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家•徐蔚南之第一部分:徐蔚南其人及主要著作

吴跃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写在前面的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我已经几个月没有文章发表在美篇了,但是,每天清晨打开看,总有几位美友来过我的园地,这使我很感动。这大半年我一直在研究一位民国文学家,是我们小镇的“大文豪”,他叫徐蔚南。可是,这样的文章实在不适宜发到美篇,第一因为太枯燥,没有热烈的气氛;第二事情都很遥远,不对现代人的胃口。所以,我一直不想发上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美友们这么记得我,我也想联络起来,不要使我们建立起来的友谊就此打住。再说,说不定有美友跟我志趣相投,也喜欢看看“古董”呢。这么一想,心就热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陆续发一发吧。反正,这些文字如真能写成一部书最好,那我就打印一本美篇书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封面:徐蔚南《寄云的信》</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u> </u></h3> <div><br></div>徐蔚南(1900.04-1952.01)原名徐毓麟,曾用笔名徐泽人、盛泽雷等多个,是江苏吴江盛泽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在上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他从教书之余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起,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br><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26年时的徐蔚南像</h5> <div><br></div>之后他主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过多种文学副刊和大型丛书,积极传播新文化。他策划主编普及学术知识的ABC丛书,邀请105位各学科的著名学者和教授,编写154种学术著作,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他在任职上海市通志馆编纂主任期间,协助柳亚子先生,主持编写上海通史和上海年鉴,积累了千万字的通志稿,并在报纸上登载《上海通》研究资料,以及到广播电台播音,积极宣传上海城市的历史,激发市民爱家爱国热情;在兼职上海市博物馆历史部主任期间,联合通志馆和博物馆,发起并组织两次大型文献征集和展览会,为上海市积累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献;他还持久地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发表许多学术文章,使美术工艺的概念脱胎于传统手艺,该学科的独立也始于他的研究成果;他凭一己之力,收藏并在建国后留给上海五分之一历代石刻碑帖,为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div><br>他对现代艺术如漫画、油画、木刻、摄影、雕塑、歌剧、电影等也非常关注,常常提出独到的见解。他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才华横溢,享有很高声誉,是现代文学家、翻译家、方志学家和文艺理论家。</div><div><br>江苏南部的丝绸小镇盛泽,走出这样一位杰出的现代文学名家,足够我们引以为豪了!<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就是我们小镇——盛泽的早晨(钱云伟摄)</h5>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节 写作本书缘起</b></div><br><br><div>关于徐蔚南主要生平事迹、家庭背景,以及早期在家乡吴江盛泽的主要活动,《盛泽镇志》第十五卷、《吴江文史资料第十三辑•吴江近现代人物录》都作了官方介绍。此外,李炳华先生的《徐蘧轩 徐蔚南》一文、萧海铭先生的《直将歌哭换乾坤》一文,都作了进一步补充,内容颇详,但各有侧重。<div><br>我是盛泽人,因为近年到绍兴工作,并注意到徐蔚南成名的《山阴道上》、《快阁的紫藤花》等散文,是他在浙江省立第五中学(现绍兴市第一中学)执教时写下的,于是沿着他的足迹也去了龙山、快阁和山阴道上,却发觉那里的景物与他当年的描写大部分不一样了,感慨之余,萌发出了解徐蔚南经历的想法。