极佳。</p> <p class="ql-block">2015年,京西稻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现如今已经实现“耕、种、育、收”四个环节的全部智能化,全部实现有机种植。</p> <p class="ql-block">京西稻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少,从少到精的曲折过程。</p><p class="ql-block">未来的京西稻,将不仅是北京人难以割舍的乡愁情怀,更是京西文化的靓丽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