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徐蔚南去世较早,有关他的资料湮没在历史尘烟里,极少,极散。</div><div><br><h3>《江苏地方志》1994年第4期刊登过《编修乡镇志,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一文,作者奚永照说:当年<font color="#167efb">“编修《盛泽镇志》的消息传出后,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徐蔚南之女洪新,是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外语部编审,得悉家乡编志,将多年来收集的有关他父亲的资料寄给镇志办”</font>。我想,这大概是《盛泽镇志》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h3></div><div><br></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泽镇志》中关于徐蔚南的介绍</h5><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江近代人物录》中的徐蔚南小传</h5> <div><br></div>作为个人,纯粹出于爱好,我自知收集起来难度极大。所以,不放过一点一滴,尽力从只言片语中寻找互证;同时不排斥间接性的、没有质疑的公开资料,都加以收集考量;这或许是最重要的两条原则。<div><br></div> <div><br></div>有关徐蔚南的经历,以上提到的文献及文章中虽大部分作了记载或叙述,但不完整。这里不作重复,只对没有记载或记载不全的内容补充如下:<div><br>徐蔚南与其夫人吴企云均是新南社社员。抗战初期,徐蔚南先随邵力子去南京,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宣传部主任秘书;后到武汉,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选为理事及附逆文化人调查委员会委员;1942年去重庆,被委任为重庆国民政府参政会秘书、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主任秘书,出任《出版界》月刊社社长,被推举为中国著作人协会理事。抗战胜利后返沪,先后担任复馆后的上海通志馆副馆长、上海博物馆复馆筹备委员、上海市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还担任上海美术馆筹备处设计委员会委员。除担任以上公职外,还兼任上海大东书局编审所所长。</div><div><br>他还是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文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青年写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上海美术会理事、《美术年鉴》编审委员会委员。</div><div><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蔚南担任上海市博物馆历史部主任的政府令</h5><div><br></div> <div><br></div>建国后,徐蔚南担任上海市文化局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副处长,直至去世。<div><br>徐蔚南加入的文化学术团体较多,除以上提到的之外,其他重要的还有:文学研究会会员、上海市教育协会大学教职员联合会会员、世界笔会中国分会会员、世界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财务部长、文艺座谈会会员、杭州作者协会会员、中国语文教学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语文学会会员、上海市新闻记者公会候补理事、中国出版协会理事等。</div><div><br>在新闻界,徐蔚南先后主编过《神州日报•神皋杂俎》、《大晚报•上海通》、《民国日报•觉悟》、《中央日报•上海通》、《东南日报•长春》、《民报•上海研究号》、《时事新报•老上海》和《时事新报•文化》等报纸的文学副刊,以及《前进》半月刊、《复旦周刊》、《黎明》周刊、《艺术界周刊》、《诗与散文》、《世界杂志》、《文艺座谈》、《上海通志馆期刊》、《文艺杂志》、《美术汇报》等期刊杂志。<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日报刊登的《上海通》专栏</h5><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节 徐蔚南其人</b></div><br><br><div>关于徐蔚南其人,《从上海到重庆》的编者熊飞宇教授,在该书内收录了两篇短文,可算作是徐蔚南的好友写下的“小传”,让我们对他有一点直观的印象。<div><br>赵景深写于1936年的《文人剪影》中,有一篇短文《徐蔚南》,记述了他在徐蔚南之后,也到绍兴中学教书,听学生们谈起,徐蔚南在绍兴中学讲课时<font color="#167efb">“所讲的北欧神话是每一个中学生所最为欢迎的。”<br></font></div></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景深在《文人剪影》中所写的徐蔚南</h5><div><br></div> 高士(笔名)发表于1948年的《记徐蔚南著作生涯》中,这样记述徐蔚南:<font color="#167efb">“颀长微瘦的个儿,长长瘦削的面容,于初瞥之顷,仿佛感到中国的‘芥川龙之介’那一种的容貌,就是他的面容上,也老挂着一种为生活鞭子人生苦闷中所迫出来的那副幽郁而微带悲凉之感的面色,但是他仿佛是一个生活苦斗者,常用勤奋的工作来克服他心中的苦闷,所以,他面上又常带着一种苦笑了。”</font><div><br>他很欣赏徐蔚南的口才:<font color="#167efb">“他那种虚怀若谷的态度,博学精思的胜业,口才是滔滔长辩而无碍的,话音又是那么低沉而清晰,”“徐先生在这方面,似乎满能抓住听众的心理,其在讲坛娓娓动人的讲述,亦不亚于他那饶有趣的小品之作。”</font></div><div><br>对于徐蔚南的穿着和气质,高士评价道:<font color="#167efb">“就从服饰上讲,复大那时的中文教授,大都是长袍马褂的,而徐先生独御西装,而且常效外国学者的派头,把一枝短短的铅笔镶在左耳朵上,也大有倜傥不群之概。”</font><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士所写《记徐蔚南之著作生涯》</h5><div><br></div> <div><br></div>三十年代后期曾在上海主编《论语》杂志的林达祖,在他的回忆录里有专门一节《文化人徐蔚南》,给我们记下的徐蔚南跟上述两位有所不同,他眼中的徐蔚南:<font color="#167efb">“和我一样的五短身材,人极忠厚,待人和气,讲课也很和蔼,没有架子,给人以亲和的感觉”。</font><div><br>显然,“五短身材”与“颀长微瘦的个儿”不一样;“滔滔长辩”与“讲课也很和蔼”也不完全相同。</div><div><br>著名报人赵君豪在《上海报人的奋斗》中,则讲述了徐蔚南的为人。他说:<font color="#167efb">“凡是认识徐蔚南先生的人,莫不爱他健谈,多风趣,对待朋友有热情,当朋友有急难时,他无不竭力相助,把自己的衣物和书籍去变卖了去帮忙人家。三十一年(1942)的春天,有一个朋友穷困得可怜,徐先生无可资助,便送他一箱法文的书,叫他自己去寻主顾,倘若这许多书运到重庆来,说不定卖十几万块钱呢!”</font></div><div><br>同样是讲到徐蔚南为人热情,曾经是世界书局的同事胡山源先生的评价里却有着别样的意味,他回忆说:徐蔚南处事圆滑老练,<font color="#167efb">“起初,我以为他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年龄总比我大,后来才知道他比我小。我真不善于观察人。”</font><br></div><div><br></div> <div><br></div>按照时下人物传记的惯例,必定要写到此人的政治面貌,笔者也不能例外。<div><br>关于徐蔚南的政治面貌,因为他的一生追随柳亚子、邵力子以及叶恭绰三位前辈,这三位前辈对其喜爱有加,提携很多,并给他在政治上留下烙印。从现有资料来看,1924年他经柳亚子介绍,加入刚从中华革命党改组后的国民党,并先后进入吴江县党部盛泽区分部、绍兴县党部、上海市党部,在当时是一种追求进步的选择,是柳亚子将他带上政治舞台。1929年,在国民党加强对中共宣传活动控制的情况下,徐蔚南接受并出版中共党员的书籍,被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委会以“通共嫌疑”为由开除党籍。之后,他又先后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宣传部主任秘书、宣传委员、国民参政会秘书等职,不得不说这些身份都与邵力子有直接关系,实际上正是在邵力子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期间被委任的。<br></div><div><br></div> <h5>1929年12月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第三十七次执委会开除徐蔚南、陈望道二人党籍的决议</h5><div><br></div> <div><br></div>徐蔚南在工作和事业方面,先后担任上海市通志馆编辑主任、上海市博物馆历史部主任等职,也是受了柳亚子,以及叶恭绰两位前辈的提携重用。<div><br>李炳华先生在《徐蔚南 徐蘧轩》一文中提到,抗战后,徐蔚南拒绝参加国民党员的重行登记。所以建国后他被人民政府委任为工作人员,加入到新中国建设事业,这些方面也与邵力子和柳亚子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br></div><div><br></div> <div><br></div>应当实事求是地指出,徐蔚南的文学作品中确有抹黑共产党人的内容,他发表在1948年上海《文艺杂志》试刊号上的短篇小说《骡子》,就是一篇,尽管现在笔者收集到他的七八百篇文章中仅此一篇。他与傅彦长、朱应鹏、张若谷主编的《艺术界周刊》,曾被认为是宣扬民族主义,模糊阶级观念的“反动”杂志。1931年10月淞沪抗战前夕,他与朱应鹏、谢六逸、邵洵美、赵景深、萧友梅等人发起成立“上海文艺界救国会”时,遭到鲁迅的点名批判。或许就是这些原因,建国后徐蔚南的名字绝少被人提起。<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艺术界周刊》第一期创刊号</h5><div><br></div> <div><br></div>徐蔚南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主流媒体,是2019年3月26日《人民网》刊登了叶介甫的文章《雷晋笙:“要杀快杀,无话可讲”》中,这是近年来第一次在党的重要网站上出现徐蔚南的名字。革命烈士雷晋笙与徐蔚南的关系,后文会讲述。<div><br></div> <h5>2019年3月人民网发表《雷晋笙:“要杀快杀,无话可讲”》一文,徐蔚南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主流媒体。</h5><div><br></div> <div><br></div>笔者认为,徐蔚南既然在国民党宣传部任职,他发表一些反共言论不足为奇,何况至今就发现这一篇短篇小说。反过来说,他一生与茅盾、陈望道为友,早期与高尔松、杨贤江、蒯世勋、张铭鼎等共产党人交往,也不能说他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另外,他在抗战期间,冒着日伪严密封锁、死亡威胁的危险,秘密在上海组建正论社,主持国民党在上海的抗战宣传舆论,所表现的是爱国行动。笔者认为,他的一生,主流是爱国的,并且他的文学影响大过政治影响。我们今天研究他,应该以研究他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为主。以他过去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身份,而一概否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成就,是不可取的态度。简而言之,他就是个爱国的文人而已。<div><br>笔者着重以徐蔚南在文化方面的成就,以史料及当代研究者公开发表的文章为依据,客观记述他的生前活动。<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节 与柳亚子、邵力子的关系</b></h3> <b>一、结识柳亚子</b><div><br>徐蔚南自述:“我照理应该很早就认识柳亚子先生的,然而不,竟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才认识他。原来柳先生的夫人郑佩宜女士,就是我的表姊。然而我不知道表姊的姊夫。我的父亲却知道他,认识他。他也认识我父亲。从我父亲的嘴里,知道他是一个很有天才的人,做得好诗好词,专门爱交朋友,全不爱惜银钱,然而极早就做了革命党。”</div><div><br>他们两人虽是亲戚,起先却并不认识。<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亚子先生像</h5><div><br></div> <div><br></div>徐蔚南记述了他们开始交往的情况:<font color="#167efb">“那时,我正在上海,看见他在《民国日报》说着赠苏曼殊诗集的广告。曼殊诗文是我在南社之刊上早已欢赏过的,觉得很合我胃口,所以眼见有曼殊的诗集出版了,当然非常欢喜。我就写封信去向他索书。不久,他就寄了二册来。那时他或许还不知道我是和他同县的人呢,不要说我和他有什么亲戚的关系了。”</font><div><br>李炳华先生在《徐蔚南 徐邃轩》一文里有更为详细的记述:<font color="#167efb">“蔚南与柳亚子的结识充满着传奇色彩。柳亚子读了《前进》半月刊后,十分赞赏,致函徐蘧轩(注:徐蔚南的堂兄),猜测蔚南是其‘令兄’。蘧轩一面复函亚子,说明蔚南是其‘舍弟’,一面将亚子的信转寄给在绍兴的蔚南。蔚南即致函在黎里的亚子,记述了他在绍兴的游历。亚子一见此信,爱不释手,即刊登在《新黎里》上,并在信后赞道:‘蔚南先生是文学家。这一封不经意的信,也充满了文学的趣味。所以我把它介绍在《新黎里》上,爱好文学的人们,都请来欣赏吧!’蔚南读到这份报刊后,又复函亚子,诙谐地说:‘你恶作剧,把我的不通的信要去发表在《新黎里》上,我望你以后不要再恶作剧,做个最好的小孩子!’不料,亚子对徐文爱之弥深,当天就给蔚南复信:‘你把长篇累幅的信写给我,我真正感激不尽,我又要想在《新黎里》上发表了,你不会再骂我顶坏的小孩子吧?’其时,柳亚子诗文名噪大江南北,而徐蔚南则初出茅庐,两人由文字往来始,遂成忘年之交。”</font><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蔚南1923年10月写给柳亚子的信</h5><div><br></div> <div><br></div>柳亚子生于1886年,徐蔚南生于1900年,年龄相差14岁,前有柳亚子误认为徐蔚南是徐蘧轩的“令兄”,后有徐蔚南戏称柳亚子为“小孩子”,此事成为文坛趣话。1923年10月,徐蘧轩、徐蔚南由柳亚子介绍加入新南社。<div><br>1924年,柳亚子在吴江创建国民党县党部,这是东南地区最早的国民党地方组织之一。8月24日,县党部成立大会在盛泽举行,徐蔚南与柳亚子才首次见面。随后,徐蘧轩、徐蔚南由柳亚子介绍加入国民党。</div><div><br>从此之后,徐蔚南一直追随柳亚子,保持着最亲密的关系。在柳亚子推荐下,他被选为新南社编辑主任,积极参加新南社和南社纪念会的活动。1932年应柳亚子之邀,担任上海通志馆编辑主任,不仅担当了通史稿编辑的计划和协调,还组织编辑人员研究上海史,出版有关上海史的许多史料,成为柳亚子最得力也最信任的干将。这也使他的编辑事业达到高度,开扩了在文化界的人脉关系。柳亚子对他喜爱有加,在“南社点将录”里,将徐蔚南封为“天英星小李广”。<br></div><div><br></div> <div><br></div><b>二、与邵力子的关系</b><div><br>徐蔚南与邵力子的关系,从邻居关系到后来成为邵力子的助手。徐家与邵家在盛泽时为邻居,徐蔚南自小聪颖,便为邵力子所偏爱。《盛泽镇志》对此介绍说:徐家“居后街,与县丞邵霖为邻,过从甚密。蔚南自小与霖子力子相识,为世交,后受力子提携。幼时受知于里中名医孙星华,后进上海震旦学院,由法国神甫执教,教法甚严。后考取官费留学赴日本,毕业于庆应大学。回国后,由力子介绍至绍兴第五中学教国文。”邵力子爱其年少才高,并在后来对徐蔚南很多提携和重用。<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邵力子像(1934年)</h5> <div><br></div>据邵力子之女绍伟真在《我的父亲邵力子和我们的家》一文中叙述:“我祖父省斋公,前清科举出身,曾任江苏省吴江县丞,并在该县盛泽镇定居,建有住宅,是普通的砖瓦平房,三开间带一个小院子。听说父亲便是在此出生,时为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此外,在盛泽镇后街还有几间房屋,解放后已由当地政府改建新屋,作厂房仓库。盛泽大街的正屋至今还在。”(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1985年)<div><br>邵力子年长徐蔚南18岁,是国民党元老,也是中共早期党员,曾任国民党宣传部长,长期致力于国共合作,被称为“和平老人”。徐蔚南受其提携,在社会地位上受益很多。这方面虽然直接资料并不多,笔者找来几篇有关报道,作为两人关系的佐证(以时间先后为顺序):<br></div><div><br></div> <h5>1937年4月13日《铁报》刊登“徐蔚南荣任中宣部秘书”的文章</h5><div><br></div> <div><br></div>1937年4月13日《铁报》发表署名“白夷”的文章“徐蔚南荣任中宣部秘书”,文章涉及到徐蔚南受邵力子、柳亚子提携的一些事,文章说:“徐蔚南先生,精通法文,译小仲马作品颇多,又为上海掌故研究专家,柳亚子主持下之上海市通志馆,编纂之责,亦徐任之,大晚报与时事新报,昔有‘上海通’及‘上海研究’之专辑,皆徐蔚南为之集稿也。徐与邵力子氏有旧,邵氏任陕主席时,尝拟畁徐以要职,徐以道远不就,迨陕变敉平,邵氏挂冠入京,最近拜中央宣传部长新命,视事以后,锐意于宣传政策之健全,以秘书主任一席之重要,遂又念及徐蔚南,函徐征求同意,徐未尝不欲一过‘官’瘾,因亦不复固辞,徐已由杭入京,应邵氏之邀,莅中宣部视事矣。”<div><br></div> <div><br></div>1937年6月10日《苏州明报》报道:“邵力子由浔返京”,说:“邵力子昨日由浔(注:九江)东返,九日晨抵芜,即登岸换乘汽车返京(注:南京),中午十一时许抵京,中宣部秘书徐蔚南、及邵夫人傅学文均到站欢迎。”<div><br></div> <h5>1938年4月8日《新华日报》刊登消息《大胜利声中民族大团结》</h5><div><br></div> <div><br></div>1938年4月8日《新华日报》第三版刊登消息《大胜利声中民族大团结》,消息报道:“昨天在鲁南台儿庄大捷消息传来的当儿,也正是国内民族团结表现得最巩固的时候,这个表现,是在蒙藏回族联合慰劳抗敌将士代表团的献旗典礼上。这个会,到了蒙藏回族的十六位代表和第X战区代表刘宜宾先生,第X战区代表经纬、吕述之先生,陈诚总司令代表庄任远先生,第八路军代表罗炳辉先生、钱之光先生等各战区司令代表,及政治部第二厅厅长康泽先生,中宣部代表彭革陈先生,邵力子先生代表徐蔚南先生,周恩来先生代表李克农先生等,这儿除各报记者都兴奋列席之外,就连塔斯社记者罗果夫先生,也欣然参加,说明抗日民族大团结,是中外同庆的。”邵力子派徐蔚南为代表出席这样重要的大会,与国民党战区长官代表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代表一起庆祝台儿庄大捷,是徐蔚南一生中出席的最高层级的政治会议。<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笔者去年曾去过绍兴上虞的邵力子故居</h5> <div><br></div>另外还有一篇文章也为我们提供很重要的信息,文章标题是“邵力子的远见”,发表于1949年1月25日,作者是《立报》记者,文中说:“抗战胜利以后(指1945年9月),我和徐蔚南先生等受了民国日报的主持人叶楚伧先生之嘱,要我们替他筹备复刊,那时我们都是第一班飞机动身,临行上一天,我和蔚南兄拜访邵力子先生,告以我们明天动身,请他指示我们一些方针,邵先生很兴奋,也很担心,要我们小心,莫受环境支配,莫被迫和一部分人盲目的同调,要我们爱护前进思想,要我们永远年青,他并且说,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他和我们虽然二十年相识,只能分路了。这些超过他平日郑重态度的表示,我们始终不敢有违邵先生的指示的。今日是一个大局转换点,邵先生(当年)所说,在三年后的今日,我们可以说了,我们今日提到这件事,也就是证明邵先生的卓见是一贯的,不变的,永远前进的。”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记者”与徐蔚南一起说的话。当年邵力子让他们在历史变局的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我们能在这篇文章里,隐隐感觉到,徐蔚南当年没有在政治上“同流合污”,与邵力子的提醒与爱护有很大关系。<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节 徐蔚南主要著作</b></h3><div><b><br></b></div> <div><b>一、文学作品:</b><br></div><div><br>散文集《龙山梦痕》与王世颖合著,上海开明书店1926年11月初版<br>短篇小说集《奔波》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10月初版<br>中篇小说《雅士》上海现代书局1929年3月出版<br>散文集《春之花》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4月初版<br>短篇小说集《都市的男女》上海真美善书店1929年7月初版<br>散文集《水面落花》上海黎明书局1933年6月初版<br>长篇小说《幽默大观》上海大众书局1934年8月出版<br>散文集《乍浦游简》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5月初版<br>词集《人间词话》重庆出版界月刊社1943年6月出版<br>通讯集《从上海到重庆》重庆独立出版社1944年11月初版<br>通讯集《重庆生活素描》重庆百合书房1944年11月初版<br>通信集《寄云妹的信》重庆中国文化事业社1945年1月出版<br>童话集《穷儿暴富记》重庆亚洲图书社1945年3月出版<br></div> <div><br></div>已发表连载,来不及结集出版的长篇童话故事有以下几部:<br>《玻璃匣传奇》长篇儿童故事《新儿童报》1948年第2-3卷<br>《开花使者》长篇儿童故事《新儿童报》1948年第4卷<br>《三根金发》长篇儿童故事《新儿童报》1948年第3卷<br>《小河鳅奋斗记》长篇儿童故事《新儿童报》1948年第4-5卷<br>《小农夫》长篇儿童故事《儿童故事》1948年第2卷<br>《黑美》长篇儿童故事《新儿童报》1948年第5卷,1949年第6卷。<br><div><br></div> <b>二、译著:</b><div><br>《屠格涅夫散文诗集》与王维克合译,上海青年进步学会1923年6月初版,1934年4月上海新文化书店再版<br>《我友之书》[法]法朗士著,连载于《文学周报》第201-205期,第208期,1926年<br>《一生》[法]莫泊桑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1月初版,后易名《她的一生》,上海世界书局1931年12月出版<br>《法国名家小说》[法]小仲马等著,上海开明书店1926年12月初版<br>《贝多芬》[法]罗曼•罗兰著,《艺术界周刊》第一期,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27年3月出版<br>《茂娜凡娜》[比]梅特林克著,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1月初版<br>《左拉小说集》1928年出版(王苏生《法国小说在中国》一文提到)<br>《小小的温情》[丹麦]安徒生等著,上海新亚书店1928年12月初版<br>《女优泰绮思》[法]法朗士著,译述本,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9月初版<br>《印度童话集》《寓言读本》《修养读本》、《故事读本》、《童话读本》上海世界书局1932年版<br>《孤零少年》[法]海克督马六著,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2月初版<br>《莫泊桑小说集》[法]与雷晋笙合译,由沈雁冰、郑振铎编辑,1932年中国新文化书店出版<br>《法国童话集》大华书局1933年6月出版<br>《法国小说集》(黎明社丛书)开明书店1937年第1版<br>《老处女》[法]莫泊桑著,重庆现代出版社1944年2月初版,后改名《巴朗先生》上海现代出版社1949年4月再版<br>《美国大学生活》[日]岩堂保著,与吴企云合译,重庆万光书局1944年4月版<br>《新婚之夜》[法]莫泊桑著,重庆大华书局1944年10月初版<br>《时代的智慧》[法]法郎士、[俄]契可夫等著,合集,重庆生生出版社1944年6月初版<br>《两渔夫及项圈》[法]莫泊桑著,重庆万光书局1944年7月初版<br>《圣诞礼物》[美]洼•亨利等著,重庆百合书屋1944年11月出版<br>《泰绮思》[法]法朗士著,译本,重庆正风出版社1945年5月初版<br>《基度山恩仇记》[法]大仲马著,南京独立出版社1945年11月初版<br>《荡》[法]都德著,长篇小说,重庆大东书局1945年3月出版<br>《契可夫短篇小说选》(英汉对照版)上海正风出版社1948年1月初版<br>《远景的轮廓》[苏] 尼古拉叶娃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50年11月初版<br>《苏联短篇小说选集》、《苏联短篇小说续集》商务印书馆1950年12月初版<br>《莫泊桑短篇小说集》香港学林书店1966年出版<br></div> <div><br></div><b>三、论著:</b><div><br>《南社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载《南社诗集一》上海国学社1924年出版<br>《民间文学》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6月初版<br>《党化教育》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6月初版<br>《文学的科学化》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6月初版<br>《生活艺术化之是非》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6月初版<br>《三民主义教育》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3月出版<br>《艺术家及其他》上海真美善书店1929年9月初版<br>《艺术哲学ABC》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出版<br>《文学》青年学术讲座丛书,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10月出版<br>《上海棉布》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11月初版,1937年6月再版<br>《顾绣考》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11月初版,1937年4月再版<br>《中国美术工艺》(玉器、瓷器、宜兴茶壶、景泰蓝、剔红、刺绣、地毯、竹刻、竹器、宣纸、印刷、画本、诗笺、印章、印泥、墨、美术工艺之书画、玩具、古钱、土山湾工艺场共20种)上海中华书局1940年2月初版<br></div> <div><br></div><b>四、编著:</b><div><br>《高中国文》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出版<br>《创造国文读本》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出版<br>《初小国语读本》世界第二种,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出版<br>《现代艺术评论》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出版<br>《ABC 丛书》(共152种162册)上海世界书局1929-1933年陆续出版<br>《生活丛书》上海世界书局1929-1934年出版<br>《世界少年文库》上海世界书局1931-1933年出版<br>《童年读本丛刊》上海世界书局1932年出版<br>《刘大白:白屋书信》上海大夏书局1932年出版<br>《古今名文八百篇》(与褚纬合编)上海大众书局1936年出版<br>《人间词话》重庆出版界月刊社1944年6月出版<br>《家的召唤》上海日新出版社1946年8月初版,1947年1月再版,1947年7月三版<br>《圣洁的灵魂》上海日新出版社1946年8月初版,1947年9月再版<br>《新生》上海日新出版社1946年10月初版,1947年1月再版,1947年7月三版<br>《小主妇》上海日新出版社1946年10月初版,1947年1月再版,1947年7月三版<br>《童年的梦》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1月初版<br>《长春》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1月初版<br>《黎明》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7月初版<br>《前程》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7月初版<br>《等待的心》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9月初版<br>《血与泪》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9月初版<br>《鸭绿江畔》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11月初版,1949年3月再版<br>《没有太阳的地方》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11月初版,1949年3月再版<br>《上海市大观》(任编辑总顾问)中国图书编译馆1948年初版<br>《翦画选胜》华夏图书出版印铸公司1949年8月出版<br>《胡志明》上海商务印书馆1950年10月初版<br></div> <div><br></div><b>五、编志:</b><div><br>1、上海通史稿:(2013年《民国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br>编纂通志稿大纲<br>并撰写:<br>第一编《上海沿革》<br>第四编《上海概势》<br>2、上海市年鉴:<br>主编1935年、1936年、1937年、1946年、1947年、1948年共六部<br>并撰写序言<br>3、上海通志馆期刊:(上海市通志馆出版)<br>主编该期刊共八期1933年4月-1934年3月<br>并撰写:<br>《上海商埠的开辟》<br>《上海小刀会乱事的始末》<br>《上海在前期太平天国时代》<br>《上海在后期太平天国时代》<br>4、上海法租界纳税华人会会报:(1937年第1、第2卷)<br>《上海农家的占验》<br>《上海的发展》<br>5、报纸副刊《上海通》:<br>主编《大晚报•上海通》、《时事新报•老上海》、《民报•上海研究号》、《中央日报•上海通》<br>并撰写:<br>《沪娼研究书目提要》(1933年上海市通志馆出版)<br>《上海在太平天国时代》(1935年上海通社出版)<br>6、上海研究资料:<br>主编《上海研究资料》正、续两集<br>并撰写: <br>《上海公共租界沿革》<br>《潘国光与天主堂》<br>《春申君庙》(以上编入正集1936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br>《辛亥革命文献》<br>《上海四明公所研究》<br>《上海织布局的始末》<br>《赤县神州》<br>《近代名人在上海》<br>《上海如何发展到今日的样子》(以上编入续集1937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br>7、其他上海史料:<br>《上海鬼语》<br>《上海的倭寇》<br>《歇浦琐谈》(以上编入《上海鬼语》2014年6月海豚出版社出版)<br></div> <div><br></div><b>六、其他文献:</b><div><br>《台湾生番的艺术文化》《艺术界周刊》1927年第17期<br>《中国一大光荣之宣纸》《战时记者》1939年第5期<br>《我国第一之印刷》《战时记者》1939年第7期<br>《吴昌硕评传》《学林》1940年第1期<br>《中国美术工艺(续)》(土布、盛绸、刺绣、大理石、琉璃瓦、翡翠、瓷器、蜡染、遮阳伞、泥人共10种)《学林》1941年第3期<br>《象牙雕刻考略》《学林》1941年第5期<br>《中国陶瓷总说》《学林》1941年第7期<br>《石刻图象拓本丛话》《学林》1941年第8期<br>《上海金石录》《学林》1941年第8期<br>《图章篆刻的发展》《万象》1942年第1-2期<br>《谈玺印之钮式》《美术汇报》1948年第1期<br>另外,徐蔚南还编有《历代石刻画家拓片目录》、《泽人堂汉画集藏目》(李军先生在《上海鬼语》出版说明中提到),尚未成书,仅存稿本。<br></div><div><br></div> 未完待续。<div><br></div>